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仙侠修真>江湖方圆>第一章 笛声悠扬 惹得佳人春心动(一)

南京城有许多繁华商业街区,如三山街、明瓦廊等。也有许多与佛教密切相关的胜地,如香火缭绕的大香炉;又如云光法师设坛讲经感动上苍而落花如雨,于是有雨花台;再如因达摩折苇渡江的传说而形成的长芦寺、达摩洞等。

还有一些颇具浪漫情谊的地方,如“长干里”,在南京城,好友送别常常送至“长干”,然后折一根柳枝相赠,表达依依难舍的心情,“长干”成了友情的象征,如李白便有诗曰:“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再如,还有一个地方叫“邀笛步”,东晋时,著名乐手桓伊酷爱音乐,是吹笛名家,一日王徽之从那儿经过,泊舟于清溪中,邀桓伊共同吹奏《三调》,吹奏完曲子,王徽之一言不发,默默离去,沉浸于音乐境界中,此即是“停艇听笛”故事,他们一同弹奏的曲子其实就是《梅花三弄》。

南京城昼夜最繁华的地方是夫子庙附近的秦淮河两岸,这里有许多酒肆、客栈,有茶馆、面馆,有金银铺、当铺,有书画斋,还有绸缎庄、胭脂水粉店等,当然,还有青楼,其中,有一家很有名的青楼唤作“杏芳阁”。

这是一家占据着闹市要地的富丽堂皇青楼,在京城繁华街市这么宝贵的地段开这样的青楼,没有相当势力和关系网是很难做到的。

这青楼的斜对面,有一处较开阔的地方,今日,有一位穿着破衣服,邋里邋遢的老人在乞讨,在他面前,放着一块大碗,让围观者和行人投铜钱,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老人并不向人说乞讨的话,而是只管吹着他的笛子,而令人惊奇的是他的笛子吹得非同寻常的好。

只听笛音响起后,那一缕乐声像从遥远的山谷里慢慢地传出来的,然后渐渐地飘近你,突然,又扬长而去,进入了云端,缓慢地在一朵又一朵的云中盘旋,接着,飞往远处,声音愈来愈细腻,愈来愈柔和,紧接着,那清而又润的声音,犹如从天上传来,越来越清脆悦耳,过会儿又变得玉润珠圆,继而又柔如细丝,忽然,声音戛然而止,但是,仍让人感到余音缭绕着。

从老人笛子所传出的美妙声音,与他那邋里邋遢的样子太不相称了,旁边的人感到很惊奇,不少人往摆在他面前碗里扔下铜钱,他放下笛子,举手作揖感谢。

&得好,真可谓是天籁之声!请再来一曲!”

此时,有位很有风度的老者扔了几个铜钱到碗里,对那吹笛者提出来要求。

吹笛者潇洒地举起笛子,笛声又响起,只听到一种凄凉悲闷的声音飘向空中,听着他的笛声,眼前仿佛浮现出各种景象,时而如在深谷中徘徊,时而如在噩梦中挣扎;刚刚被笼罩在乌云里面,继而又掉到了深渊中,一会儿是狂风扑面而来,一会儿又是厉风冷透了心……。

这时,夫子庙前,有一男两女三位年轻人正漫步走着,他们穿得洁净高雅,一看就知道是门第高贵的人,其中一位绝色佳人,可说是顾盼神飞、灵秀天成,她走在街上,正专注地在倾听着不远处传来的笛声,她听得越来越入神,同时也表现越来越感到惊奇。

原来,这位绝色佳人发现,在这嘲杂的街市,竟然有如此美妙的笛声传来,这可不是一般的笛声,而是在吹着东晋桓伊的笛曲《梅花落》,吹笛者以“下声弄、高弄、游弄”的技法有意在表演着高超的吹笛妙招,笛声起先是表现离愁别绪的怨闷情感,接着又表现了梅花凌霜傲寒、高洁不屈的节操和精神。

这位绝色佳人明白,吹得者前面吹的是桓伊原创笛曲《梅花落》,而后面吹的是已经修改成琴箫合谱的《梅花三弄》,可贵的是,他竟然能仅以笛子来吹出这么复杂的乐曲,而且吹得那么好。

这位绝色美女拉其他两位,加快脚步往前走,她要去看看,到底是什么人,能吹出如此美妙的笛声。

只见笛声传出之处,围着不少人,她们挤进去一看,眼前的景况让她万分吃惊:吹笛子的竟然是一位老乞丐,她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可拿着笛子的明明是一位邋里邋遢的老人。

笛声停止了,她走过去,仔细一看,虽然那老人头发很乱,衣服很破,但他的脸却依稀保留着英俊模样,他的眼睛很亮。她拿出了一两银子,往碗里一放,引起了周围一片掌声。

吹笛的老人破例站起来,作了一个恭敬的揖,眼睛盯着佳人,连声说:“谢谢!谢谢!”那声音浑厚爽朗,有一种特别的魅力。

这时,同她一起来的那位男的年轻人说:“走吧!这么多人围观,乱糟糟的!”并对旁边的另一位年轻女子说:“好妹妹,拉她走吧!到贡院那边去看看!”那“妹妹”只好硬把那佳人拉着走了,佳人依依不舍地看着老乞丐,脸上露出惊奇的神情。

那佳人扔下了一两银子,让围观的人更多了,这引起了斜对面那“杏芳阁”护卫的

注意,他们把老乞丐吹笛的事报告给了他们的主子。

一会儿,从“杏芳阁”闯出了一位威风凛凛的大汉,推开了围观的人,对那老乞丐说:“你这肮脏臭烂的老乞丐,快收摊滚蛋,别在这里影响‘杏芳阁’的生意,快走!”

可是,那老乞丐收起碗里的银子、铜钱,但并没有理那大汉,他拿起笛子又要吹起来,那大汉看了,肺都被气炸了,他吼叫着:“你这驴不踢、猪不踩的老杂种叫花子,你想找死吗?”他边吼着边把那老乞丐拽了起来,然后照着那人


状态提示:第一章 笛声悠扬 惹得佳人春心动(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