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善战之宋>第一百四十六节 皇城司和禁军两阵营
联应州,再吞朔州和寰州,至此可维持战局不变,倘若再谋其变,应以应州为主,若其胜,战局定,若其出师不利,宜稳不宜攻,请静观其变,等臣佳音,若臣不幸,只怨时运不济,千万不要擅出刀兵,让大宋深陷战局,切记切记……”

赵恒正感慨着,这时从朝堂上闪出一人,面对赵恒一拱手说道,

“父皇,新州回归乃是我朝的天大喜讯,这是上天和列祖列宗眷顾我朝,是我朝前线数万将士奋勇拼杀的结果,儿臣斗胆恳请父皇,犒劳远在新州的三军将士们。”

赵恒一看,原来是四皇子信王赵祉,他哈哈大笑“好,祉儿的话和朕的想法,不谋而合,朕也正有此意。”

看到赵恒如此高兴,赵祉心思微微一动,“父皇,不如就让儿臣替朝廷前去犒劳那些立下大功的将士吧?”

听到赵祉的话,在他旁边的大皇子隆王赵佑嘴角不由露出一丝冷笑,他已经猜到了自己这位四弟赵祉的那点小心思,新州刚刚被收复,尚未有任何势力插入,如果这个时候可以抢先一步前去酬军,那么前线的将士势力会对酬军的赵祉感恩戴德,用朝廷的钱去收买人心,这也会为赵祉夺储增加一些筹码。

“难得祉儿有此想法,理当如此,朕准了。”

赵恒点了点头,正准备答应下来,下面朝臣中又闪出一人,也拱手说道。

“父皇,儿臣认为信王此言不妥……”

说话的正是大皇子赵佑,对于自己二弟的心思他心知肚明,又怎么会让他如愿呢?

赵祉看了一眼神情平淡的赵佑,不由得讥讽着,“大哥,新州的将士立下大功,我身为皇子代表父皇去犒劳有何不可?莫非你想去不成?”

赵佑并没有理会赵祉,他看到宋真宗赵恒的目光,便清了清嗓子,面不改色的说道,

“父皇,儿臣斗胆请问如今新州的统帅是何人?”

“现在还没有任命,但以官阶来看应该是王靖,有什么问题么佑儿?”

“问题就出在这里”赵佑点了点头,向后环顾了一下朝堂内的军官将领们,朗声说道“目前占领新州的应州府军这次立下的是军功,根据朝廷律法,应由枢密院拟定立功人员名单,交由父皇审核,再由枢密院下发军功嘉奖,而且军功当由在军中担任要职的人宣布,二弟赵祉虽身份高贵,但一不在军中担任要职,二不属于枢密院管辖,他本意虽好,但是却不符合我朝的律法。”

说完这句话,赵佑看了一盘旁白的赵祉,后者脸色铁青一眼不发,笑道,“二弟,请不要误会,本王不是故意为难你,实在是祖宗律法上这么说,也只能这么办了。”

同时又面向宋真宗赵恒,对着群臣,郎朗说道,

“父皇,倘若王靖统领如果回到应州,我看那时候二弟就可以去犒军了……”

赵佑话一说完,底下立刻爆发出一片哄堂大笑,赵佑的意思所有人都明白,王靖的另一个身份是应州知府事,知府并不在枢密院管辖,但话说回来了,现在所有立功军官都在新州,让赵祉跑到应州去犒军,这不是笑话么?

“你……”赵祉一时语塞,他刚才光想着如何能够劝说自己去犒军,却忘记了宋朝律法的这一条规定。

正在这时,李泰从朝臣队列中走了出来,他神色谦恭,语气平静的说道“陛下,新州刚刚平定下来,犒军是必须的,但是这次王靖他亮出了应州军队的旗号,为臣认为汴京这次是无法置身事外了,塞北战事为今之计,是攻还是守,还请陛下决断。”

皇城司出身的李泰,在国公曹彬逐渐退出幕后时,如今已经隐隐成为宋朝武将之中的领军人物。

汴京内,他身后的汴京城皇城司诸将都是他的支持者,而另一个以李继隆为首的另一派,身后也有禁军统领吕蒙正的支持。

这里面的原因不仅仅是简单的站队问题,还涉及到一些不可言语的其他方面。

皇城司的军官武将以各州府的府军出身为主,而拱卫京师的禁军却更多出自朝廷之中,是皇帝的亲儿子,虽然皇城司和禁军名义上地位相当,但实际上皇城司的地位却要比禁军低上很多,武将任命,去各级调动的时候,总是会考虑到这些,所以不知不觉就分成了两派。

比如禁军之间经常的话题,你是出自什么人门下?你的引荐人是现今哪一位大臣啊,你引荐的大臣师从何人?但如果你说,对不起,我没人引荐,我是从下面这些州县的府军凭借战功一点点上来的,其实我就是粗人一人,别人虽然表面上仍然面带微笑,但是眼神中却隐隐多了一丝嘲讽。

话又说回来了,一个从底层靠着军功起来,战功卓越的将领,打心眼里也瞧不起那些一见面就谈论自己出身,实战经验并不见得比自己高明的禁军将领。

所以说,汴京城中代表宋军最主要的武将出身有两大派系,分别为皇城司和各州郡县府军为一系,禁军自成一系。

两大派系隐约形成对立之势,分庭抗礼,这并不是由某个人挑起来的,而是当今的宋朝武将军官结构体系,朝廷出身的军官集团和底层出身的军官集团,两个不同的群体为了各自的利益不约而同的形成同盟对抗。

现如今,远在太原府路的田仁朗、石宝吉、莫罗山等人为皇城司派系,被认为是宋朝镇北不二人选,由宋真宗亲自任命,镇守在雁门关旁代州的杨继业为禁军派系,原本从整体上看,皇城司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六节 皇城司和禁军两阵营--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