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三国之最风流>145 檄任荀衍屯田将
的关系来招揽他。

定下了表举张纮为河南尹,下一步要不但从军事上占领河南尹,政治上也要把河南尹真正的纳入到徐州控下这件大事,荀贞等便不再就此多说。

荀贞再次看了看张纮的来书,重新将话头拉回到了屯田上,说道:“祭酒公建议在河南尹屯田,卿二人都有何高见?”

陈群说道:“若在河南尹屯田,以群之拙见,有利有弊。”

荀贞说道:“利是什么,弊是什么?”

陈群说道:“利处是,可以减轻颍川、豫州和将来陈留给河南尹的军粮供给之负担,有助我军的长期驻扎;弊处是,如明公预料,李傕、袁本初必会与明公争河南尹,如果我军有个闪失,万一不能把洛阳守住,不得不暂时撤还颍川,那么屯田,就不免最终落为给别人做嫁衣。”

“文若,你以为呢?”

荀彧说道:“长文所言甚是,屯田在洛,有利有弊,然以彧之见,文若所言之弊,实正必须屯田之因。”

“哦?”

荀彧说道:“要想守住洛阳,粮秣至关重要,然如只靠颍川等地供应粮秣,短期尚可,若是长期,颍川等地势必难以负担,这也就是说,要想保证粮秣供应,进而保住洛阳不失,除了屯田以外,别无它法!”

荀贞明白了荀彧的意思,荀彧这是在说,陈群把因果颠倒了。陈群把“万一守不住洛阳”做了“屯田最终落为给别人做嫁衣”的因,而实际上,“屯田”才是“守住洛阳”的因。

……

却是说了,陈群、荀彧都说只靠颍川等地,是难以给洛阳的驻军提供足够的粮食的,这是不是有点奇怪?陈留是民口繁多的大郡,包括了颍川在内的豫州民口更多,难道却供应不起一个在洛阳的驻军?

长期以往的话,还真是供应不起。

此系因为天下大乱以来,诸州郡县的民口早已是急剧减少。

民口的减少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疫况造成了人口的减少,前些年,几乎是年年大疫;其次,黄巾起事造成的人口减少,先后被皇甫嵩、朱俊坑杀的黄巾兵士达数十万之多,公孙瓒等杀掉的黄巾兵士也是动辄数万,再次,董卓之乱造成的人口减少,单单被董卓裹挟去长安、死在路上的洛阳百姓就不可胜数,昔年民口百万的河南尹为之一空;又再次,袁绍与公孙赞的战争,荆州、扬州各州郡间各方势力的混战,包括荀贞与陶谦的战争、荀贞平定青兖的战争等等,都造成了大量的人口损失。

损失的人口不仅仅是在战争中死掉的敌我双方的兵士,还有受到牵累的百姓。

比之昔时,今存之民户,说是十才一在,不算夸大。

或百里无烟,城邑空虚;或城郭为山林,庭宇生荆艾;或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或如原本时空中曹操《蒿里行》中的形容,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人口的损失实在触目惊心。

徐州这些年在荀贞的治下,情况还算不错,人口得到了不小的充实,但徐州之外,就拿曹操刚刚平定的河东郡来说,河东郡在永和五年,也即五十多年前,有户九万三千与,口五十七万,而现在河东郡的民户只剩下了三万,民口只有十四五万;又如孙策其豫州州府现所在之汝南郡,永和五年时,汝南民户有四十余万,口二百余万,而现下在经历了黄巾之乱、孙坚镇压郡内豪强作乱,及孙坚、孙策父子与吕布间的惨烈战事之后,就在前些时,孙策检点汝南户口,总共才不过得了三四万户,口不过二十来万,竟是比之五十多年前人口锐减了九成。

荀贞治下的徐州广陵郡在永和五年时,有户八万多,口四十余万,只是汝南郡的五分之一,但现在,汝南郡辖下的户口,和广陵郡居然是相差不大。

当然了,这只是明面上的户数和口数,真实的户数和口数肯定是要比这个多的。因为豪强地主隐匿了很多的人口,尤其是在天下战乱已久的而今,更是有许多沦为流民的百姓,投到了豪强地主的门下,以求得口饭吃和坞堡的保护,如之前许褚手底下就有数千家民口。

但人口大范围、大规模地减少,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民口减少,造成了两个直接的问题。

一个是粮食的产出减少,再一个是兵源变少。

兵源暂且不提。

只说粮食,再是节约,一个脱产的士兵,也得三十个左右的百姓来供养,才够他日常的穿用和武器的配备。

荀贞派往洛阳的部队,现已有万余人,再加上还在楼上的第二批援军,总数约在一万五千人上下,如果再加上程普所部,就是两万人了。

两万部队需要六十万的民口,才能够满足日常的需要。河南尹现而下,莫说六十万人口,连十万人口都不见得会有。那么缺出来的这一部分,就只能由颍川郡、陈留郡,还有豫州别郡的百姓来供给;包括后续补充的兵员,可能也要从这些地方来征募。

可是反过来看,颍川、陈留和汝南的情况事实上是大差不差,颍川、陈留会稍好些,但当地的百姓也已经是大为减少,本地又各有驻兵,已经在靠他们供应日常需要了。

这样一来,如果再让颍川等地负担河南尹驻兵的日常供应,对这些地方的负担就会非常得重。

因此,陈群、荀彧一致认为,只靠颍川等地是无法长期供应洛阳驻军的日常用度的。

……

荀彧又说道:“若不屯田,只靠颍川


状态提示:145 檄任荀衍屯田将--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