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到酒店里,二人找到经理室,正好经理在,他热情地把二人请到办公室。在说明来意后,经理感慨地说:“那年的大地震是历史上少有的,损失太大了。”
“据说这个大酒店整个倒塌。”琳达说。
“那是凌晨6点多,人们都在熟睡。”
“都遇难了吗?”
“太惨了,没有一个人从里面出来。”
“没有人来抢救吗?”
“当时整个万千岛上的房屋都倒了,没被埋在建筑物里的人很少。”
“那国际上呢?”
“这是个孤岛,远离陆地,到第二天才有些国际上的救援人员坐飞机赶来。”
“酒店里的人全部遇难了吗?”
“国际救援队从废墟下挖出了一些受伤的人,可大部分人遇难了,连住宿的客人和当夜值班的工作人员有300多人。”
“当时正在举办世界艺术节,那么多艺术家、明星……人类的损失呀!”
“您当时就是在酒店工作?”
“我是客房部经理,地震那晚上我没值班,等我第二天来到酒店时,已经是一片废墟了。”
“当时这座酒店里住的都是名人吧?”
“都是名人,这座酒店是岛上最好的酒店,那些获奖艺术家、明星,和一些名流都住在这里。”
“您对那些艺术家还有印象吗?比如说获奖的人?”钟华天俊问道。
“有些印象,你是指哪位?”
“那个获得民族器乐金奖的女士。”
“那个弹琵琶的中国人?那位女士可真是个大艺术家呀,那琵琶弹得人心醉,还是个百里挑一的大美人。”
“她叫崔袁玉娟,是吧?”钟华天俊问。
“对对对,是叫崔袁玉娟。她就住在这里,出来出去的经常看见她。”
“她一个人来这的吗?有没有和她在一起的人?”
“好像是有一个男人,也是位中国人。”经理回忆着说。
“他叫什么?”钟华天俊紧接着问。
“应该是她爱人吧,也是位名人,不过叫什么来着……想不起来了。”经理拍拍后脑勺说。
“到这住宿的都有登记吧?”
“应该有,可全在地震中销毁了。”
“您是说当时住在这里的人的情况都没有了?”
“是,所有的电子信息都没了。”
“还有没有知道些情况的人?”
“当时值班的工作人员有5名,4人遇难,只剩下一人。”
“噢?他叫什么,现在在哪?”
“她叫菲亚,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我来到酒店时,看见她坐在这片废墟的对面像是傻了一样,嘴里不住的说着‘造孽呀,我的孩子,我的孩子。’”
“她有孩子埋在里面?”
“她是个寡妇,没有孩子,也没有什么亲人。我当时也不知道她为什么说那话,问她什么也不回答,只是说那两句话。我以为她被地震惨状吓傻了。”
“她现在在哪里?”
“回到了她的老家,离此岛最近的一个岛屿,叫耶里岛。”
“我们可以去那找她了解一下。”
经理摇摇头说:“那次地震后她就上不了班了,好像是精神上出了问题。”
钟华天俊和琳达对了下眼神,说:“打搅您了,谢谢您的帮助。”
“没什么,应该的,希望你们能够找到亲人的信息。”经理站起来送二人。
“您留步。”钟华天俊对经理说。
“对了,那位崔袁玉娟大师还带着两个孩子。”
琳达一惊,脱口问道:“她有两个孩子?”
“一个有3岁,是个女孩,还有一个也就是1岁,在小车里推着。”
“那两个孩子呢?”琳达紧跟着问。
“应该也是遇难了吧。”
“好,谢谢您,我们会再来看您的。”
钟华天俊和琳达立刻坐上一条去耶里岛的轮渡,1个小时后到达耶里岛码头。
耶里岛盛产椰子和橡胶,港口到处停泊着运输的货轮,这印尼成立了公社后,也参加了亚洲公社,整个亚洲公社的经济都是由公社经济委员会计划安排的,是根据亚洲地区人口的数量,人民的各种需要,按照经济地理原则计划安排的,这就极大地发挥了生态地域的优势,各种食品及物品的生产率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也避免了盲目的浪费生产。各地所需的物资也是由公社经济委员会按需调拨的,保证供给。在亚洲公社里,共产主义的和谐社会正在逐步地建立起来。
钟华天俊和琳达来到公社接待处服务部,查询到岛上有一个叫菲亚的女人,60多岁,住在岛的南边。
海岛南边也是椰林繁茂,在海边一片高大的椰林下,一座小木屋,隐约可见。
现在人们差不多都搬到城里居住了,在这个岛上就是都住在港口城,城市化使人们居住得更方便,能够得到更好的社会服务。
“就是那间小屋吧?”琳达指着椰林边上的小木屋说。
“应该是,像她这样现在还住在这样闭塞地方的人很少见,要不是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是不会在这里一直居住的。”
钟华天俊走到木屋门前,问道:“有人吗?”
没有人回答。
“屋里有人吗?”
仍然没有回答。
钟华天俊向四下观察了一下,推推门,“吱呀”一声,门被推开了。
屋里简陋得很,但是生活设施还全。
琳达跟着钟华天俊走进屋,她巡视了一圈屋子,发现在破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