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仙侠修真>主神图书馆>第九章 赵大贵的拜访

1843年11月11日,也就是巴富尔等人在姚家定居下来不久,赵大贵就决定到姚家,拜访巴富尔等人。

话说回来,赵大贵现自己弄错了很多事情,原先他以为英国领事馆必然是要落在姚家弄的顾家大院的,没想到中间冒出来个姚老爷,中间截胡,把巴富尔等人都弄到自己家里去了。

赵大贵又翻看好多资料,才现是自己没仔细看历史资料,英国领事馆最早的确是设立在姚老爷家的,过几个月后,在1844年二月左右,才会搬到顾家去的,这个乌龙摆的赵大贵欲哭无泪。

如果早意识到这一点,赵大贵就不会在顾家大院旁边租房子住,而是直接跑到姚家旁边去了,可惜现在后悔有些晚了。

好在魔都县城本来就不大,姚家和顾家离得也不是很远,并不妨碍赵大贵跟英国领事套近乎。

为了这次拜访,赵大贵事先也做好了准备。

第一件事情就是找个剃头匠,把头剃了。

在咱们大清朝,讲究不剃就剃脑袋,每个成年男人脑后都必须留极长的鞭子,反而是女性自由一些。

除了这种长辫子型外,唯一能接受的就是剃光头,只要跟人说自己有头疾,没法留长,这一关也能过。

赵大贵把自己的头全剃了,上面戴一顶瓜皮帽,自觉这形象滑稽得要命,但也比留长辫好多了。

接着,自然是找家成衣铺,置办一套好一点的衣服,丝绸做的长袍,体面的布鞋,腰间挂个玉佩,手上戴个扳指,里面的衣服裤子也要讲究,前前后后居然花了一百两银子。

清朝物价不贵,如果只是平日穿戴,二三两银子也能置办一套合适的衣服,但如果想做大生意,给人有钱、体面、诚信的感觉,就得有这么一套正装了。

赵大贵卖炼糖秘方得到的五百两银子,其中二百两献祭给自家图书馆,租房子押金一百两,房屋租金三十两,购买三兄弟的被褥、衣服、铁锅、雇厨娘花了五十两,再加上这套做生意套装一百两,前后花了四百八十两,手头只剩下不到二十两银子,让赵大主神心里很是咆哮了一阵,这钱真不经花啊。

也就赵小虎和赵小妹年纪幼小,从不过问家里的钱财情况,只要三顿不断炊就行,换了任何人家,赵大贵都会被人骂死的。

不过,赵大贵所图甚大,11月11日上午早早地起床,花五两银子买四色糕点和稀罕瓜果等,直奔姚家而去。

此时的魔都县城只是个小县城,好吧,就是再过数十年,到民国时期也只是个小县城,真正达的是城外的租界区。

说起来魔都跟英国人还有不小的孽缘,1832年的时候英国武装商船阿美士德号拜访过魔都,才使得这个地方第一次进入英国人视野;

接着在鸦片战争期间,魔都受到战火蹂躏,其中的吴淞之战还是写进历史教科书的著名战役。

现在是1843年的11月中旬,而就在前一年,也就是1842年6月份,鸦片战争正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英军派遣三十余艘战舰迫近黄浦江入海口的吴淞炮台。

当时打头的有两艘蒸汽军舰,其中一艘是“复仇女神”号,另一艘是“麦都萨”号,正是此次巴富尔乘坐到魔都,正停泊在城外的那艘西洋蒸汽船。

这里再说明一下,麦都萨号本身是军舰,但是在战后现破损和老化严重,不能再做军舰使用,后来就退役,直接卖给一家英国商行做商船,所以麦都萨号的身份现在是商船,而不是军舰。

吴淞之战打得相当艰苦,清军在魔都县城外的黄浦江下游流域奋力作战,英国人先后伤亡数十名士兵(一说是数百人),后来评价说此战是清军在整个战争期间反抗最激烈的一次。

不过,在此战中清军守将陈化成及其部下八十八人全都壮烈牺牲,吴淞炮台被摧毁,魔都县城也被英国军队占领。

接着,英军分两路进攻魔都县城,守城清军望风而逃,使得英军在6月19日轻松占领魔都县城,占领苏松太道道台衙门和知县衙门,最后在城隍庙设立指挥部。

之后,英军在当地大肆抢掠,又向本地士绅勒索五十万元的赎城费,然后在1842年6月23日才离开魔都,直逼南京,最后在8月29日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因为知道这段历史,知道魔都跟英国人的孽缘,赵大贵后来就有些无法理解巴富尔等英国人到达魔都后,魔都的百姓怎么会那么好奇,甚至生出花钱看洋人的想法,这神经是粗到一定程度了。

英国人在魔都立足后,在此地生活过的很多外国人都表示魔都人对洋人相当友好,做生意也极少抱团欺负外人。

换到广东和福建等地,民间可能就没有这么好说话了,很多民间武装和帮会都对洋人保持敌视,使得这时期西方人对这两个省民众的描述中多有“民风彪悍,经常结伙闹事取利”的评论,只有对魔都人的评论中有“魔都人生性温顺谦和,对外国人保持友好”等评语。

总之,这算是一笔烂账吧。

一路到达姚家大院,在门口被看守大门的门房拦住,一问姓王,原来是传说中的老王啊。

老王拉着衣着光鲜的老赵说了半天话,说要交二百文钱,才能进去看洋人。

英国领事馆刚搬过来,赵大贵也不清楚这里有交钱看洋人的生意,觉得偌大一个英国领事馆雇中国人收访客的钱,有些莫名其妙,但也不去讨价还价,直接掏出二十块铜板递给老王。

状态提示:第九章 赵大贵的拜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