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战国之鹰>第204章 移民之思

“滚开,你们这些贱民”,正当政良倾听掌柜大谈明国茶道之时,茶摊不远处的管道上传来了阵阵呵斥之声,伴随着的还有马蹄之声以及妇孺的惊叫声。

包括茶摊老板在内的众人闻声纷纷抬头看去。只见管道之上,数匹快马疾驰而过,在路上行走的数个流民差点躲避不及而被撞到。即便险险躲过了马匹的撞击,还被是马上的人抽了几鞭子。

“哼,那些恶霸又出来作恶了,这回为何跑到这里来了呢?”旁边一桌客人有人怒骂道。

“嘘。小声点,要是被他们听到了,就遭殃了”立即有人制止道。

“哼”,刚才咒骂之人也知道轻重,只是轻哼一声就没有再作声了。

“刚才那些人是?”听到众人的怒骂,政良好奇起来,低声向着茶摊掌柜问道。

“客官还是少问为妙,总之下次看到他们,就转头而走就好了”茶摊掌柜颇有深意地说道。

政良正想继续追问,这个时候刚才被惊吓了一场的几个流民走了过来。政良一下子被他们的凄惨样子所震惊了,以至于忘记了继续追问。只见来人一共是四人,一男一女两个中年人,同时还各自拖着一个小孩子,一个是小男孩,一个是小女孩,看样子都不过七八岁的样子。看来这四人是一家四口。但是他们的样子实在是让人不忍观看。四人都是衣衫蓝缕,中年妇女还好一点,即便是穷困,也是捡拾额一些衣物将身体包裹起来的。其余三人则是衣服少得多了,尤其是中年男人,上身**着,肩上还看到数道留着鲜血的鞭痕,明显是刚才骑马之人留下的。再看,那两个小孩。天啊,看他们瘦弱的样子。真的有点在后世看到的非洲那些难民饥荒时的摸样。

政良震惊了。这是明朝中后期啊,怎么会有这样的流民出现的。是,不错。明朝后期出现了大范围的流民,甚至导致了不断的农民起义,但是现在是明朝中后期罢了,堂堂天朝大国却出现了这样的情景。**让政良情何以堪啊?

“哎,这是这个月第十拨到来的流民了,真是天见可怜啊,你去拿些吃的给他们”掌柜吩咐旁边的小二道。

小二得到吩咐立即下去准备吃的。

“最近很多这样的流民?”政良问道。

“是啊,在下打听过了。他们这些流民都是来自广信府的,由于家里闹蝗灾,官府不但不减税,甚至还增加了赋税,这些人只好逃出来了”掌柜叹气说道。

广信府?政良闻言,大吃一惊。广信府可是在江西的啊?现在这里可是浙江啊。广信府位于浙江与江西的交界处,从广信府进入浙江后,需要分别经过处州府、金华府、台州府、绍兴府。最后才到达宁波府。少说也有数百公里,而如此之长的路程,这些流民都是步行,风餐露宿地一路而来的。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经诏令:“耕者验其丁力,计亩给之。使贫者有所资,富者不得兼并。若兼并之徒多占田以为己业。而转令贫民佃种者,罪之”。并且限令王公大臣们“其山场水陆田地。亦照原拨赐例为主,不许过分占为己业”。朱元璋还做铁榜九条申诫公侯。严禁功臣和公侯之家倚势强占官民田产。

贫寒出身的朱元璋当时已经意识到兼并土地会造成农民变成流民,从而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他对农民的处境也破为同情,他常说:“四民之中,农民最劳最苦。chun天鸡一叫就起床,赶牛下田耕种。插了秧,还要除草施肥,大太阳里晒得不成样子,成天劳碌。好不容易等到收割了,完粮纳税之外,剩不了多少。万一碰上水旱虫蝗灾荒,只能全家人着急,毫无办法。”

为了让农民安心耕种,朱元璋制定了“路引制度”。路引相当于通行证,需要向地方官申请。没有路引,就不能随便离开土地,这样就将农民的行动限制在百里之内。

到了朱元璋的后代,关于土地的制度慢慢发生了变化,明朝中期开始出现了太监直接管理、收税的皇庄,这样就出现了大规模地强占土地。

明孝宗年间,有皇庄四处,官田不到两千顷;后来逐渐发展到五处皇庄,占地一万二千八百顷。到了明武宗的时候,皇庄增加到了三十六处,占地五万三千多顷。

皇室开辟皇庄,其他皇亲国戚纷纷仿效。根据《明会要》记载,洪武二十六年,田地总数是八百五十多万顷,到了弘治十五年,减至四百二十二万顷。这减少的一半,就是被皇亲国戚们兼并了,所以不在官册。

这样无数农民无地可种,从而流离失所。又因为明朝路引制度,这些流亡到外地的农民被官府追捕,自然而然成了所谓的“流民”。土地少了,朝庭的赋税反而增加了。有地可种的农民要负担更沉重的苛捐杂税,于是有田的农民也开始大规模地弃田出逃,加入了“流民”的队伍。到了明朝末年,由于土地兼并、苛捐杂税以及一系列的天灾,明朝已经变成了有史以来的最大的“流民帝国”。

可现在还是明朝中后期,还没有到末期啊,为何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流民chao呢?于是政良真的不解了。

“难道沿路的官府也不救济一下?”政良问道。

“客官,你有所不知了,这些流民没有路引,一旦收容他们,沿途的官府是要被治罪的”掌柜苦笑着说道。

政良闻言想了一想,似乎王海手中的确是拿着一些通过关系找来的路引。

“再说,如此之多的流民,


状态提示:第204章 移民之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