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范心中想到,难不成自己还要完成一个三顾茅庐的成就,只是不知道这张良住的是不是茅庐啊。
张良可谓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可以说,张良是一个军事家,但不掌军权。是一个政治家,但也不掌握国家的行政权力。张良虽系文弱之士,不曾挥戈迎战,却以军谋家著称。他一生反秦扶汉,功不可灭;筹划大事,事毕竟成。历来史家,无不倾墨书载他那深邃的才智,极口称赞他那神妙的权谋。
可谓是吴范在这个世界上最想得到的人才,可是几人在诸县已经寻觅了将近一天也没有得到张良的下落,几番打听之下,得知张良的住处乃是在诸县的山林之中。
吴范也是不停留,领着众人又来到了山林中寻找,胡车儿本身就是对着张良不感兴趣,再加上肚子早就咕咕叫了,便向身边的沧海君抱怨道:“你这个子房先生到底是有多大能耐啊,看本将军找到之后不把他收拾一顿的。
“胡车儿休要胡言乱语,再多说,就让你到明天也别吃饭。”吴范听到了胡车儿在那又开始乱说话,也是生气的说道。
胡车儿见到吴范生气,便也闭嘴不出声,沧海君也是对着胡车儿说道:“兄长切莫乱说,这子房先生可是掌中有日月,袖里藏乾坤的人物。”
“呦!你这大老粗也会拽起文来了。”胡车儿也是嘲笑道。
沧海君也是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这话自然不是我说的,那是当时我跟随子房先生在博浪沙之时,当时一个老者说的。”
吴范不关心那个老者是谁,但也是对这句形容觉得十分贴切,掌中有日月,袖里藏乾坤,这张良这次本王势在必得!
吴范对于张良也是十分钦佩的,可是好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张良的扶持,刘邦根本打不下来这个天下,更别提大汉的传承盛世。
吴范见到现在确实天色已晚,再去寻找也不安全,便在山中找到了一个破庙安顿下来,让众人准备生活做饭,今夜便在这破庙中休息,一群武将到是没有什么,只是曹腾有些担心吴范在这里休息不好,吴范也是摆手说道:“当年文王渭水河畔寻太公,也是历尽千辛万苦,本王这点算不得什么,大家早点休息,明早早起继续寻找。”
吴范简单的吃完之后,便在曹腾简单铺的席子上睡下,闭上眼吴范脑海之中都是关于张良的画面。
有人评价张良,不是为了成就万事留名,只是为了报仇,首先,张良是一个有理想的人。至于他的理想,是否推翻一个朝代,或是改变一个世界,这个不得而知。但是,从他功成身退的选择来考量,他的目标方向一定不是为了自己。
其次,张良是一个有血性的人。在秦始皇威慑四方之时,张良是为数不多敢于行刺的刺客之一。由于他没有荆轲这样图穷匕现的机会,只能找个大力士来抡链球。
再次,张良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在刘邦的死党中,大多人没有什么文化,所以萧何这样的人都算是高材生。而张良显然比萧何“学历”高,所以他们俩一个管思想,一个管后勤。
最后,张良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汉初三杰中,要是比仁义道德,排名一定是张良、韩信、萧何。这三人中,张良不但没有“绯闻”劣迹,还交了不少敌对方的朋友,如果没有项伯这样的良粉,恐怕刘邦在鸿门宴就被铲除。
用现在的标准来看,张良是个典型的“官三代”,而且是最高级别的那种。张良的爷爷、父亲都是韩国的宰相。如果不出意外,张良也极有可能子承父业。可是,到了张良的时代,天下已经变了。秦国一家独大,以虎狼之势,吞并了其他六国。
张良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热爱的韩国被灭,那种痛苦肯定是巨大的。一来,作为韩国的贵族阶层,也就是既得利益阶层,他对这个国家的感情是深厚的,所谓“世受皇恩”,说得就是张良这种人;二来,张良的人生之路被突如其来的变故给斩断了。他再也无法朝着宰相的方向努力了,因为作为一个亡国之民,他只能做一个普通人了。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在张良看来,正是秦始皇,以及秦国。所以,张良在历史上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找到了沧海君,去刺杀秦始皇。秦始皇的车队经过博浪沙那个地方时,大力士出手行刺,可惜没能成功。张良侥幸逃脱。
刺杀秦始皇失败后,张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人生低谷。大概,他觉得此生复仇无望了。可没想到,秦始皇死后没多久,天下顿时风起云涌,在陈胜、吴广两位大哥的引领下,大家都开始从事一种叫做“造反”的工作。
张良再次看到了希望。万幸,他遇到了刘邦,然后开始了一段奇妙的人生旅程,灭了秦朝,建立了大汉朝。
自从韩国被灭后,张良的人生目标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为韩国复仇——而不是像别的谋士那样,是为了建功立业,彪炳史册。
与其他谋士不同的是,张良在功成名就后,居然不愿做官,而是急流勇退,离开刘邦,做起了隐士。要知道,这是很难的。大家艰苦奋斗,九死一生,图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享受胜利的果实吗?可在这时候,张良却主动放弃了,重新回归普通人的生活。这简直就是人生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