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大明军侯>第三百四十六章 辽东事起(一)

就在张枫和而徐曦带着大家伙忙里忙外的时候,朱棣那边也同时接到了一份关外信报,其上火漆印记,正是山海关总兵郝平签押之印。

朱棣放下怀里的小儿子,揭开火漆封口取出信件凝神一观,其上正是大明官军调动出关的事宜,也是郝平向朱棣的例行传报。

怎么说朱棣名义上也是北平行省的最高军事长官,朝廷有这样的大动作调军,郝平于公于私都会给朱棣传信一封,只是真正的公事函文上可能没有这么多详细的介绍罢了,也算是郝平的一种卖好,因为他怎么说也是在朱棣的节制之下,虽然上命不从朱棣那里发,却也要做出一番表示才行,别看他们当兵的面粗形状,心思里却也不简单,想要做稳这山海关总兵的位子,不找一个好靠山怎么行。

而其信上所书,此次出关的大军正是由官拜征虏大将军,当朝太子太师宋国公冯胜为帅的马步兵卒共计二十万,其中能征善战的精锐八万,辅兵八万,护军四万,由山海关出向大宁进发,与辽东指挥使司的叶旺成双面夹击之势共袭辽东纳哈出部。

这一次朱元璋老爷子可是下了大本钱,此番征战之士卒较之上一次北伐之时徐达所率之军更为精壮,也更为年轻和富有朝气,是大明战卒的下一代精锐,也是未来二十年护卫大明山河的主力军。

此次全都被朱元璋派了出去,而且还让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景隆,申国公邓镇等勋贵战将的第二代出马,为的就是锻炼他们作为将来统率大明战卒的将领,替大明保家卫国,更不负上一代老将父系的威望。

当然此行不光是由冯胜为帅,更是有后任颍国公傅友德,永昌侯蓝玉这位大明新晋勇将为左右副将军,再加上一些老派将领,如南雄侯赵庸等等为辅,这些才是真正作为征伐纳哈出的主力将帅。

也由此可见朱元璋一战定辽东之心甚坚,不仅仅是派出了现在朝廷上顺位第一的老帅冯胜,更是将傅友德这种承上启下的干将,和蓝玉这样骁勇善战的猛将都派了出去,一点都不手下留情,哪怕以前多么想要招降纳哈出,但此次双方已是兵阵对垒之势,自然不可能有一丝容忍,全力以赴才是对待敌人该有方式。

看着信笺上这些名字,朱棣叹息了一声,深深的感到那意思的羡慕,看着这些其中很多和他平辈的人都能率军出征关外伐敌,自己这等燕王却仍然只能安坐北平城里,养着数万护卫所将士却全然无用武之地,不叹息难道还应该笑出声吗。

要知道他可是一心想要率军出征为国建功,却无奈自己身为藩镇亲王,坐镇北平安定一方才是大事,除非有自家父皇的特批旨意下达,不然休想让护卫军离开所属国半步,违者就是谋反罪论处,其后果朱棣可担不起。

像上一次朱棣能让自己的中护卫随军出征那还不是请示的父皇,其中也少不了当时还活着的岳父徐达从中周旋,不然这亲王护卫所士卒可真的难以调动,不是费力而是不许。

而这一次东征纳哈出之战,朱棣虽然心里头羡慕不已,但也知道自己不可能还会有机会派出手下护卫军的人随军出征,这种事情有一次先例就足够了,第二次想都不要想,自己的父皇肯定不会同意。

有时候朱棣深夜思考的时候总会想到坐镇陕西西安的二哥朱樉和在山西太原的三哥朱棡,这两位哥哥的封地所处边关可比北平这边热闹多了。

那两地边关各处外族部落征伐不断,总是有一些流窜军卒或者一些胆大包天之辈叩关扰境,秦王和晋王受命总是能带兵巡视边关,有时候还能出关御敌于阵前,好好的拼杀一场,这才是让朱棣深深羡慕的原因。

哪像他这边似的,北平虽然直面北元朝廷嫡系,可也正是因为如此,自家父皇看重的很,北伐三番五次的进行,将那本来还颇有威势的北元朝廷打的东躲西藏四处逃散,乃至如今都已经成为了破落三流势力,比之他们的藩属部落都又不如,又岂会主动犯境。

而且哪怕是有一些流窜小势力因为粮食等原因袭扰边关,这也用不上朱棣出马,说不定他这边还没从北平城出发呢,那边边关战事已定的消息就传递了回来。

实在是因为北平附近的这些边关长城守将们太能打了,厉害到朱棣都有些绝望的地步,厉害到就算是想放水那些小部族都不一定能登上大明城墙。

简直是名副其实的帝国垒壁,却也阻挡了朱棣那时时想要征伐关外,奔驰骏马率大军陷狼山的豪情壮志,只能安安稳稳的坐在北平城燕王府里头,每天看着政务文书,看一看各地的边防军报,说起来着实无趣的很。

不然朱棣为何对方才张枫那所谓请求之事那般上心,为的就是在这无趣的时间里找些有趣的事,让他这个现在算是闲散王爷的人也能找点事做。

别看平日那些个政务公文什么的很多,但实际上都不是朱棣真心想要办的,还不是因为身上兼着政务长官的职责,不然朱棣早就兴冲冲去城外的护卫所大营里头看一看新来的火器去了,哪怕不去城外大营在燕王府宿卫所里看看自家宿卫们训练也好啊,总比他坐在这案几边上头大似的看着公文政事来的轻巧。

为此他也不止一次向自己的爱妃抱怨过,徐氏也劝过他要政务军事都关注,不能一心只想着军事行伍之间,不然这王爷职责不久名不副实了吗,到时候被大宗正院查探得知,传到他父皇那


状态提示:第三百四十六章 辽东事起(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