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大明军侯>第五百九十七章 允炆监国

大明天子倒下了,这等大事自然不能随随便便的张扬出去。

哪怕是国有储君的状态下,为了朝局稳定,也为了大明国家稳定,这则消息都不能太过早的暴露。

幸好当时朱元璋昏厥的时候身边只有贴身的内侍和殿内值守的小太监,殿外的戍卒也并不知情,这还多亏了老内侍的随机应变做得好。

不过那几个小太监到是要暂且先看管起来,免得他们不小心走漏的消息。

等这件事可以公开之后再行做出处理,不过应当是不会有什么责罚,毕竟如今天子殿下身体的问题众人都清楚,朱元璋突然昏厥也是因为晋王朱棡病逝的消息所致,可以说这些小太监完全就是倒霉刚好碰上了而已……

朝廷六部主事,都察院御史,还有朱允炆都汇聚在朱元璋榻前焦急的等待着。

甚至他们都已经做好了准备,就是天子这一次昏厥再也没有醒过来之后的应对处理方式,那就是直接奉迎朱允炆登基大统,为大明二世皇帝。

只是如今朱元璋尚在昏迷状态,最后的遗诏尚未确立,如果他们贸贸然的矫诏难免要留下一些破绽,万一陛下突然又醒了,拿着责任可没有人能担当得起。

所以这些朝臣乃至朱允炆现在虽然心里悲痛焦急,但也只能默默地等待,并且让太医尽全力施救争取早日能唤醒朱元璋。

其实朱元璋的身体早就已经处在油尽灯枯的阶段了。

要不是朱允炆还不能真正独当一面统领天下的地步,他说不定早就撒手人寰殡天归去了。

那靠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力硬生生的支撑着,但总会有撑不住的一天。

然而朱元璋没想到的是自己居然是在被三子朱棡病逝的消息所断掉了那根最重要的弦,让他一时间只觉得头痛欲裂神志顿时不清昏厥过去,身体的问题也一并爆发出来。

可以说他挺住了几年的光景,却没有挺住这一封书信的杀伤力。

也许正是因为朱棡病逝的消息太过沉重,对朱元璋的打击十分巨大。

再有马皇后,朱标,朱樉三人位前鉴,一时间也着实是让朱元璋难以接受的了。

毕竟算起来也就剩下老四朱棣还尚在人间了,前前后后四位至亲之人病逝,这等打击这等对人意志精神的伤害,那绝非常人所能承受之重。

这也就是朱元璋本人能抗的住接二连三的重击,却也扛不住第四次的无情摧残。

尤其是他最后憋住没有吐出来的那口鲜血,让他本来就已经处在崩溃边缘的身体再加大了一层伤害。

又时候死要面子也是大问题啊,不然何以到如今都不能苏醒过来。

要是当初能够吐掉那口血,让经脉气血流通畅顺一些,再加上太医们全力施为,现在怎么说也都应当苏醒过来了啊。

可恰恰就是因为没有,才导致现在朱允炆等人焦急的等待,太医院所有医官轮番上阵,能用的手段全都用上,尽可能的提早让朱元璋醒来。

然而这件事终究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做到的。

纵使太医们医术不凡,但面对已是半死之人,身躯将死的朱元璋也没有太多的办法,因为他们只是神医,却不是掌管生死的阎王,他们能治愈疾病,却不能拉回一个将死之人。

好在这天子昏迷的消息还在封锁当中,至于朝会等事也大可托以天子染疾暂不理政为借口,再有朱允炆出面应对便是,也能拖上一阵子。

可这种终究不是两全其美的办法,一天两天,三天四天的拖下去倒也能勉强应对过去。

但是时间越拖越不利,朝臣们谁都不是傻子,天子这么长时间不露面,宫里也半点消息传不出来,谁都会觉得事情不对劲的。

不过好在朱允炆还能支撑的住,毕竟他国之储君的身份在那摆着,又有六部尚书等大员帮衬,勉勉强强的支撑到了现在。

也终于是在朱允炆心力憔悴的时候,宫中可算是传出来一则好消息,那就是朱元璋将将睁开了双眼勉强苏醒过来。

但却仅仅只是醒来一会儿,十分艰难的传令命征西将军耿炳文,武定侯郭英等一众武将召回金陵以防不测。

另着朱允炆全权负责朝廷一应政务,身受监国重担,众文武倾力辅佐之。

说完便又昏昏沉沉的睡了过去,任凭太医们办法用尽也再难苏醒。

而且太医院正也对朱允炆谏言,此时朱元璋已然苏醒一次,再加上身体本就虚弱不堪,如果再强行用法唤醒,恐为最后回光返照之时,所以此事应顺其自然不必过分勉强。

话说的委婉,但意思却很明确。

就是告诉朱允炆现在陛下身体不行,能苏醒过来一时已经是太医们手段齐出的结果,而且这种方法用一次还行,如果接二连三的施展,那可就不是在救人,而是在害人了。

这等说难听一些都可以算上是弑君之罪,太医们可不敢随随便便担上这样的责任,万一现在唤醒了朱允炆是高兴,可谁能保证他日后不会清算。

所以就明明白白的告诉你,想要再紧接着唤醒朱元璋,就是相当于缩短他剩下的寿命,到底做不做,一切都取决于朱允炆自己。

这种选择其实对于礼教儒道影响甚深的朱允炆而言根本没有差别,第一时间便是命太医温和行事,一切顺其自然,纵使朱元璋剩余的寿数已是不多,他也不想自己的祖父白白损耗生命……

当朱元璋的诏令在朝堂上颁布的时候,满朝文武基本上都明白了这


状态提示:第五百九十七章 允炆监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