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1852铁血中华>第158章 对外扩散(十二)

军舰正在以正常的巡航速度在海面上不紧不慢的行驶着,各军舰之间有快艇往来,各舰舰长集结在旗舰上。

“天皇有令,命我们前去东京守卫。”司令沉声叙述着最新接到的情报。

六艘北海道逆贼的“新式”军舰组成了舰队,在东京湾里面耀武扬威,击沉官船,炮击城区。肆虐一番之后扬长而去。这等暴行震动了明治政府治下的各地,各地纷纷沉默一言不发。海军舰长们也是此,大家屏息凝神无人吭声。

“你等就没有想法么?”舰队司令气恼的大声问道。之前海军已经定下方略,明治海军舰艇总数在北海道海军之上,北海道海军航程在5000公里以上的军舰有10艘左右,明治海军有15艘。但是双方这种级别的军舰总吨位相差太多。北海道海军10艘军舰总吨位在4万吨以上,明治海军15艘的总吨位不超过3万五千吨。正面硬杠,北海道海军拥有压倒性的优势。

“果诸君没有别的想法,我们就服从天皇陛下的命令吧。”司令几乎要自暴自弃了。欣赏军舰是令人有些赏心悦目的经历,仿造军舰就是无比痛苦的过程。北海道里面有不少明治军的间谍,间谍被不断肃清的之前,也曾经传递回来很多包括手绘图纸的资料。

从外形和布局的角度,北海道的军舰并没有太多秘密可言。问题在于,按照这些图纸却无法完成重要部位的复制。例北海道军舰上灵活转动的炮塔,明治军怎么都造不出来。为此还折损了好几个重要的间谍。果不知道对方的情况,还有很大可能是悲壮的仰天长啸,冲上去送死。知道了对方的优势,连装傻的本钱都没了。

制定战略的时候海军不糊涂,明治海军认为此时的任务不是去和敌人硬拼,而是不断出现在敌人海上薄弱之处,威胁敌人的运输线。让北海道海军没办法大胆的实施海上运输,能把对方的海军变成一支护航舰队,就极大扼制了敌人海军力量发挥。实际执行中这个策划也算是成功,北海道海军并没有发挥真正的威力。除了炮击了一次东京……

“好吧!既然大家没有意见……”舰队司令决定勇敢的去死了。东京那边来的电报中措辞严厉无比,急切的心情跃然纸上。大佬们早就把最初的设计抛去了九霄云外,当他们想到自己的官邸就在敌人军舰的射程内,保护好自己的冲动压倒了一切。当然,这些愿望都被放在“保护天皇陛下”的大义名分之下。

搞海军其实很清楚,若是北海道舰队真的每天把宝贵的弹药都用来炮击东京,那可就再好不过了。没有舰队保护的运输线脆弱无比,而且那种炮击的效果微乎其微,完全是在浪费弹药。

看司令准备玩真的,一直沉默不语的海军舰队舰长们终于忍不住了。“司令官阁下,我记得在最初的策划中就有一条,东京若是遭到炮击,我们不用立刻回援。难道这个预案不用考虑么?”

总算有人出来发话,舰队司令长长松了口气。他的身份让他没办法明说,果舰队上下完全一致,身为舰队司令自然可以告诉东京,这件事并非大事。就可以先不用跑回去面对危机的局面。平心而论,舰队司令未必就是怕死,只是谁都不愿意毫无意义的送死。

有人肯说话,其他不愿凭白送死的舰长们立刻表示了赞同。“我等若是赶回东京,只能让逆贼们在日本海自由航行。新泻落入逆贼手中,若不能扼制,他们的物资和兵力就能通过海路源源不断的送到前线……”

对这合情合理的判断,舰队司令照单全收。只是在前面加上了一句话,“……东乡平八郎舰长建议……”

这份电报抵达东京之后,原本就坐立不安的明治天皇暴怒了。他在御前会议上怒吼道:“海军自己贪生怕死,却又找出诸多理由搪塞推脱!朕到现在也没见到他们能够重夺新泻,更没见到逆贼的援兵有丝毫停顿。倒是逆贼炮击东京,那些人就视而不见!”

一气嚷嚷完,明治天皇怒气更胜,他又看了一眼电报,怒喝道:“立刻把这个叫做东乡平八郎的人免职。严令舰队立刻回东京!”

此时群马一带的战斗进行的火荼,北海道军与明治军兵力相当,战斗力却在明治军之上。东京的这帮大人物心惊胆战,即便是少数明白人人,例海军大臣山本权兵卫就完全支持舰队司令的意见。不过他也不敢再说什么。

天皇的电报立刻传到了海军那边,东乡平八郎被免职,明治军海军踏上了前往东京的航程。在出发之前,舰队司令拍了拍东乡的肩头,“即便只有你一个人能留下来我也觉得不错。”

东乡一时不理解上司的意思,直到上司把那份电文的抄稿递给他。看完之后,东乡第一念头就是自己被卖了,愤怒之情难以言喻。然而他没有立刻爆发,上司在踏上必死的道路之前把这份电文给东乡看,未必全是恶意。

“东乡,我们海军必须去东京。一旦战败,总得留下人来重整旗鼓。我一直很看好你,现在请你暂时受些委屈。我们走后,你赶紧整理正在维修的浪速号,果天皇不得不从东京走海路,我不希望海军连最后的船都派不出去。”说完之后,司令也没继续说什么。他把一份手令递给东乡,转身就向旗舰走去。

神色复杂的看着司令,东乡看了好一阵才低下头看着手令。手令上命令东乡平八郎负责三艘海军舰艇整备工作,果发生什么紧急状态,由东乡负责这三艘


状态提示:第158章 对外扩散(十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