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仙侠修真>乱清>第七十四章 爵帅的话

关卓凡放缓了语气,说道:“这件事情,不是你们想象得那么难。办这件‘工程’,关键不在‘有力’,而在‘有心’。除了留出专门的时段,请专人教授,有许多法子,可以学习识字,甚至,行军的时候,也是可以的。”

他轻啜了一口茶,说道:“比如,走在前面的士兵,在背囊上贴一张大字,后面的士兵不就可以‘念书’了吗?”

爵帅此议,大伙儿颇觉匪夷所思,可是……似乎也是可行的。

关卓凡说道:“我举这个例子,是要告诉各位,还是刚刚那句话——办这件‘工程’,关键不在‘有力’,而在‘有心’。只要‘有心’,自然可以生发出许多有用的点子。”

他顿了一顿,说道:“这是‘善政”,说句俗气点的话,是‘积功德’的事情。你们想想,士兵们学会了识字,他们和他们家里的人,不都要感激你们一辈子?”

这倒是实在话,将领们听得心里面暖烘烘的。

关卓凡说道:“这件‘工程’,要由军团长主办——华远诚,我不是叫你做师傅,是叫你‘办工程’。还有,我相信,你会成为士兵们的最好的表率。”

将领们都笑了起来。

关卓凡郑重说道:“这个‘课本’,我会亲自参与编写。”

将领们都微微动容,爵帅是真的重视这件“工程”,大伙儿真正要拿出吃奶的力气了!

关卓凡确实是重视“扫盲工程”,但他亲自参与编写教材,却另有不能宣之于口的深意。

关卓凡要借助“扫盲工程”,完成对轩军的“再教育”,说的难听一点。就是“洗脑”——要叫轩军上下,以关卓凡所思、所想,去思、去想,最终使他对轩军的控制,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可移替。

大多数的文盲,对文字和书籍,有天然的敬畏。他们的潜意识中,多认为油印在纸面上的文字。就是“道理”,就是对的。因此,在学习识字的过程中,“学生”们自然而然,会接受教材所扬。反对教材所弃。

这是一个向士兵们灌输“正确思想”的绝好机会。

这些“正确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培养基本的国家、民族意识。树立为国家、民族战斗的觉悟。

这个“国家”,是“中国”。

教材中少不了的五个字:

“我是中国人”。

当然,还得加一句,“我是大清人”。然后要解释,咱们中国,好几千年了。一个朝代有一个朝代的国号,生在大唐,即是“我是大唐人”,生在大清。即是“我是大清人”。

这样,这个教材,既奉“大清”为正朔,就不致有什么大的关碍。

这个“民族”,是“华夏族”。

汉人、满人,都是“华夏族”。

这个话,相信朝廷也是爱听的。

第二,淡化“忠君”概念,培养公民意识。

切入点是,“我等军饷子药吃用,皆是老百姓的血汗钱”。

就是说,拿了老百姓的钱,就要替老百姓做事;如果拿了人家的钱,不替人家做事,反过来还骚扰掳掠人家,那还能叫人吗?

第三,灌输“革新”意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还有,“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动跑掉”。

第四,开眼看世界。“人家的东西,只要是好的,咱们就要用。”

第五,“新政好”。没有新政,中国就不能富强;没有新政,就没有轩军远高同侪的军饷,甚至就没有轩军。所以,凡我轩军,皆要为新政“保驾护航”。

第六,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第七,培养对关卓凡个人的忠诚。

其实,关卓凡兜来转去,根本上,就是为了这最后一条。

如果只是走传统的拉同乡、喂银子、用私人的路子,也许也能把这支军队拢成自己的“私兵”,但这一定是一只没有什么战斗力的“私兵”,摇摇晃晃,说塌就塌。

这样的一支的军队,勉强拢在手中,又有什么大用?

如果经过了前面的一系列思想观念的改造,这支军队,就是支准现代化的军队,即便关卓凡不采取任何的“非常手段”,除了他这个“缔造者”,在本时空,也没有任何一个旧官僚、旧君主可以指挥的了。

这才是保证对轩军绝对控制权的“正途”。

何况,关卓凡还有一大把的“非常手段”。

这个“非常手段”,当然不是摆明军马,要求“忠诚领袖”,那未免太刺激朝廷的眼球了。

而是“迂回攻击”,“曲线救国”。

比如,这个“课本”,分成多章,每一章都会有一段“爵帅的话”,或者叫“爵帅讲话”——都行,叫什么名字,关卓凡还没想好。

这“爵帅的话”,自然都是好话,讲大道理的话。只是全书没有一句“皇上的话”,“太后的话”,通通都是“爵帅的话”,这本书念完了,在“学生”的潜意识中,“金口玉言”的那位,自然就变成了“爵帅”。

在书里,关卓凡戴了一位老师的面具,话说的再多,也算导人以善,对此,不会有谁有意见吧?

而且,中国的政治传统中,皇帝也不能随便说话,因为开口就是“君无戏言”,变不了现的话就尴尬了;另外,皇帝高高在上,底层的子民,平民也罢,士兵也好,是“没有资格”直接聆听“纶音”的。

到了近现代,周边工业化大潮浪涛汹涌,还玩这种农业社会的装逼路数,


状态提示:第七十四章 爵帅的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