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以看出,英国人的步兵师虽然在3吨级别的载重车辆上少了一些,但是在其它种类车辆是超出的,虽然其中有步兵师规模偏大的因素,但是由此可以看出,英国步兵师和装甲师一样都拥有非常不错的战场机动性!

那么好了,现在问题来了,要是按照历史上英军的标准来配齐这些车辆的话,那么德国未来在东线的200个师以上的作战单位到底需要多少卡车?一旦开战,每年有需要更换多少辆卡车才能保证前线的损耗以及正常的扩军需要呢?这恐怕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所以,汽车工业,尤其是卡车工业的发展是真的刻不容缓了!在未来,鲁普雷希特希望在战时,整个德国地区的卡车产量能达到每年50万辆以上!而在战前,德国的国内的卡车保有量应该超过500万辆以上!

是不是觉得这个数据很恐怖?对比历史确实如此,毕竟历史上德国2战初期算上缴获别国的车辆,也只有60多万辆可以使用。而这个位面,光德国在战前就必须有500万以上的保有量,数量提高了8倍!

但是实际上,即使和历史上堪称开挂的美国相比,这个保有量其实也非常一般的,要知道在开战前的1941年,美国一年销售了376.3万辆汽车,并且销售了90.2万辆卡车!所谓车轮上的国家真是名副其实!

这种数量的差距自然反应在工业规模方面,但是同时也涉及到燃料、国土面积以及运输构成方面。燃料方面就不说了,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年产石油过亿的美国,1931年时汽车用汽油一加仑不过17美分!如此廉价的燃油自然让使用汽车的成本变的非常低。

至于说国土面积问题,这个自然就不用多说了,德国在2战前不过50万平方公里,美国93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也差距巨大,所以美国人对汽车的需求自然更大。而在交通构成方面,德国拥有整个世界效率最高,所以对汽车的运输需求自然不是很高。而美国的铁路密度要低很多,所以肯定需要大量的卡车来弥补。

而这个位面呢?德国也有了大量发展汽车工业的基础和需求,首先说基础,德国一战打赢了!打赢了!打赢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不仅仅是说战争的消耗是巨大的,同时也在说战争的收益同样巨大!巨额的赔偿金为帝国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本,而伴随着帝国的繁荣,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注定也会有比较大的提升,这个和历史上1战结束后美英的繁荣是一个道理!而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就给汽车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

而与此同时。历史上限制汽车产业发展的高油价同样对于现在的德国来说不是问题了,首先,德国本身就成为了世界第二大产油国!现阶段,高加索的石油产量每年可以稳定在2500万吨以上,未来提高到3000万吨以上一点问题都没有!虽然无法和美国人上亿吨的燃油产量相比。但是供给德奥甚至整个欧洲地区一点问题都没有!

而除了高加索油田之外,王储目前还掌握着两河流域的油田,虽然现在的中东远没有后世那个所谓的中东油极那么夸张,但是单纯两河流域的原油产量就高达600万吨以上。再加上英国人从波斯撤出了自己的力量,那么德国就可以顺势进去,从而入驻波斯油田,而这里的产量比两河流域还要多!所以,好不夸张的说,只要王储愿意,由德意志帝国控制的燃油产量超过5000万吨问题不大!所以,等着大量燃油开采出来之后,并且建立成熟的输送体系,德国境内的燃油17美分一加仑估计问题也不大!至于说历史上德国人的燃油成本是多高呢?如果是使用化学合成法生产汽油的话,大概是美国成本的6到7倍!

那么好了,大力发展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有了,那么需求呢?需求同样是巨大的,首先现在的德国面积超过了150万平方公里,而奥匈帝国的面积也差不多这么大,这两个国家加在一起超过了300万平方公里,两国领土净增面积超过了180万!那么好了,如果想要控制和发展如此巨大的新增领土,那么就必须发展交通业。

在德奥本土,实际上物资运输的主要途径是铁路和内河航运。那是德奥建设了超过半个世纪带来的福利,但是这一套用在新增领土上是不行了,原因很简单,俄国的铁路运输效率实在太低了,靠近东部的领土好一些,铁路密度大概相当于德奥的十分之一,而要是到了乌克兰这些地方,铁路密集就下降到了十几分之一甚至是几十分之一。

德奥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创造出了四通八达,但是想要在相当于原本自己领土一倍多的地方建设出同样密度。这个难度有些大啊!光其中的固定资产投资恐怕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德国这一次搞国内建设的时间绝对超不过20年!

有人曾经这样对和平进行定义。什么是和平?不过是两场战争之间的短暂间隙而已!这话也许有些激进,但是在风起云涌的20世纪初,确实如此!看看历史上的情况吧,1905年的时候爆发了日俄战争,1914年的时候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随后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战火在欧亚非三大洲也没有停息过。而到了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是全球矛盾激化的产物。

而这个位面呢?虽然同盟国赢了,但是战争的阴影依然没有远去!德奥和其它强国之间的较量只是被暂停而不


状态提示:第2542章 卡车需求 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