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一开心,连名字全部给刘冠备齐了。
古代姓氏名字都是分开的,《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
姓:是具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的称号,它产生的时间大约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由古代部落的图腾而来。
大家知道,母系氏族公社是人类最早的社会形态,因此,许多古姓都从“女”旁,如姜、姚、蠃、姒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随着社会的发展,姓的来源不断丰富起来。有的以封地为姓,如齐、鲁、吴、楚、秦、燕、赵、宋、陈等。有的用官爵作姓,如王、侯、司马、司徒、司空等。
有的以从事的职业为姓,如陶、贾等。有的以居住的处所方位为姓,如西门、东郭、南郭等。
氏:是姓的分支。由于子孙后代的繁衍,一个种族分为若干支脉,散居到各地,每一分支用一个特殊记号作标志,这就是氏。例如,旧说商人的祖先是“子”姓,后来分为殷、时、来、宋等氏
如,“赢”姓是秦朝的国姓,而廉、徐、江、秦、赵、黄、梁、马、葛、谷、缪、钟、费、瞿等姓氏,都是从“赢”姓衍生而来的分支。可以这样说,姓是旧有族号
到了后来,大约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以氏为姓。汉代后,姓、氏合一。
而名则是出生就取的,字则是到了成年礼(男子20成年,会举行加冠礼,女子15成年会举行及笄礼)时要取字,作为名的补充或解释。
如:屈原,名平字原。“原”,宽阔平坦之意;辛弃疾,字幼安;苏轼,字子瞻等。
而且春秋战国到秦汉魏晋,一般喜欢用,伯、仲、叔、季、子、公等字眼来取。
“字”和“名”代表同一对象,但是,在运用上是有区别的。长辈称小辈或自称时,一般用“名”。
小辈称长辈或平辈之间互称时,一般用“字”,以表示对对方父母的尊敬。
加冠礼、及笄礼是古时人们最重要的几个礼仪。
古人一生之中最大的礼仪是:出生、加冠(及笄)、娶亲(嫁人)、丧礼。
其礼仪繁杂,故而有“礼不下庶人”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