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大明军侯>第八百零三章 北平之围(上)

关外的朱棣正是紧忙活的时候,而关内的北平这边,也一样是不平静的局面,甚至要比朱棣那里险恶的百倍千倍都不止。

毕竟李景隆手上还有数十万的朝廷大军,这些人可不是干坐着看戏的,就算其中有一部分战力兵部算高,但人海战术在这种时候可不太需要什么个人的高端战力,而就是完全比拼双方士卒的数目多少而已。

虽然李景隆知晓朱棣在永平城,可是他已经完成了围困北平的部署,这时候如果放弃这座朱棣的根基重城反而劳师动众去追击朱棣,这在李景隆看来是十分得不偿失的一件事。

手底下只有那么点人的朱棣能翻的起什么浪花,等到北平城被破,朱棣一家老小被押送到金陵城去,那朱棣不还得怪怪的束手就擒啊。

这就是李景隆的真实想法,他也却是都没有想错。

毕竟山海关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朱棣进往辽东的机会就不复存在,而其他的地方朱棣又去不了,所以在李景隆看来朱棣已经没有了多少翻盘的机会,只要他这边北平城一锤定音的结果,那么基本上就可以宣告反贼燕军势力的覆灭了。

然而,想法很多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一厢情愿罢了。

李景隆觉得很容易攻克的北平城,实际上却完全不跟他当初所想到的那样,甚至能够达到让李景隆举步维艰的程度……

看着诺大的北平城,李景隆觉得其确实雄伟壮丽,可毕竟手握重兵心不慌,就算是全部靠人去堆,李景隆也对自己有信心能够将北平城给踏平。

而且北平九门其实也是对李景隆十分有利的一件事。

单说朱高炽手中的兵力就根本不足以支持他和李景隆打成均势,更被说还要讲手上的兵力分成九份乃至更多,中军策应等等都是需要分兵的。

而李景隆完全由足够的人手来组织九门的进攻,这样既能让朱高炽应接不暇,也能出其不及,没准哪个城门就有了重大突破,到时候北平破城之日不近在咫尺了吗。

基本上算起来,朱高炽分派下去的士卒和李景隆所平摊到九门的士卒差不多达到了一比十的地步。

除非燕军全都是以一当十的好汉,那没准还能将北平城守的稳稳当当,不然这面对朝廷大军泰山压顶似的进攻,到底能变成什么情况还真的很难说呢。

可哪怕是依据北平的城墙守势,能够先天的占据一些优势,可这最根本的守城兵力不足还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然而朱棣就是要将这个问题交给朱高炽来处理,朱高炽也很清楚,这不仅仅是一次关乎到燕王府身家性命的险境,也是一次自己父王交给自己的巨大考验。

如果能够安安稳稳的守住北平城,那么朱高炽在朱棣的心中绝对会收获更多的关注,因为这身体的原因所导致的轻视也都会在这次当中消散不少。

所以,对于朱高炽而言,不仅是为公还是为私,这北平城他都必须要守住,必须要等到自己父王回来的那一刻。

任务艰巨异常,可这就是朱高炽肩膀上所承担的,哪怕是有他的母妃,他的王弟,还有道衍先生等等的辅助,最终抗住整件事的已然是朱高炽自己。

人说心宽体胖,可朱高炽现在是身体很胖心里却没有多少底气,更别提宽到什么程度了。

但守城还是要守的,投降更是绝对不可能的,这辈子都别想要投降的,如果他有这个想法,别说等到朱棣回来了,他的母妃估计就直接下手灭了自己了。

那就没什么好说的,守城的燕军和攻城的朝廷大军既然已经摆明了车马,开打就完事了,没有商量余地的约谈就是耍流氓,话说不到一起去,不直接动手难道还等着被人老死不成吗。

第一回合开始。

李景隆初次攻城,自然不可能说是全员压上,就算他的军事素养战场指挥能力相较于朱,可也不是那种什么都不懂的蠢货。

第一次的进攻用不上全部的兵力,基本上是做试探的初芒。

但是如果朱高炽完全认为这只是毫无威胁的试探话,那李景隆绝对会给他一个十分深刻的教训,一点都不会留什么情面。

三十余万大军,号称五十万之众,浩浩荡荡的将北平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李景隆更是亲自带人围攻九门之一,而且他的手段也正是在这城门处。

虽然明面上他在九门都安排了差不多的人手,九座大寨扎在九门之前。

可实际上李景隆另外抽调了一批精锐将士安插在自己这边,只要看到破绽暴露,那么必然全线压上最强战力突破防线,必然会给守城的燕军一个巨大的打击。

反观朱高炽这边,他依旧只是照旧分派九门的士卒,只不过他们比城下的李景隆多出了一些火器,还有守城的金汁滚木,火油礌石等等以作辅助。

攻城之战一触即发,在阵阵擂鼓声起后,李景隆展开了他第一次的攻势。

攻城车,云梯等等全都架设了起来,一股脑的朝着北平城墙而去。

不过很显然,攻城车算是白搭了,因为朱高炽早就知道己方处于守城的劣势,所以很早之前便将北平九门给死死地从里面封住了,一点都不给外界破门而入的机会。

当然了,他自己想要出去也是比较费力的事情,反正就是不胜则败的下场。

一场惨烈的厮杀下来,朝廷大军初次的攻势虽然没有想象中那么激烈,可也足够让守城的燕军疲于应付了。

这样李景隆试探


状态提示:第八百零三章 北平之围(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