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刘向是生还是死,贾似道并不打算管的,先不说刘向跟他没有半毛线关系,仅仅就事论事,今天晚上那数十名刺客带着强弩在御街上伏杀他,刘向这个殿前司指挥使就脱不了干系。
贾似道自然不会真的跟刘向想的那样,因为他在李吉的事情上选择了明哲保身之举就对他生出忌恨之心,要是他真这么睚眦必报,也实在是太丢份了些。
要是李鸣复刚刚只是将矛头对准刘向和殿前司亦或是侍卫步军司、侍卫马军司的话,说不定贾似道很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虽说刘向接手殿前司不久,而殿前司之前在赵琦等几任指挥使手里已经是稀烂一团,积重难返,可是谁让他已经坐上了殿前司指挥使的位置?在其位谋其政,眼下既然是在刘向任内出了问题,那么刘向在享受殿前司指挥使带给他厚利的同时,自然也要承担起随之而来的风险。
有得必有失,公平之极。贾似道并没有必要为了一个庸官出头,更不要说刘向跟他实在是没有半毛线的关系。
只是李鸣复等人想要借着他遇刺这件事想要趁机在朝中搅风搅雨,却是触到了贾似道的底线。
他选择南下广东,除了离开临安城更自由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不想因为他的存在让朝中本来已经平衡的几股势力再次打破平衡。
理学一派,史嵩之一派,宗室一派,还有赵昀的皇帝党,四派人在朝中斗来斗去,在他没有踏足朝堂之前,已经趋于平衡之态,不过随着他的异军突起,或者说赵昀、史嵩之等人刻意的扶持,却是让皇帝党和史嵩之等人同时得利了,尤其是史嵩之一派更是因为他在理学一派的重压下得到了喘息之机,如今更是跟郑清之重归于好,实力大增。
贾似道很清楚,如果他要是继续留在朝内的话,很快就将面临两难的抉择。
历史上的这个时候,蒙古人横扫欧亚大陆,却唯独在偏居江南一隅的羸弱南宋这里折戟,国富军弱的南宋王朝,顽强抵御了蒙古人足足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最后终究难逃灭亡,原因有很多。
除了奸佞当权、蒙古兵强势大外,南宋到最后国中实在没有出过什么惊才绝艳的人物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原因,当然更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因为朝廷内不断的内斗,牵扯了南宋上下大量的精力,都将眼睛注视在朝堂上,只想着得过且过,哪还有抵御外辱的心思?
贾似道知道,要是他不离开临安城,赵昀会将他当做一把刀,砍向任何一个敢于挑战他皇帝权威的人,在此之前赵昀憋屈的太久了,先有史弥远,短短的掌权不过两年,端平入洛之战失利又将赵昀一下打回原形,觊觎龙椅的宗室以及跟宗室勾勾搭搭的理学一派,史氏一族赵昀是想用却又处处提防,实在是处处受制,过的太憋屈。
好在,贾似道的出现让原本一汪死水搬的朝中政局陡然间发生了大变化,外有贾似道不断的给他长脸,内有史嵩之刻意的投好,赵昀终于找到了些许九五至尊的滋味,如果不是因为贾似道态度太过坚决,而赵昀也想着给自己多留条后路,亦或是看在贾贵妃的面子上,贾似道知道赵昀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离开临安城的。
至于史嵩之,更不用说了。从他接过史弥远留下的遗泽,就一直处于得势的理学一派打压之中,甚至一度丢官。此刻好不容易翻身掌握主动权,断然是不会善罢甘休的。那一日的大朝会上,史嵩之敢在跟理学一派闹的不可开交的同时,再坑宗室一把就是最好的例证。
究根结底,离开临安城,让朝堂上重新归于往日的平衡,才是贾似道执意南下的主要原因,虽然,只是主要原因之一。
在贾似道想来,朝中那些老奸巨猾的老狐狸们,只要不是眼瞎,都应该看出他的意思。他不想一味的站在任何人的一面,也不想一味的跟任何人打对台唱反调。
不错,贾似道是想游离在朝堂之外,左右逢源,才能更好的保护他想要保护的东西。也许如今的他左右逢源的资本还不够雄厚,毕竟现在的他除了赵昀的他相信,他有这个资本值得任何一方去拉拢。
如今李鸣复却是根本问都不问是谁想要刺杀他,又是为了什么刺杀他,而是只想着要借着他遇刺的借口唯恐天下不乱的要将事情在朝廷内扩大化,实在是太过不要脸了些,贾似道自然是不能让他如意。当然,此刻也正好是彰显他存在的好时机,贾似道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
大殿上的赵昀本来是正准备应允李鸣复等人所请,却不想这个时候贾似道却站了出来,只得将到嘴边的话又收了回去,笑着道:“似道有话说?那好,你是受害者,你来说说,你想要如何!”
听到赵昀的这话,李鸣复等人面色无不一变。赵昀的言下之意,却是贾似道想要如何就如何了。直觉告诉他们,贾似道是肯定不会让他们如意的。
“圣上和诸位大人,难道就不想知道是谁想要取我项上人头么?”贾似道起身,抱拳对着周遭的群臣团团一礼,然后看着赵昀道。
“哦?莫非似道知道是何人?”
果然,赵昀和殿中一干重臣的注意力瞬间就被贾似道给吸引过来。
“皇城外的刺杀,微臣至今还没有查到任何线索,想来只是某些人想要给微臣提个醒吧,不过今夜的刺杀,是蒙古人做的,准确点来说是那蒙古宗王口温不花派人来想取我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