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盛唐金手指>第672章 活字印刷术

文字最早记载在青铜和龟甲上,后来才逐渐开始使用竹简记录文字。历史上公认是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从那以后文字的记录进入了纸张时期。

纸张的出现并不代表着书籍的广泛传播,书籍的传播主要还是依靠人工抄写的方式,一方面当时的印刷术尚未普及,另一方面在抄写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抄书也成为一些人谋生的手段之一。

直到雕版印刷术的出现,才慢慢的加快了书籍的流通,能够看到许多世家珍藏的书籍。

可是雕版印刷术的出现,并未让抄书的现象减少,主要还是因为雕版印刷术的制造成本太高,使书籍的价格下降的幅度不大,造成雕版印刷术难以普及。

《汉书》八十多万字,用雕版印刷,一张雕版不过三四百字,先不说雕错一个字整张雕版就毁了,光是全部雕版就不下二三千张吧!如果一名雕刻匠,日夜不辍十年都不一定能完成,这样的书商放在什么地方都会引起轰动的。

顾亮的目光再次停留在旁边的《史记》上,《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顾亮拿起一本《史记》,下一刻双手微微的颤抖起来,同样是雕版印刷,又是五十余万字,天呐!自己是不是在做梦啊!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三国时期的断代史,全书三十五万余字。

《后汉书》是一部由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全书八十余万字。

这些书都是采用雕版印刷,任何一本雕刻出来都惊世骇俗了,这……这……书商的生意要有多大,才会有这样的财力将四史雕刻出来。

顾亮终于不再淡定了,从书架上取下一本本书籍,《论语》、《春秋》、《东观汉记》……,一连翻阅了三四十本之多,顾亮彻底的呆萌了,仿佛被人狠狠的打了几个嘴巴,一脸的难以置信,这根本不可能存在,一本还能说的过去,那么十本就已经是奇迹了,那么这里的书……。

看着书店里一排排的书架,这里怎么也有上千种书籍,不应该都是雕版印刷吧!

顾亮已经不管书架上放置的是什么书籍了,一本、二本、……十本、一百本……二百本,在书店的书架中不停的穿梭,速度越来越快,到最后只是看一眼书面上的字体,就断定同样是采用了雕版印刷,不然字体怎么会一模一样呢?

顾亮快要崩溃了,天呐!没道理啊!谁和自己解释一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一座小岛上竟然会有这么一名书商,放眼整个大唐也找不出一个书商,能抵上这里百分之一。

怨不得顾亮震惊,书店虽然在大唐也有,雕版书籍同样也不少,可是一个书店里能有几套雕版书籍就不错了,剩下的全是那些为了生计誊抄的书籍,每一本都在几贯到几十贯不等,那里能比得上这里书店的规模,这还是海外荒僻之地吗?

“不行!我要问问掌柜,这些书籍是从那里买来的”,顾亮根本不相信,这里的掌柜能雕刻出这么多书籍。

“老人家,请问这里的书籍怎么都是雕版印刷的?”

顾亮抓破头也想不明白,自己的问话已经触及到了对方的商业机密,可是这些话埋在心里不吐不快,即便得罪了对方也要问清楚。

老者抬头望了顾亮一眼,态度冷漠,有些不耐烦道:“你是来买书的,还是来打听事情的?”

对方的回答在顾亮的意料之中,对方能给自己好脸色那才是怪事情呢?“老人家如果愿意如实相告,某出一锭金子酬谢?”说着从怀里掏出一锭足有十两的金子放在老者的面前。

老者眼前一亮,放在柜台上的枯手一甩,快如闪电的将金子塞进了袖笼里,态度三百六十度转变,压低声音神神秘秘道:“这位郎君,这里所有的书籍既不能说是雕版印刷,也不能说不是雕版印刷,呵呵!”

“这是什么话!”顾亮有些不解,继续追问道:“此话怎么说?”

老者再次做闭目沉思状,仿佛没有听到顾亮在说什么。

顾亮等了片刻,见老者依然一付老僧入定样,有些生气,拿了自己的金子,竟然只说了一句话,这是金口玉言啊!

顾亮心里如同猫抓一般难受,如果不把这件事情搞清楚,就算回到大唐自己也会辗转千回,想到这里,看见老者手指依然有节奏的敲击着柜台,这是棺材里伸手死要钱啊!没有办法,顾亮再次取出一块金子放在老者手边,语气恳切道:“请老人家如实相告?”

“呵呵!”

老者仿佛刚从睡梦中醒来,脸上橘皮的褶皱露出“你小子聪明的表情”,伸手再次要将金子塞进袖子里。顾亮一把将金锭摁住,双眼死死的看着老者,目中的意思是说:你要是还想上次那样说一句话,这


状态提示:第672章 活字印刷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