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穿越重生>重生之围棋梦>811.第810章 你一定会看到惊喜

“这手棋。。。”

胡毅和张大记者顺着李小强手指的方向看去,他们的确看到非常有名的一手棋。这手棋有名到什么程度?就连胡毅这种非资深棋迷都对这手棋似曾相识。

“这就是。。。秀策的那手耳赤之妙手吧?”胡毅顿了顿,然后笑着对李小强说道:

“有故事的一手啊,怎么小强?我知道这是一步妙手,难道你认为,这手棋比“r”下出来的棋更精妙?”

还没等李小强开口,张大记者抢先回答:

“不是比精妙,小强刚才的意思是说,这样的棋“r”下不出来。”

作为资深围棋记者和业余顶尖高手,张大记者比胡毅更早领悟李小强的意思。

“耳赤之妙手”在围棋史中非常有名,这手棋之所以那么有名,除了因为它有一个故事外,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这是非常标准,非常典型的“感觉的一手”。

自从这手棋诞生以来,除了受到历代棋家的推崇外,对这手棋还有非常多的解读,包括桥本宇太郎,吴清源,木谷实,以及后来的藤泽秀行和大竹英雄等人,都曾经对这手棋进行过详细的分析和解说。

但是这些人都解说清楚了吗?在李小强看来,一个都没有!在这其中甚至还包括吴清源先生这样的大拿,他对这手棋的点评同样显得含糊不清。

这当然不是因为这些围棋大家水平不够,而是由这步妙手本身性质决定。

这样一种类型的妙手,本身就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意思,这,就是围棋中“感觉的一手”。

李小强自己也曾经下出过非常多的妙手,但无论这些妙手多么精妙,多么匪夷所思,但绝大多数还是能说得清楚的,例如“直线算路70步之妙手”,“天外飞石般妙手”,“绣花针般妙手”等等,大家刚看到这些妙手时会感慨李小强厉害,只是感慨李小强在比赛中居然能想出这些妙手,不过到了比赛之后,这些妙手很快就能被大家梳理得清清楚楚。

它的来龙,它的去脉,它的出发点在哪里,它的落脚点又在什么地方。。。

而“耳赤之妙手”和这些妙手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当这种棋出现在棋盘上之前,大家是找不到理由的,也就说没人清楚这种棋的出发点在什么地方。

这,就是大家常说“感觉的一手”。

这,就是李小强前段时间强调的“棋感”。

“棋感”这种东西很微妙,可以说任何下过围棋的人都拥有一定的棋感。当然棋感也有好坏之分,有的人棋感好,有些人的棋感就不怎么样。棋感是能通过训练而获得的,几乎所有职业棋手的棋感都是千锤百炼而成,是通过常年苦修,常年训练而获得的瞬间感觉。但好的棋感也不仅仅只有训练,想拥有绝佳棋感,还有一样东西必不可少,这个东西,就是大家常说的:

天赋!

就那下出过“耳赤之妙手”的秀策来说吧,后世棋家为什么对他推崇备至?他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秀策流”是没错,他在“御棋城”19连胜的战绩也不可谓不辉煌,但是仅仅依靠这些,他就有资格被人尊为棋圣吗?要知道秀策去世得很早,他到死的时候还仅仅是个七段,还仅仅是一个“本因坊迹目”。

秀策能称圣和“耳赤之妙手”有很大一部分关系。

行家看重这手棋当然不是看重这手棋的故事,而是大家通过这手棋,看到了秀策卓越的棋感,卓绝的天赋。秀策下出这步妙手时候还非常年轻,如此小小年龄就拥有如此卓越的棋感。。。再加上他过世得早,有同情分的加成因素,这就是他能成为日本围棋“后圣”的原因。

李小强前段时间做客“围棋tv”时,他曾反复强调“棋感对抗计算”的问题,因此张大记者非常明白李小强提到这手棋的意思。

事实上在3人见面之前,李小强当时正在打谱,而他摆的那盘棋,就是秀策这盘“耳赤之妙手”。张大记者和李小强开玩笑道:

“怎么在临阵磨枪啊?这样的棋,我高度怀疑你能够学得来吗?秀策的这步棋,体现的可是他卓越的均衡感,而你李小强的均衡感,可是公认不怎么样。”

李小强笑笑:“我寻找的只是棋感,未必就一定要是均衡的棋感,你要知道,只要棋感足够优秀,极端棋感未必就比均衡棋感差到哪去。”

李小强这话让张大记者无话可说。无论谁都要承认:李小强的棋感足够优秀,而他几十年的职业生涯,恰恰证明他那独树一帜的“极端棋感”,要超过很多棋手的“均衡棋感”。

想到这里张大记者突然有点激动,因为他想起李小强即将面临的下一个对手“r”的强大毋庸置疑,目前大家对“r”的了解还不算多,但从它前面几十盘棋的表现来看,“r”无疑像是一位非常“均衡”的棋手。

“经过这段时间备战,你心里应该更有底吧?”

“没有啊。。。”李小强叹一口气,他闭上眼睛小声呢喃:

“。。。我知道想战胜它的话就必须在这方面做文章,这在大方向上是不会错的。但是我越研究它的棋,心里就越没底。我知道它所有的棋都是从理性出发,不过它有些棋的出发点,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张大记者和胡毅没有继续再打扰李小强。自从“r”横空出世后,除了它的辉煌战绩让人目瞪口呆,它很多看似违背棋理,完全不走寻常路的下法早就引起大家热议。大


状态提示:811.第810章 你一定会看到惊喜--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