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同过隙白驹一般,总是在人们忙碌的时候,不知不觉的便从人们的身边溜了过去,几个月的时间对于于孝天来说,几乎可以算是一眨眼的工夫,就进入到了秋季。
这几个月间,因为海狼和官府的关系曰益紧张,使得南曰岛的商栈贸易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原本热闹的商栈区,部分商贾迫于官府的压力,从岛上撤走了商栈。
但是对于这样的情况,于孝天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他眼下根本没有实力去大举攻打福建某些州府,所以也没法逼迫官府对他低头。
但是之前他大举派手下袭扰了福建沿岸,还是给官府敲了一个警钟,让现在的福建巡抚朱钦相了解了他海狼的厉害,使得朱钦相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没有敢轻易再打南曰岛的主意。
好在与于孝天见好就收,这样的袭岸的事情他仅仅让手下持续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便停止了下来,这让朱钦相也有了一个台阶下,没有逼得他恼羞成怒,召集福建大批官军对海狼进行进剿。
趁着双方这段时间的平静期,于孝天加紧了对南曰岛工坊区产业的转移速度,经过几个月下来之后,这些南曰岛的工坊基本上完成了产业转移。
虽说南曰岛各个工坊并未停工,但是这里的工匠却有三分之二以上,分流到了淡水城和鸡笼寨那边。
而眼下南曰岛已经不是海狼工业的基础,转而淡水城接替了南曰岛的地位,成为了海狼最重要的工业基地。
大批工坊在淡水城那边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在城内城外树立了起来,一座座工坊开始投入了生产。
而淡水城的工业化,也带动了航运业,随着各种工坊对于原料的需求,目前为止,海狼还需要从陆上购置这些原材料,特别是用于军器生产的铁料,是他们必须要从陆上解决的东西。
经过两年来理事堂的努力,海狼现在早已不需要把铁料的进货都依托在广东那边了,福建本来就有不少产铁的地方,而且质量也相当不错,不管是官办还是民办的铁场,海狼都暗中跟他们搭上了关系,几乎每天都有铁料从福建和广东各地装船,运往海狼的地盘。
以前这些铁料都被运至南曰岛,现如今淡水寨和鸡笼寨也成了原料的终点站,每天都有运送货物的船只驶入到鸡笼湾和淡水河之中,停靠在码头上卸货。
在于孝天来到这个时代之前,他多多少少知道一些有关古代冶炼业的事情,但是具体大明朝全国各地一年的铁产量,他却不太清楚,只是一厢情愿的认为,古代劳动力和技术水平低下,就算是大明当时在世界上冶炼技术比较好的情况下,一年全国铁产量也不会太高。
所以他一直以来都有一种危机感,生怕自己用来铸炮的铁料会出现短缺,或者有钱买不来的情况。
但是随着他海贸的生意越来越大之后,他才发现,自己这种担忧着实有点可笑,因为这一年多来,他了解到单是广东一个省,在这个时代,一年下来,各个炼铁厂和铁矿,就能冶炼出数万吨的生铁熟铁,加上福建这边的铁场和铁矿,一年下来更是足以满足海狼的需要。
所以于孝天之前的担心,是基本上没有必要的,只要他有银子在手,就有人愿意卖给他铁料,至于他用于什么地方,这件事几乎没有人去过问,以至于现在于孝天甚至单靠在福建收购铁料,就可以满足他的铸炮和造枪以及造船等需要了。
但是即便如此,于孝天还是坚持让理事堂多购入铁料,只要有人愿意买,理事堂还有存银,就只管买来,本来海狼是不需要这么多铁料的,但是考虑到眼下海狼和官府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不知道什么时候,官府可能就会下令掐断一些铁料的途径,造成海狼短时间之内铁料缺乏,所以于孝天令理事堂这段时间拿出足够的资金,有多少要多少,大批储备铁料,以备不时之需。
所以这几个月下来,海狼储备下来了成百吨的生铁熟铁,这些铁料足够他用上一段时间了。
不要以为几百吨铁就已经很多了,这几百吨铁其实堆在一起,并没有多少,充其量也就是占满一个不算太大的库房罢了,用后世的大卡车拉的话,用不了几车就可以一下拉完。
这些铁料考虑到安全的问题,在这段时间,全部运至了淡水寨和鸡笼寨储藏了起来,甚至连南曰岛之前存的几十吨铁料,除了留下暂时够用的之外,也被于孝天一股脑的运至了淡水寨那边。
而这几个月的时间,海狼除了进行产业迁移之外,在扩兵的事情上也有了相当大的进展,按照于孝天的计划,海狼在这几个月之中,一共增招了一千余人的新丁,加上上一次俘虏的褚彩老的那些手下喽啰,其中选出了大致六百人左右,编入到了新营之中。
如此算下来,海狼在这半年下来,部众增长了近四成左右,使得海狼到了天启五年九月间的时候,整个部众总数达到了近五千人的规模。
而且海狼的这五千人的部众,跟褚彩老以及几个海上的大佬相比,他的这近五千手下,全部都是归于他直接管理,而不是像他们那样,采用的松散式的管理,用时召集起来,不用的时候分成小股,各忙各的。
海狼采用的是统一管理,是一种绝对的金字塔形的管理方式,一切大权最终都归到了于孝天的手中,于孝天可以直接控制到最底层的一个小卒头上,这样一来,他对手下的控制力,要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