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大明军侯>第六百三十七章 处在冰点的叔侄关系

应了差事,心中另有计较的蒋瓛告退出宫,准备赶紧将这件事落实办妥,也好顺手了了自己一桩难事。

而朱允炆也是一副安心的模样,虽然他打心底里不待见锦衣卫,更别说是蒋瓛这个指挥使了,但光是对锦衣卫办事的效率和能力而言,朱允炆可没有半点轻视的意思,甚至还颇为倚重。

要不是这天然恶相的问题,就冲着朱允炆的脾性,蒋瓛没准还真的能将锦衣卫发扬光大,甚至可以比拟当时自己师傅毛骧最鼎盛的时候。

可问题就出在这相性之上,好似天生朱允炆这个饱受儒家熏陶的皇帝根本就和手段很辣做事只求结果不计较过程的锦衣卫玩不到一起去,自然也就白白浪费了这么大的一块助力,还得是没有办法的时候,才能恍惚的想起用到锦衣卫。

还真是有事唤你,当锦衣卫还是皇权直属的衙门,无事的时候就完全视而不见,除非蒋瓛是有什么要事奏报进宫,不然根本就得不到朱允炆的召见机会。

也正是因为此情,才使得蒋瓛原本打算一展抱负的忠心越发的被磨灭消除,乃至如今都已经出现了二心,想着怎样才能避免锦衣卫的末日到来。

可以肯定的说,只要朱允炆掌权固定,那么将来就算锦衣卫不被彻底裁撤掉,那也会慢慢的被抽离削减,直至完全没有用处,干脆变成一个空壳子衙门,那和被裁撤了有什么区别,还不如直接了当的更爽利一些。

蒋瓛也正是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才想着要暗中做一些动作,尽可能的影响到他所认为朱棣和朱允炆之间的关系。

不是他想要天下大乱,而是蒋瓛一心都扑在了锦衣卫上面,甚至可以身死牺牲为了锦衣卫,那想出这样在外人看来近乎于疯狂的决定也就算不得什么了……

如今正是有一个大好的机会摆在他的面前,可以说是朱允炆亲手将蒋瓛梦寐以求的事情交给了锦衣卫去处理,简直就是送上门来的美事。

而且,正因为是锦衣卫负责这件事,蒋瓛才更能在这里面做一些手脚,让不该泄露的情况泄露出去,让本该严守的秘密悄悄地散布开来,更方便于刺激大明皇帝和天下各路藩王之间原本就不算牢靠的关系。

实际上对于朱允炆登基这件事,金陵城内的百官自然是没有什么意见,就算有也得看看城外那数十万的大军答不答应。

而原本在朱允炆眼里是最大阻碍的各路藩王皇亲反倒很安静,就连朱棣也不过是因为朱允炆仓促登基匆匆处理先帝葬礼而有些恼怒,并非有什么发对他这个帝位的意思。

当然了,这是朱棣在没有经历金陵城门外那一幕之前的情况,至于现在怎么样了,估计朱棣自己的内心也很复杂吧。

一面是父皇辛辛苦苦大半辈子的皇朝,另一面则是对自己暴露杀机且异常坚定的皇侄儿。

朱棣想不通,为什么同为血亲皇族,按理说朱棣和朱允炆两人之间的血脉关系还算是近的,毕竟朱棣和朱标是一母同胞所出,最起码比后面那些么多亲王在血缘关系上来的更为亲近。

可世事难料,就算如此亲近的血缘关系,朱允炆还是采纳了齐泰的计划,还是给朱棣经历了一次生死之间的交错。

这也让朱棣彻底看清楚了自己那个坐在了龙椅上的皇侄儿,那看似温文尔雅其实心狠手辣不比任何人差的天子,到底是怎么看他这个四皇叔的。

其实都已经到这个地步了,朱棣就算再反应慢也该发现一点眉目了。

这还是在他回到北平以后,和姚广孝一番深谈才彻底搞清楚事情的真相。

为什么朱允炆如此针对自己,为什么没有多交集见面的叔侄两人关系居然如此的差,乃至朱棣都没有半点反对他登基的意思,也要被是为眼中钉肉中刺,都使出了城门袭杀这等卑劣的手段,简直就是对朱棣恨之入骨的状态。

而姚广孝整日在庙中诵经礼佛,但对朝堂上的事可是一直都在关注的。

正因为如此,他才渐渐发现了朱允炆针对大明藩王制度的苗头,也恰好结合了朱棣的遭遇,才彻底肯定了自己的猜测。

当朱棣听到姚广孝所言,说自己这个皇侄儿居然对大明国策分封藩王制度有很大的不满,乃至十分排斥,那表现出来的震惊之色绝对不是假的。

谁都知道大明如今的基本国策都是先帝,也就是朱棣的父皇朱元璋所定下的,其中最让朱元璋放心的就是这分封藩王制度。

而被朱元璋亲自认定的大明储君继承人,现在却是极力反对他的国策,这岂不是再给自己找一个唱反调的吗。

此时,朱棣又回忆了一下朱允炆作为储君之时的表现,不由得暗探一声自己这个皇侄儿果然隐藏的极好。

这么多年的时间也没有露出半点马脚,中途唯一的一次试探性进言,在得到不可居进展的回答之后,便果断抽身而退,干净利落的不像话,完全就是私下里准备的十分充足嘛。

现在好了,先帝殡天,大明还主,朱允炆从储君做到了帝王,终于是从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做到了最顶上的那个人。

也正是因此,他心里那暗藏许久的观念意识也不再遮遮掩掩了,干干脆脆的摆出来,例子自然就是针对朱棣的这档子事。

不过实际上在出这事之前,朱允炆都藏的很好,只是当时被齐泰一番忽悠脑子猛地不听使唤,又眼见着时机确实难得,才没有耐住自己保持很好的心思。

状态提示:第六百三十七章 处在冰点的叔侄关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