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要打这个古誊贤二还得想点别的办法,他可是建了个要塞呢。.shuhahА 。”
杨杰的话大家听完都笑了,这个古誊贤二多次公开发表言论,说他这个要塞没有百万军队和三年时间,是没有办法攻破的。
“日本海军还调了一支舰队过来,他们认为我们首先会采用两栖作战的方法,先站稳脚再两面夹击,但我们这次就来个反其道而行。”
陆铭的这个反其道而行,是在和杨杰等人商量下想出的一个计划。
要打破古誊贤二的防御体系,除了海上和强攻,其实还有一个地方,就是日军认为可以依托的天然屏障—托武帝湖。
从这里进攻古誊贤二没有考虑到吗?不是,他同样考虑过这点。
但他认为,一是船只问题,再就是日军所在的这一面,恰好到处是山,等于是一个天然的阵地,对方即使找到了大量的船只,也没有办法登岸的。
陆铭等人却不这样看,日军固然有地形可以依托,但这片地区的范围非常宽,以现在日军的兵力没有办法做到面面俱到,只要能从中找到一个突破口,完全有可能冲破日军的防线。
还有就是伞兵的配合,这些丘陵地带如果事先投下一个伞兵师进行配合,完全可以付出很小的代价,就能打破日军在这边的布置。
总部完善好了这个计划之后马上传给了蔡廷锴,让他马上组织船只,做好从托武帝湖进攻的准备。
同时,随着盟军重型轰炸机群的到来,对日军进行重点轰炸的计划先一步的进行。
这次轰炸的目标,主要是港口和几个大城市日军的物资汇集点。
没有第一时间轰炸日军阵地,陆铭等人考虑日军很可能有所准备,轰炸的效果不会很好。
现在基本上陆铭和盟军已经掌握了制空权,日军的飞机在几次交锋中已经损失的差不多了,留下来的也没有几架。
这样去轰炸日军防空力量集中的阵地,还不如去轰炸日军的后方,这样给日军的打击会更大。
蔡廷锴这时很忙,非常的忙。
大量的日军俘虏需要处理,还有伤员需要转移到后方,而这些还是小事,真正让他忙的,还是大量的本地土著的汇集。
一开始,蔡廷锴还以为转移出了大部分本地人,但事实却不是那样。
当这一战他们胜利的消息传开之后,这些不知道躲在那个角落的土著纷纷出来,人出来安排他们就难了,主要是没有粮食。
一下出现这么多人,个个都饿得不‘成’人样,首先要解决他们是温饱问题,蔡廷锴不得不下令部队停止休整,加入这运输大队中来。
可以说爪哇是非常穷的,除了有限的几个地区外,大部分地区连吃饭都成问题,加上这次日军的大举破坏,这下更加雪上加霜。
但从这场胜利开始,加上蔡廷锴的这一系列做法,完全得到了本地人的信任和好感,这是最大的一个收获。
打江山难,坐江山更难,如果不是这边有大量的物资储备,和陆铭这些年来的发展,这次就不会有那么的顺利,蔡廷锴看到这些,从心里佩服这位总司令的高瞻远瞩,不亲身经历过这些,是不会理解的。
这一战在陆铭等人看来还有很多的不完美,但作为一直关注着爪哇战场的盟军高层来,这场胜利可以说完全出乎了他们的意外。
和日军交手的次数不少,盟军可是吃过不少亏的,不是说盟军在正面战场打不过日军,但几乎赢过的战斗都是有极大优势的情况下赢来的,不说以少胜多,就是双方兵力对比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盟军还没有赢过一次。
盟军参谋部对这场战役从头到尾都非常清楚,而且蔡廷锴也根本没有瞒他们,所以战斗在进行时,盟军参谋部大量参谋也在进行着推演。
尼米兹等将领更是密切关注着这场战斗,美国人的学习态度是值得敬佩的,他们希望从这场战斗中学到一些东西,因为他们面临的情况和这个差不多。
战场的进展情况和盟军参谋部的推演相差无几,就在他们认为蔡廷锴他们的部队不得不让出中部大部分地区时,反击出乎了所有人的意外。
盟军参谋们多次推演,很多情况他们都有做过假设,面临三面包围的蔡廷锴部,能做到这样的程度已经让他们很佩服,但取胜的可能是完全没有可能的。
不管兵力对比和日军所在的位置,蔡廷锴都没有占一点的优势,所以盟军认为,最多也就是保持原来的位置。
但对方不但进行了反击,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大胜,不但从根本上扭转了这不利的局面,还一下把日军的山口多闻部逼的不得不主动撤离战场。
设计这个计划的人太厉害了,还特别的胆大,一个不好就会陷入日军的包围中,盟军高层对此赞叹之余也极望见见这位奇人。
其实这里面更多是巧合,陆铭派出来的增援部队到来的时机恰好这个时间到达,而蔡廷锴的伏击计划完全是临时起意,但盟军方面不知道啊,所以他们就认为,这完全是一场有计划的行动。
蔡廷锴接到盟军的这个要求有些好笑,他把这一切都推到了陆铭等人的头上,说这是总部的计划,他不过是个执行者。
战役还没有发起前,陆铭就能制定出这样一个计划,太厉害了,为此尼米兹决定,亲自带一个代表团来马来半岛,取经。
恰好盟军这一段战场胶着,澳洲日军的防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