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大明军侯>第八百三十二章 济南攻坚战(二)

守住了第一波的攻势,这自然是值得庆贺高兴的事情,但错觉这种东西那是万万当不得真的啊。

盛庸也就是在心里幻想一下罢了,他可没觉得单凭这一次的守城成功就能让济南城变成长城天险一般难以攻克,应该要做的准备一个都不能落下,朱棣可不是什么易于之辈,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小心应对方为正解,不然到时候城破人亡自己怎么死的可能都不清楚啊。

而精神高度集中了整整一天的铁铉,也顾不得来之不易的休息之间,只是稍稍闭眼小憩了一会儿,便又带着人匆匆巡视城中去了。

这种战争期间,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为了保障城内的安定,铁铉必须要做出非常得的应对措施,非常时期非常手段,哪怕有可能损失民心,在这种时候也顾不上怎么多了。

尤其要小心的是这燕军第一次攻城失败后,潜入城中的细作探子会有什么异动,真要是给这些贼人得了手,到时候是水井投毒也罢,破袭城门也好,对于眼下处在悬崖边上的济南城而言都是最后一根稻草,压死他们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因此,铁铉不惜以城中百姓的人头作为警示,鲜血的震慑往往让人记忆犹新,也能让很多宵小之徒吓破胆子。

为了能够保住济南城,铁铉自认为怎样做都并不过分,为了大明帝国,城中的大明百姓就应该有做出牺牲的准备,天子养士人,士人为其效死,国养百姓,百姓为国付出。

这是在铁铉看来最根本的道理,只要这济南城中的百姓都本本分分老老实实的,铁铉也并非一定要做那砍头的恶人。

但如果有人趁此机会煽动造乱,或者说想要勾结城外逆贼燕王的话,那可就不要怪铁铉下手狠辣不容情面了……

朱棣虽然早有预料,但是对于第一次进攻没有收到成效还是有些小小的诧异。

但转念想一想,毕竟是济南城,是这山东布政司衙门驻所,又是整个山东的中心枢纽交汇所在,城高墙厚那是必然的。

一次不下再有第二次不就好了,朱棣可不相信盛庸能够靠着那些没有胆气拿刀的败军守住济南城。

更别说那个到现在还没有见到人影的铁铉了,朱棣无不怀疑那个文官儒生是不是早就吓破了胆子躲在哪里瑟瑟发抖呢啊……

朱棣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自然也不是一个很容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

燕军将济南城团团围住,接二连三的发起了猛烈的攻势,让守将盛庸疲于奔命是上气不接下气。

朱棣这家伙蔫坏蔫坏的,从来不确定哪一天的主攻方向,让盛庸根本就猜不透他的想法,没准今天在东边打生打死好不惨烈呢,第二天就转到了完全相反的西边去呢。

城外密密麻麻到处都是燕军的营寨,盛庸就算是再怎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也确定不了燕军真正的动向啊,只能无奈与此每天东奔西跑,身体上精神上受到了双重的疲劳伤害。

自大第一天的攻城失败之后,朱棣又接二连三的展开了几次进攻。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直接攻陷济南城,朱棣不得不感叹一声这京营的将士们还真的是有一股顽强抵抗的精神啊。

没想到哀兵上阵还真的战力不俗,不然这济南城也不会坚持这么久了。

但终归处在弱势的一方,朱棣也看的清楚,每次的进攻都会造成敌人的损伤,或多或少,也总是会有一种临界点的感觉。

燕军的多次进攻始终没有凿穿那个界限,一来是朱棣不想要造成太大的损失,毕竟都是自己麾下的将士,为了将来南下着想,一个济南城如果折损过大的话未免有些显得得不偿失了。

实则还是朱棣这小家子气的习惯,毕竟之前一直是束手束脚兵力不足的状态,现在好不容易能够挥霍一些了,却仍然有些后怕,毕竟要是有个什么万一之类的,朱棣再没了手中之兵,那岂不就是案板上的鱼肉人人揉捏了吗。

不过这么多次的进攻倒也不是没有半点成效,最起码针朱棣可以清晰的看到,济南城守军的抵抗力度正在逐渐的减小,虽然减小的幅度有些微弱,但只要仔细观察还是可以看清楚的。

如此便说明,这守住了燕军多次进攻的济南城终于是要顶不住了,说不定就在下一次,他的将士们就能彻底攻下这座城池……

朱棣能够观察到的情况,自然是直接摆在盛庸和铁铉两个人面前的问题。

他们二人也清楚,侥幸的心理根本不是在战场上生存之道,如果一味的靠着幸运作战,那他们脖子上的脑袋应该是已经不属于自己的了。

能够坚守到现在,都已经是盛庸拼尽了全力,甚至于超常发挥出非常的状态,自然也有手下人拼命效死的重要原因,还有城中一直一来都比较平静,这就要归功于铁铉了。

可人总归是有一个极限的,守城的士卒们本来就是低迷的士气状态,就算是这几日有回升的迹象,但是在燕军这种猛烈的攻势下,又再一次变得摇摇欲坠乃至趋于崩塌。

这几次的攻势,不管是精神上还是身体上,都能感觉的到异常疲惫,这还是已经不亲自拿刀上阵的盛庸,换到下面的将士们身上,情况反而还会更加的严重。

那么问题就摆在他们二人的面前了,摆明了济南城马上就要坚持不下去了,他们是要继续守着,还是另谋他路,比如说撤军呢。

但无论是那一种选择,其结果都是难以预料的,更别


状态提示:第八百三十二章 济南攻坚战(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