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小人物的英杰传>17.道可道,非常道
了那个境界也侥幸还能继续好好活着少部分人,而这也要感谢你啊。”

果然就好像童老头之前说的那样么?因为没有那境界,所以就算说给你听也听不懂么?

好吧,至少这算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一个可以让小强都郁闷到吐血的童老头让李书实这一次的“钓鱼”行动有了更大的成算,或者说不需要还专门留人下来看护之前被认为是身体状况欠佳的童老头,这一出一入之间,就能让李书实安心不少。

斥候不断将消息传递过来,敌军先锋似乎已经开始对平城北面那些外围的坞堡发起试探性的进攻。看起来似乎并没能取得什么很好的结果,坞堡虽然都不是很大,但也可以保证千余人在给养充足的情况下面对缺乏攻城器械的敌军有着非常良好的防御效果。

作为先锋,看起来大概是五个部落的旗号。总兵力应该不会超过一万五千人,那个传说中统帅部队的“神秘人”似乎并没有出现,一切行动依然与过去几年鲜卑人惯有的手法相同。

收到斥候传回来的消息,李书实和贾诩都觉得有些迷惑,总觉得敌人的表现似乎让人出乎意料的失望。甚至开始有点怀疑敌人是不是将主攻方向放在了其他地方。

不过没超过三天,他的一切怀疑就变成了深深的无奈和冷酷。

因为,根据前往侥幸逃回来的斥候回报,敌军已经贡献了三个坞堡。

虽然因为距离的原因,斥候无法看清楚战斗的细节,因为靠的近的斥候无一例外全都遭到了截杀,但从前几日相对而言比较“正常”的进攻节奏与这几日突变的战局来看,其中必然充斥着“神秘人”的身影,李书实甚至恶意的认为,之前的进攻之所以那么缓慢甚至困难。大概是那些“神秘人”为了能有个对比而放手让那些鲜卑人先用自己的方式进攻一番。

有了对比,才能够体会到这些“神秘人”的重要意义,才能让那些草原人彻底拜服于他们。

这不,就在李书实这边确认消息的真伪和是否有更详细情况的时候,又有两个坞堡被攻破。

这一次因为有了少许准备,所以逃出的人比之前突遭突袭的三个坞堡要多一点,其中就有几位靠的比较近的斥候,另外还有一名驻守坞堡的百人将借助坞堡内一条简易地道逃了回来。

“我们只看到几个穿着着匈奴服饰的黑脸汉子,没有羽箭和石块能够伤到他们,没有人能够抵挡他们的进攻。他们的眼中看不到人性,只有杀戮,只是被那眼神扫到就觉得浑身冰寒。”

“全都烧了,他们并没有留下那些坞堡。掠夺了里面的一切后就放火将坞堡完全烧毁。”

“我们借助坞堡内的地形优势进行抵抗,但是他们损失了不少人后却又退了出去,借着便在城下燃起了火堆,用带毒的浓烟企图逼迫我们从隐藏的地方出来,很多人都因此而死。”

“我记得有一个鲜卑百夫长战死在坞堡的墙根下,但是攻打下一个坞堡的时候他又出现在战场上。除了脸变得更黑了之外,武艺似乎也强了好多,而且打起仗来勇猛的仿佛不是人一般。”

“很多鲜卑人明明武器已经刺入他们的身体,但他们却并不躲闪,依旧举其手中已经卷了刃的战刀,看起来好像要与我们同归于尽,却又好像完全是因为不怕死才会这样做。”

“那些鲜卑人是疯子,都是一群疯子,我们很勇敢,但是我们赢不了一群打不死的疯子!”

从这些断断续续的描述里,李书实多少可以描绘出敌人的具体形象:

敌人的进攻主要由那些穿着匈奴特色服饰,而且应该还是匈奴贵族服饰的“神秘人”将领带领下发起。在这些“神秘人”将领的率领下,不但自身实力强悍,而且那些鲜卑人士兵也会变得十分狂热,悍不畏死,就算死了第二天似乎又能看到本以为死了的人出现在战场之上。

可如果没有那些“神秘人”统帅,鲜卑人就好像没有了灵魂的人偶一般,进攻迟缓,往往只是在坞堡外放上几箭便掉头离开,这怯懦的样子就连印象中的鲜卑大军都不如。

当然了,这几年被并州军一遍又一遍犁过的北方草原,那些胡人部队只要不是为了生活所迫,基本上都没有了如当年那般的勇猛,甚至那些经常与汉人进行边贸的部族战斗力下降的更加厉害,于是他们干脆南迁进入汉人的保护范围内,为汉人生产草原上特有的商品。

事实上北方那些坞堡中,靠近草原的那几个便是为那些归化的牧民所准备的。

敌人如疾风烈火一般的进攻果然起到了效果,那些被安排在外围坞堡驻扎的家族和部落都开始变得不再自信。毕竟城外坞堡的作用一个是扩大汉人对那一片区域的控制力。令汉人不会在面对广袤草原的时候被胡人那超高的机动力拖垮,同时也可以在敌人进攻的时候分散对方的兵力或者削弱其向南进攻的劲头——攻取这种坞堡对于缺乏足够多攻城器械的胡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却收获不了太多的东西,但放着不管又担心其会不会在自己南下的时候从背后偷袭。又或者当他们北返的时候打他们的“冷枪”。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优势,由一个又一个的坞堡为支柱构成了并州军蚕食北方的利齿,同时又是防卫北方南下的碉堡防卫体系,令并朔北部地区渐渐变得利于汉人生存,甚至就连那些归化的胡人也渐渐习惯了每年冬天


状态提示:17.道可道,非常道--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