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都市现代>重生秦川>12、东亭秦家

12、东亭秦家

东亭是一个大村子,村子里周姓居多,占到七成以上。接下来才是秦、李、张、王、林、杨等几个小姓,周姓有西庄周和关焘周,秦姓居于中巷。若干年之前,东亭村名叫周家村,后来有举人老爷立一凉亭,这才是东亭的由来。

秦姓在东亭虽然是小姓,但因为历史上是村里唯一的地主,大半村民全部都是其佃户,即便到此时,秦家在村里的地位也着实不低。

秦家流传下来的有三房,其他两房的太爷爷叫什么名字,秦川并不知,他只知道他家这一房,曾祖名讳秦景文,辛亥年生人。嗯,就是辛亥革命那年,他一出生就是民国人。

曾祖母名讳他也不知,或许是因为从来都是以秦氏示人。她曾是大家闺秀,缠着三寸金莲,是村里屈指可数的老古董,经历清末民国和共和国三朝,有近八十岁高龄。

秦家是地主大户,若非如此,也娶不到缠足的大家闺秀。那个年代,只有大户人家的小姐才会缠足,普通的农户不会也不能。这并不是宣扬缠足,实在是客观如此,那时候以小脚为美,谁知道这是对女性的迫害,一直到辛亥革命后,很长一段时间才慢慢废除。

秦川从记事起,就记得太奶奶一双小脚,走路慢悠悠,不急不缓。那时候她已经九十多岁高龄,她从来不出家门,每天早上起来祭拜神龛,闲暇时拓纸钱烙献饼,这是他很长一段时间的记忆。

说起来,他得知爷爷秦克明三兄弟秦植三姐妹的名讳,还是在太奶奶的丧礼上。

当时外面巷道里的竖着的告示上,写着太奶奶七个儿女的名讳,写着“不孝子秦克明”等等。那会儿他上小学,刚刚识字,不经世事,站在告示前和文宜一个一个念,并不知嘴里念的事爷爷姑婆等人的名讳,被旁边的大人一顿笑话,一直到后来,这些囧事也一直被人提起。

可自那时,他才隐隐知道自家与旁人不同,秦克明三兄弟秦植四姊妹的名讳不同一般,爷爷一辈是克字辈,三子以明诚信为名,四女不从克字辈,单以植格杼枋为名。

秦家祖宗四代以景克致行为辈,三代子弟各家长子以尧舜禹为名,秦川这一辈是第四代,以行字辈,他的名字,按照宗族姓名应该叫秦行川。那会儿家道败落,老一辈人一一去世,终于不再传承这些规矩,自然而然,他的名字定为响亮的秦川,而不是拗口的秦行川。

他的祖父一辈和父辈,名字都很好听都很有格调韵味,不像村里其他人家,建国援朝卫东红军等等,这一项让他引以为豪。

秦家是大地主出身,太奶奶住的那间厅房,几乎是全村最老最大的,年纪应该同秦克明大小,至少都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厅房这种清末老建筑,活过文革,可惜没活过三爷秦克信过世,被堂叔秦致宏开着挖掘机推倒,埋成地基消失在历史中。

严格说起来,那间正堂无论结局如何,都跟秦川和秦克明他们没关系,因为自秦克明二婚成家,便划院分家。自此后,次子秦克诚居于底渠新院,幼子秦克信奉承老太太养老,继承老院正庭,长子秦克明分于老院南庭。

秦致尧出生的那会儿,也就是1969年之前,便已分家。虽然同在一个大庭院生活,但食用和穿度都自行其是,经济上也是如此。即使那会儿村里是公社和生产大队,大家都吃大锅饭。

虽然大家同住一院,抬头不见低头见,但秦克明和秦克信关系并不怎么好,以前分家时就闹过矛盾,此后更是面和心不和,这一点秦川心知肚明,后世也没少龌龊。

但此时,秦致庸和秦致岩秦致宏这些堂兄弟之间,关系还是挺和谐的,即使双方父母有矛盾。大家都是年少,还没到成家娶妻的时候,没为那一点便宜争来争去。可到以后,还是会争吵,这无法避免,家业就那么大,这个稍多一点,那个就说偏心,真是一团乱麻的家务事。

不过此时是好的,相信所有的兄弟都是如此,年少时相亲相爱,等到成家便相恨相杀。

这应该是农村的通病。

……

明天就是中考,1984届初三学生,也就是十五六七岁的初三学生参加一年一度初中毕业考试的日子,秦婧就是明天考试。

秦婧今年十六岁,她和秦致庸是双胞胎,但没几个人知道他们俩谁出生在前谁在后。但秦致庸从来不叫她姐,自命为哥,而秦婧没怎么抗拒,便接受妹妹的身份,同时称呼他为二哥。可秦川恰恰知道,如果光从兄妹俩的性格来判断,更懂事的秦婧适合当姐姐,小孩子脾气的秦致庸自然适合当弟弟。

这一点,秦川身为旁观者看的很清楚,别人或许也很清楚,只有秦致庸自己自欺欺人。

秦川为此感到好笑,他后世是当哥哥的人,若是可以当弟弟,他求之不得。可现在不行,他不能自甘堕落背弃二叔的遗愿,只能顺从着接受二哥的身份。尽管无奈,尽管这是占小姑的便宜,但没办法,要他一个心理年龄二十六岁的大龄青年,去喊十六岁的小姑娘姐姐,这怎么行。

龙泉初中初sān_jí昨天下午就放假了,县里所有中学初sān_jí全部放假。除此之外,还有县城的一中、三中和五中,鹿港镇上的二中、四中,以及城关镇和鹿港镇上所有的中学和小学,全部放假。全县考生分西片和东片,明后三天,将分别赶往西片城关考区和东片鹿港考区参加考试。

龙泉乡属于


状态提示:12、东亭秦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