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以前,人类以为地球是平的,很久以后,人类才知道万有引力把地球上的所有东西都吸附在一个核心。这个核心是一个球形。
所以,我们怎么能确定,这个核心所吸附的只是一个世界?
这个事情好像很明显: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人类知道的东西真的很有限。
玛雅谷是一个多重世界。有玛雅村的世界是一重,有外星人基地的世界是另一重,而老杨老张可以亲眼目睹的热带丛林的世界又是另一重。更或许,玛雅谷本身有千万重世界。
多重世界,是20世纪末一种很新颖的人文天文跨学科课题。听起来稍微有点玄。似乎是没有根的浮萍,依附人类的想象,想飘去哪里就飘去哪里。老杨有一次看报纸,无意中接触到这个说法。当时报道的是,一个英国的小男孩,有几次睡觉醒来的时候,会给他的父母讲一个清晰的故事,有情节有事件。比如,某年某月某日,他航行在维多利亚港湾,是一个干重体力的船员。正在搬运货物到香港岛的时候,遇到了一群劫匪,拼斗的过程中,一阵狂风刮来。所有的东西都瞬间飞到了天上。
再比如,他在某年某月某日,跟随英国军队到了清朝,是一个传教士,在某个未开化的小县城用英语加手势,跟人讲解什么是爱和上帝。每一次他讲课,都会有很多人来听,不是因为他讲的很好,而是因为他提供免费的水和食物。
小男孩的故事讲的很生动。却让他的父母不知所措。假如这个男孩上了小学或者中学,便没有任何问题。问题是,这小孩子才刚刚上幼儿园大班。他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触这种复杂的历史。有人告诉小孩的父母,可能是一些前世的记忆。
小男孩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公民,虔诚的基督教徒。生活规律而稳定。他们希望寻求专家帮助。采访这起民生新闻的记者,好巧不巧,找到了研究“多重世界”的专家。
他是一种研究天体物理的教授,他说,“多重世界”指的是:由于地球上时空组合而成的有机形式,时间不是线性的,空间也不是三维的。时间和空间是结合在一起的。在固定的地核之上,四维的有机时空是一个世界,五维的又是一个世界。以此类推,像一条没有尽头的路,我们的地核之上,吸引的也许是千万重世界。就像电影的画面可以被分解为帧,我们生活的地球之上,理论上可以被分解为无限多重世界。
文章的末尾,这位名字后面的有(实习)二字的记者,还特别用心地附上了,针对“多重”世界的学术讨论。有的人说:跟佛理不谋而合,“三千大千世界,如恒河沙等布施。”,还有的人,针对“时空相结合,呈有机模态”提出强烈反抗。认为是“无稽之谈”,毫无科学周延的数据支持。
老杨把报纸剪下来,他们单位可以订得到世界各地所有重要的报纸。早先年老杨在商场上混,接触了一些外商。英语很好。
为了这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老杨还特意去了一趟英国。所有的研究和行动产生的优质的“多重世界”的论文研究,领先世界水平,已经发表到了更大的国际学术期刊。其中也提到了玛雅谷,不过绝对没有公开捡到外星人的飞船,以及飞船丢失的事。
“不会有错的,用共振的方法。施加这种力量在玛雅谷上面,一定可以打通多重世界的通道。找到地球之眼。”
马克引见老杨给汤加教授。马克就是那个年轻的实习记者,汤加是帝国理工大学的天体物理学教授。虽说,可以用国家与国家的公文函直接同汤加教授见面,但是老杨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这种民间的学术交流更方便一点。再说了,他也想见见最初报道这篇文章的记者。
见面的地点是教授的大学办公室。
马克很随性的落座沙发上,他看上去很年轻,连20岁都没有的样子,手长脚长的青少年模样。两侧脸颊上面还有很多痘痘。
汤加教授显然很习惯这种年轻人的姿态:“喝茶还是喝咖啡两位?”“咖啡。”
老杨在国内喝茶喝多了,好不容易出了国,还是想尝试一下正宗咖啡。咖啡很快被穿黑色西装短裙的女助理端上来了。老杨咗了一口,就想吐了:实在是太苦了。
为了掩饰尴尬,老杨说起一些轻松的话题:“汤加教授,您对中国文化有研究吗?我知道您是一个理科方面的专家,不知您是否对这方面感兴趣?”
“当然,当然了。兴趣是有的,但是研究谈不上。我喜欢老子,孔子,庄子,鬼谷子,墨子,荀子,韩非子,我喜欢那个年代。”“战国诸子百家的时代?为什么?”
“所有人类最提纲挈领的真理都在那个年代产生了。”
“包括多重世界?”
“包括,不过我想应该是一些同样内涵,不太一样的表达方式吧。你知道,常年的攻伐,战争,会引起一定范围之内的强烈共振,会引起时空这个有机体的漏洞,造成世界与世界之间的通道被打开……哦,对不起,我这么说是不是有点拗口,有的时候我的学生们会说,我讲的东西太“玄””
“所以,用强烈共振的方法,可以打开多重世界的大门?”“我认为理论上没有错。在中国的战国时代,一些大门被打开了,然后……”
“然后什么?”老杨问。
“然后出现了一些外星人也不一定。像埃及的文明也是一样的,有一种观点认为地球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