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战争决定性的因素。
在于人心,其次才是军队。
所以孙子说,上兵罚谋。
不管是刘定,还是王匡,都有人心不稳固的弱点,形成这个弱点的原因之一是王金太强悍了,威名卓着,虎视天下。
强者面前,弱者自然是哭泣。
就像当年官渡之战时,曹操内部同样人心不稳。换到赤壁之战的时候,孙权那边都是投降的声音。
这便是强权,也是天时。
北上河东,王金用反间计策反了关山,轻而易举的夺取了河东。在进攻河内的时候,说服了张燕退兵。
用兵,罚谋多没有失策。
安能不胜。
上兵罚谋,傻乎乎的硬战没有任何意义。王金骑兵先到达野王县,当骑兵来的时候,王匡立刻紧急下令关闭城门,士卒戒备。
不久后王金的四万步军五将军全部杀到,大营连绵五六里,营垒旌旗遍野,整个野王县便不对劲了。
这便是气势。
大军据此三日,野王县便已经是人心惶惶了。
野王县,城东城头。
今天是个大晴天,不过阳光并不是很猛烈,因为现在秋天快到达了,并州是相对冷的地方,已经能感觉到一些凉爽了。
但是站在城头的士卒,却没有觉得有凉爽的感觉。
不少士卒都是心惊胆战的看着王金的大营。
“真他娘的气势,那便是大司马王金的军队啊,由西凉兵,与关中子弟组成的军队。”老王朝着自己的手吐了一口唾沫,然后再紧了紧长矛,紧张的不行。
老王是个老兵了。
他本来是丁原的部下,丁原屯兵河内很久,保境安民。对于河内百姓来说,是个不错的人。
可惜丁原南下洛阳,被吕布所杀。后来关东兵起,大战连绵。听说当年河内子弟,不少人都死于战乱。
老王当时因为生病没能出行,逃过了一劫。
老王因此也将吕布给恨上了。他相信很多河内子弟都是恨吕布的,卖主之贼。
(历史上郝萌率领河内兵丁袭击吕布,极有可能便是这个原因)
等老王裁了,统帅河内的便是王匡了,王匡能力比不上丁原,但是同样保境安民,与黑山军有过摩擦交战。
因为成果不如丁原,所以威望不如丁原高。
让河内子弟帮着王匡与王金拼命战至一兵一卒,那是不太可能的。再加上王金大将孙观击败了蒋奇,一时间气焰逼人。
老王当时觉得还是干脆投降比较好。
呵呵。
不过戏剧性的是张燕居然出兵帮助王匡,贼帮官,真是乱套了。老王当时就懵逼了,那会儿老王还嘀咕了几句。
不过投降的心倒是少了许多。
毕竟河内看起来挺稳固啊,如果胡乱投降,那就糟糕了。老王清楚的记得,当时河内军的头头脑脑们都似打了鸡血似乎的,亢奋极了。
自以为天下无敌。
但是现在王金兵临城下已经三天,而救援不到。老王很怀疑这件事情的真实性,毕竟张燕那是贼寇。
让贼寇来救官兵,本就不靠谱。
没准是郡守大人放出的烟雾。
但是烟雾被揭穿了,张燕没到达嘛。而既然张燕没到达,拼咱们能够挡得住王金的关中军吗?
那可是王金。
不是阿猫阿狗。
乃是天下有名有姓的强力诸侯。
而且说起来对河内,河东还是有恩惠呢。当年白波,匈奴南下京畿,最直接最危险的便是河东河内,但是被王金击败了。
五千弱兵,将二万匈奴铁骑给弄死了。
现在还在天下流传的神话一般的战功。
以卵击石啊。
老王一边瞪大了眼睛,紧握了手中的长矛在城头上站岗,一边胡思乱想,小心思里全是投降,投降,投降。
而似他一般的人不在少数。
别说小兵了,就算是一些低级军官,低级官员也都是心思浮动。其中不乏有一些人是胡毋班的旧部,亲属。
在张燕救援的情况下,这种矛盾便被挤压了。而现在反弹了。
………
胡毋班不是个小人物,他整个家族在河内是个望族。胡毋家壮年男丁加起来过二十位,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有能量的家族。
胡毋班是家族中出色的人物,他这一代人的核心。
而胡毋班死了。
胡毋家。
不是胡毋班的家,而是胡毋班的两个族弟,胡毋雄,胡毋元的家。这两兄弟与胡毋班的关系很好,很铁。
三个人从小一起长大的。
兄弟二人都是人高马大,孔武有力,乃是胡毋氏的武力威慑,他们两个辅佐胡毋班,才使得胡毋氏有现在的威风。
而现在胡毋班却死了,被王匡所杀。
如果不是胡毋氏整体势力还很强,他们兄弟两个可能也早就被王匡给杀了。兄弟两个自然是痛恨王匡的。“大司马已经在城外三日了,而张燕救援不到。虽然没有消息透露出来,但是张燕那边大半是出问题了。既然如此,那我们可以联络一些大兄的旧部,打开城门,或制造混乱。迎接大司马入城。到时候不仅
可以为大兄报仇,还可以获得大司马爵宠,听说大司马是很慷慨的人。”
兄弟两个在书房中密谋,附近四周都严加守备,便是心腹也不得接近书房。
兄弟中二人跪坐着,大哥胡毋雄开口说道。
“这个我也听说过,大司马绝对是有功必赏。是慷慨的人。”胡毋元点头赞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