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大明军侯>第四百八十一章 惊讶

高头大马披风挂肩,刚出关时的朱棣是稚嫩是心中虽然激动却不能平复自己的新人,而现在的他稳稳地跨坐在马背上,眼神中充满了自信和坚定,眉宇间也没有了往昔的那份轻佻,却多出来一些稳重和坚毅。

可以说朱棣已经成功的从新兵跨越到了老人的阶段,已经具备最基本主帅的能力,自然而然的将他那份天赋发挥了出来,让原本还轻视他的这些老将们刮目相看。

经此一战,先不说其他人如何,光是此时在朱棣麾下接受指挥的将军们便对他一开始的形象大为改观。

本来这些身经百战的老将们都以为朱棣是夸夸其谈之辈,能被朱元璋任命为统军主帅也不过是因为皇子亲王这层身份在,再加上那时有傅友德这位国公的帮衬,大家伙也就没有多说什么。

但今时今日一切都不一样了,大胜之师破敌数万,此战之胜果得来谋划所出皆为朱棣之奇谋妙计和临阵指挥。

这里面可没有傅友德掺和进去暗中帮衬什么的,完完全全就是靠着朱棣自己一个人做到了如今的地步,也做到了这没有辱没他大军主帅身份的一次指挥。

可能傅友德的经验给了朱棣一些帮助,也可能是这些老将们的轻视给了朱棣不小的压力,哪怕他是为亲王皇子,但在面对这些百战侯爵的时候,仍然是小辈后生。

但如今这番战果成绩摆在面前,确确实实没有半分掺假的胜利,那些被俘虏的蒙元兵卒惶恐的神情,还有那尸体堆成的山,不都在证明着朱棣本身的能力和能作为一个统帅的合格资质吗。

也证明了朱元璋这位老皇帝确实是没有看错人,尤其是自己的这几个儿子,老大是个合格的储君,那么老四朱棣就是完美的统帅,只要不出现差错,将来朱标为皇坐镇朝堂君临天下,蓝玉为将四方讨贼征虏伐夷,朱棣则是守土藩王皇家屏障,如此三方完美协调,这才是朱元璋心中最合适的剧本。

封王攘四夷,这是大明的国策,而其中能堪大用的也就只有朱棣一人,其余的亲王大多数都想晋王朱?一样,现在还托在朱棣他们的后边慢慢腾腾的准备听到前方传回来的捷报呢。

而此时的朱棣,已经完全符合了朱元璋心中的期许,初露锋芒的大明燕王殿下,将会成为明帝国北疆的一道重要屏障。

不过现在朱棣还要和乃儿不花见上一面,看能不能做到不战而迫敌以降,虽然他本人是太愿意接受投降这种事情的,但好歹也是傅友德的意见。

按照这位国公爷的意思,为帅者不能一味的只顾杀戮,战乃武力威压,虽说最快的解决办法,但却不是什么时候的适合的。

现在的局面,大明携胜势威逼乃儿不花,更是兵力碾压,如此若能迫敌投降,那岂不是比两军交战刀兵相加更为有用一些吗,战场之上总是要死人的,大明的士卒都是好儿郎,虽然他们悍不畏死,但这种明显可以尽量避免的无端战争还是不要随意舍弃的好。

善战者早亡,善谋者独活,这招降也是一门大学问,没有百战百胜的将军,也没有永远强大的士卒,所以纳降以显宽厚仁德,不更能体现出大明帝国的气度吗。

不过朱棣对此倒是不怎么在意,能接受傅友德的建议也不过是看在这位老国公的面子上而已,按照他的性子,直接挥军掩杀过去才是最畅快的。

“吁……”

乃儿不花勒马停在两军对垒中间,静静地等着明军一方过来与之一见。

不过他这一路过来看了半天,竟然发现明军主帅的旗帜上居然是一个偌大的朱字,那显然是此战统兵这必为大明皇族。

然而乃儿不花脑中仔细的想了又想,却没有发现脑海中有任何关于明皇族朱姓为将者能做到这一步的,当然死掉的不算。

据传那位大明皇帝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倒是一位军事奇才,那声传四海的洪都保卫战乃儿不花也是有所耳闻的,朱文正以四万军卒抵抗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居然能撑了足足两月时间,简直是令人难以置信。

可自打那位奇才身死以后,就从来没有在战场上见过朱姓皇族的身影啊,更别说这作为一军之主帅,就连傅友德等老将们都甘心听从指挥,难道是大明隐藏多年的人物?

一时间乃儿不花脑中思绪万千,却也想不到这对面主帅究竟为何人。

而等到朱棣驾马来到他的面前是就更加大为震惊了,他想了很多,可就是没想到明军住主帅的年纪居然这般年轻。

看那样子也就是而立之年罢了,那也就是说此人在大明皇族里按年龄应当是为朱元璋儿子一辈的才是。

实际上朱棣生辰还没到,算起来也不过是二十九岁而已,只是这段时间风雪交加天寒地冻的,又在军中不修边幅,显得老了一些,可就算如此也绝对算是十分年轻的统军主帅。

要知道军事天才不多,却也不是什么稀罕之人,但怎么算也都是只能统兵万余就不错的了,可不是所有人都像冠军侯霍去病那般英武有为。

真正的战场统帅可都是靠着一次次的拼杀磨练出来的,就算大明已故的元帅徐达,他也不是刚出来就能带领十多万大军作战的。

所以现在乃而不花看到朱棣的年纪难免要有些震惊和恍惚,他怎么也没想到眼前这位大明主帅一手灭掉了他们六万多人。

实际上朱棣本人的年纪确实不能担得十六万大军主帅之职,可他姓朱,他老子也姓朱,而


状态提示:第四百八十一章 惊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