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都市现代>重生之香江记忆>第六十四章 鲗鱼涌刀疤友

太古城是一个位于港岛东区鲗鱼涌(鲗,音同贼)的大型住宅屋苑,由太古地产于1975年4月开始兴建,后来成为港岛东的其中一部分。

太古城的前身是太古船坞,二十世纪初的船坞纪念碑仍然保存完好,后来也始终在太古城中心展示着。

当然此时的太古城还只是一期建成而已,尚有十期待建,一直要到87年才算完结。

孙志强买的就是一期翠湖台洞庭阁最小型的房子,585个方呎,去年售价220元每方呎。

他除了考虑此地的交通区位之外,也考虑到了子女读书的问题。

事实上整个鲗鱼涌以前都是属于北角一地的,是在太古将此地发展为工业城之后,才渐渐单独划分了。

在鲗鱼涌的西部就是曾经大名鼎鼎的丽池夜总会旧址,当年前几届港姐选举就是在那里举办的,所谓的“七姐妹”也在那里诞生。

而整个北角的学校也颇多,诸如北角官立小学,鲗鱼涌崇文英文书院等等,都离太古城不远。

孙志强的大女儿孙晓琳6岁多,小儿子孙晓晨4岁多,以后哪怕他们成绩不好,也可以顺理成章的按区域划分入校。

香江的小学,早在70年起就实施了强制性的义务教育,学生们基本是按区域分配学校。

香江的初中,考试局将在今年举办最后一届升中试,从78年起将强制性义务教育延伸到初中。

也就是说香江的中学从明年开始就不用考了,平时成绩好的可以直接去读好学校,甚至还能挑一挑。

而成绩中下的一般情况下就只能是等待学区分配。

那些权贵或许有本事运作,但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好学校分配之后剩余的零星学位,那就要申请了。

其实跟后来大陆的摇号也没多大区别。

就好比小妹和阿敏,过几年要是成绩一般,林传亮又不帮着找关系的话。

那恐怕就只能分配在西区的普通学校,西区学校本来就少,到时候估计离家最近的就是圣士提反堂中学了。

……

周六下午五点钟的时候,林传亮带着小妹、孙晓琳、孙晓晨,一大三小在太古城附近闲逛。

孙志强说是叫林传亮来帮忙,其实就是庆祝,不过林传亮一家六口倒是在这边待了一整天。

“表哥,我想喝糖水。”

孙晓晨说话还有点奶声奶气的,年前收到他从美利坚带回来的礼物之后就惦记上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不知道听到谁说他之前又去了一次美利坚,就缠上了林传亮。

“糖水容易蛀牙的,你不怕吗?”林传亮笑着看他,糖水就是甜汤,港式甜品的统称。

“不怕,我每天都刷牙的,”孙晓晨倒是懂一些,毕竟上幼稚园了,龇着牙说道:“表哥你看!”

“很好,没有蛀牙。”

林传亮捏了捏他的嫩脸,抱起他,“那我们去找找看吧。”

“我知道我知道。”

孙晓琳听到表哥答应,马上说道,“前面学校那里有一个糖水店,早上来的时候我看到的。”

好吧,算你眼睛灵光,我也从那边过来的,怎么就没注意到呢。

向西走了不久,到了崇文英文书院,就见校门口不远处就有一排店铺,走进挂着标识的糖水店,里面生意倒是还可以。

林传亮跟老板招呼一声,要了几份糖水,给三个小的分好,自己也坐下来试了试味道。

勺子刚舀起来,他忽然听到一个很像混混的称呼,从前面邻桌传了过来。

“喂,刀疤友,你那乐队是不是不玩了?”

林传亮抬头看去,问话的人坐在椅子中间面向着他,是个十五六岁的男生,糖水旁边还放着一个魔方。

而刀疤友却靠着墙背对着他。

“人都退了,还怎么玩,再说明年大家也要毕业了。倒是你这个魔方说不定明年还能再拿一次奖,我就不行了。”

“哈哈,我也就吊尾车而已。”魔方男生说道:“那你有点可惜了,我觉得你唱的不错嘅,说不定以后还能出唱片,当大明星。”

“哈哈,谢谢啦,豪仔。”刀疤友笑了两声,又说道:“不过我有自知之明嘅,连学校里都有好几个比我厉害,更别说那些专业的。”

“是吗,崇文还有人比你唱得好,我怎么听不出来?”

豪仔有点大咧咧的,说过就算,又道:“那你毕业打算干嘛去,你成绩可是跟我差不多,大学是别想了。”

“我也不知道,可能让家里帮忙找份工吧。”

豪仔听他语气低沉,想着自己家里也就稍好一点而已,倒是收了性子,没再说话。

70年代的香江少年大多早熟,原因自然是家庭情况造就的了,十来岁就出去帮工的儿童少年比比皆是。

虽然香江童工限制是15岁,但十岁就去工厂的都有。

而且之前香江教育资源还不太充足,很多学校是分上午校和下午校的,中小学生们趁着半天没课的时间,很多就去做工补贴家用了。

像是刀疤友,他就是毕业于北角官立小学下午校。

只不过少年时候的他生性顽皮,小学期间却是没吃过什么打工的苦,到了中学又鼓捣了一只乐队。

而乐队的失败也让刀疤友经历了一番挫折,倒是让他多了些许成熟。

……

两个少年人安静下来,各自喝着碗里的糖水,不一会门口忽然传来了喊叫声:“豪仔,快跟我回去帮忙!”

原来豪仔家就在附近开了一间店


状态提示:第六十四章 鲗鱼涌刀疤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