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明末流民帅>第二十五章 兵事

“先生,我来的路上见到一些妇人正在晒绸布,营地里要这么多绸布做什么用?”

头生想起先前来的路上所遇到的事,非常好奇。

这个年代的绸布可不比麻布,经济价值不下于黄金,完全可以当做货币使用。

普通人家用不起绸布,一般都是用的麻棉,包括陕北在内的河套地区普通百姓还喜欢用羊皮。

“制作旗帜用的。”

简短一句话,头生就明白了,前些天俘虏的一些溃兵开始发挥作用了。

种先生想了想,起身去书柜中翻出了一本。

“这是宋朝许洞夫所著的《虎钤经》,虽然是前人所写兵书,但是至今广为流传,虽然不可纸上谈兵,但是粗略看一看,做到心中有数还是不错的。”

头生的前途现在是和流民营地绑在一块的,以后少不了与朝廷大军的对抗,军事是避不过去的槛。

听到是一本兵书,头生大感好奇,连忙接过来就翻看几页。

种光道笑了笑,果然男儿心中都有热血梦,在一旁也不催促,只等头生自己慢慢看。

天道变化,消长万汇,契地之力,乃有成尔。天贵而地贱,天动而地静,贵者运机而贱者效力……

头生尴尬的闭上书,看到种光道打趣盯着自己看,一脸窘迫想不到此刻该说什么。

种光道等到事情发生果然不出自己意料,内心好不得意,忍不住畅怀大笑。

“先生可还记得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头生脸红的发烧,忍不住拿出古诗不轻不重的讽刺了先生一下,诗的含义是告诫人们不要笑话他人。

种光道这才慢慢收住了笑容,也担心小孩子面皮薄,真的闹得头生发起脾气来,传了出去自己一个大人逗弄一个小孩子,名声也不好听,不禁反而好言相劝起来。

“我幼时,也喜欢读兵书,可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哪里是看几本书就能掌握的,长大后醒悟过来才慢慢放下。”

“这个许洞夫,并没有名气,我也从未听过这个人,开篇就是空洞之谈,估计也就是沽名钓誉罢了。”

头生平复了心情,为刚才的失态有点懊悔,说的话也就有点撒气的成分。

“你才读过几本书?知道几个历史名人?”

难道自己说错了?这个人真的是兵事大家?头生抬起头虚心的准备接受先生的训导。

“不过这个人的确也没有什么领过什么兵。”

噗……

对于先生的神转折,头生无以言语。

“但是这个人的子侄名气颇大,沈括你知道么?”

沈括,这个名字熟啊,前世历史课文里绝对有讲过这个人,但是头生哪里还能记得这个人到底做过什么。

“痴儿,看你以后还敢不敢自大,此人手段超凡,不仅被王安石器重,出使辽国解决了旷日已久的宋辽纠纷,最重要的还是保证了宋朝没有丢失土地,算得上是贤臣。”

种光道来了兴致,正准备大讲一番此人的事迹,却发现头生暗中打了一个哈欠,顿时兴致全无。

“痴儿,你说这本兵书内容空洞,你仔细看这几句,入唱护护,退唱何何,救唱交交,倒枪旗唱杀,立枪旗唱于。转队,左厢阳转……”

种光道翻开头生刚才合上的书,随意翻到一页,就指着上面的文字念了一段。

忙碌了两天的头生,精神萎缩,这具身体幼小,本就是嗜睡的年纪,渐渐有点支撑不住,眼皮打架泛起了瞌睡。

待听到先生讲起了这本兵书,立马来了兴致,精神抖擞站起来走到先生身边,眼神也全神贯注的瞧着上面的文字。

“入唱护护,这里的入,应该出自《寡人之于国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唱,应该出自史记,《陈涉世家》:“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一句话四个字,种光道就讲到了四个出处,让头生瞠目咋舌。

我滴个乖乖!

后世要是没有推行白话文,估计上课的学生们得呼天唤地,摧心剖肝,抱着脑袋哀嚎欲哭无泪。

“结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军队前行,应该交相呼应,不可孤进。而后一句退唱何何,这里的退,我却琢磨不定,不知道是出自《陈情表》还是《捕蛇者说》。”

“如果出自前者,那就是指力竭而退,但要是出自后者,却是另外一个意思,而是主动退之。”

头生听得津津有味,想不到短短的几句话,竟然包含了这么多军事道理。

戛然而止!

突然安静下来,并不明亮的房间里,只剩下大眼瞪小眼。

“我看你今日困顿,还是明日再来吧。”

种光道一脸清淡,仿佛刚才滔滔不绝讲话的人并不是他。

“先生,我不困。”头生不得不提醒一声。

“学海无涯,不可贪恋,需定身量力而行,休息去吧。”

头生看到先生真的没有讲下去的意思,起身走到门口,犹豫了一下,委屈的转过身子。

“先生,您是故意的。”

话音刚落,身后的种光道就哈哈大笑,笑的好不愉快,先前想要就沈括的谈兴被扫了兴致,心中的郁闷之气消然一空。

好久没有听到先生这么开心笑过,头生心满意足的离开。

对于兵书,迟早先生还是要讲给自己听的,而且先生也说过,他自己并不懂兵。

兵书也只


状态提示:第二十五章 兵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