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归去来兮(2 )
“还有一件事说与雉妹知道。”蜀王道,“别开口闭口都是‘蜀王’、‘蜀王’地叫,听得我全身都不得劲。”
“三郎虽然是臣妾的夫君,但既然被封为蜀王,臣妾自当以蜀王相称。否则,岂不乱了礼数?”吕雉笑道。
“那便折个中。”蜀王道,“在公众面前随着你叫,私下里咱们就如往日那般相称。”
“好好好!都依你。三郎如此,足见夫妻情深。雉妹心里感激无已!”吕雉道,“只是眼下三郎还得多用点心,做足面上的功夫才好。”
于是蜀王心下虽然不舍,却也只能忍痛割爱。赠给张良金百镒、珠二斗,送他入韩为司徒。
自相识以来,蜀王对张良便礼敬有加,而且言无不听计无不从。对于一名士子而言,能够遇到这样的恩主,人生还有何求?张良也深深地懂得这个道理。只是惑于少年时的报国之情欲罢不能。所以屡次离开沛公的时候,内心也觉有愧。这回便想在离别之际,再尽心力为蜀王谋划以作回报,于是将他所赠的东西尽数转送给项伯。
项伯平白无故受到重礼心下惶惑,也想尽力有所回报。当下求见西楚霸王:“外间传言:沛公先下咸阳,按约本当在关中称王,岂料结果只受封到巴蜀之地,跟关中并没有多大的关联。这件事情原本天下尽知,不知是霸王健忘,抑或是有意为之?知情者清楚此事尽是亚父的主意,不知情者只认为霸王气量狭小要打压蜀王。臣以为大王既然成就了霸业,便当爱惜羽毛才是,如此作为未免有碍大王的声名。汉中原本就属于关中,跟巴蜀又连成一片,不如将汉中郡加封给他,倒是可以将这件事很好地交代过去。如此则可以堵住天下悠悠之口。不知大王以为如何?”
霸王回想前情,跟沛公共事的时日也不算短。虽然沛公年岁大过自己许多,却如乖小弟般地侍奉;进入关中之时虽然觉他有野心,但都止于传说而已,从来就没有什么真凭实据;鸿门宴之后,不也是诸事都听命自己吗?亚父做事有时就是过于偏执,只要是有谁被逮住了,就下黑手整个不休,处理沛公的事确实过了点。当下对项伯说道:“寡人也隐隐觉得此事有些不妥,如今就按照王叔的意思处理吧。”
于是沛公的巴蜀封地之中,就多了个关中的入口。而且将蜀王的封号,改而称为汉王。
楚义帝三年四月,诸侯各自罢兵奔赴封国。霸王特命只准许汉王领三万军卒随行。
汉王在人矮檐下,怎敢高抬头?当下也不多言。岂料临行的时候,因为仰慕汉王仁义,自愿跟随入蜀的豪杰也有数万人众。
汉王率队从杜县蚀中启程,张良直送到褒中方才依依惜别。临行时献计道:“霸王封汉王于巴蜀,可谓是用心良苦。如今三秦之王奉命监守,对汉王虎视眈眈。汉王进入巴蜀之后,莫如烧毁栈道,既可防备三秦突袭,也可以对霸王表明不复东归之意。如此则可以麻痹对方而获得暂时的安全,再趁机做好万全的准备。”
汉王自是按照老规矩一一遵照执行。
张良将陈平准荐给汉王:“陈平与我同出于黄石公门下,多智善谋胜张良多矣。在鸿门与良相遇之时,就表明了投奔大王之意,良已经让门下魏无知负责引见。良今日推荐他以自代,还望主公日后能够加以重用。”
汉王自是答应笑纳,打算等他投到蜀汉的时候,让他直接进入到智囊团中加以重用。**
张良对着眼前言听计从的旧主,面向这济济一堂的昔日同袍,心下暗自生叹:这才是成就大业的一伙人呀!而转思阳翟城中尽是庸碌无为之辈,事情还没有起色就开始了内斗,如此下去何日才能圆我之梦?
“罢了!”回想到这里,张良决定尽自己的能力辅佐韩王成即可,至于将来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则随天命去了。于是找来韩王信,分析了大韩与大汉的形势,鼓励他随着汉王进入汉中。
韩王信胸怀天下,眼界也不仅止于弱韩之内,何况初来乍到之时,却险些被推到内争的风口浪尖之上,听了张良的劝告,欣然投入到汉王的帐下。
张良眼见着汉王为韩王信做了安排,方才与大伙儿依依惜别。
“子房先生,刘某还是那句话:凡事若有不顺,刘氏的大门永远为你打开!”走得有些远了,汉王还喊出了这句话。然后才拔转马头,带着前锋队伍赶赴南郑去了。
吕雉在女营里也像做梦一般。当初因为需要就将它创办起来了,想不到还真为义军西征做了不少事。如今反秦大业已经成功,汉王有了封地,义军也有了固定的落脚处,此后一路走向南郑并没有什么战事,将士们都带着自己的家属赴任,女营算是完成了使命,到了该解散的时候了。
女兵们一路走来,虽然历尽许多坎坷,却为义军解决了许多后顾之忧,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获得了家属们极大的认可,跟他们结成了紧密的联系。女营有了如此人脉,女兵在这种时候极易获得帮助,解散的命令还没有发出,大多已经找到了理想的归宿。
吕雉眼看着女营消散的情景,心里很是难过。说句心里话,她在主持女营的过程中,受过了颇多好处,如今是真的喜欢女营里的一切了。
吕雉本就是个不甘寂寞的女人。作为女营里的头号人物,那是相当有存在感。不说其它,每天对着家属们热情的面孔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