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1852铁血中华>第328章 外交推动(四)

有了韦泽的命令,外交部在十天内就完成了出行准备。外长出行自然不可能使用军舰,中国现在也没有定期去欧洲的客轮。当李新得知外交部得到了专用客轮出行的待遇,还真把他给吓了一跳。

7月15日,外交部一众四十多人在南京码头见到此次出国访问乘坐的客轮。这是一艘五千多吨乳白色涂装的船只,外型看上去很舒服。高高的干舷,高高的建筑物。顺着舷梯登上客轮之后,外交部的人员并没有直奔舱室,也没有到处参观,大家一拥而上的跑到了前甲板上,一支正在驶出码头的舰队此时正在通过客轮前面的水域。。

中国海军巡洋舰已经无须再隐藏自己的外貌,修长的舰体,灰色的涂装,炮塔上覆盖着草绿色帆布炮衣。除了一些负责进出港口的人员之外,军舰上看不到其他军人。外交部的年轻人们拼命向军舰欢呼挥手,且不说军委的成员对外交部的近期工作有何种程度的看法,光复军一个接一个的胜利的确让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大大提高。这些年的政治宣传与军队在救灾中的表现也的确让人民子弟兵的形象深入人心。看到军人的身影就向他们致意可不仅仅是外交部,其他船只上的人员也都在向军队招手。

李新仔细打量着最近震动世界的中国海军。因为建造目的不同,四千多吨的军舰显得更纤细窄小,外交部乘坐的五千多吨的客轮从外观上看,体积几乎比四千多吨的军舰大了一倍。乳白色的客轮看上去更彰显自己的存在,军舰的灰色涂装给人一种不起眼的感觉。

看着不起眼的军舰航行起来也非常安静,可就在不经意之间,舰队就已经远远的离去了。望着军舰的背影,外交部的成员开始讨论它们要去哪里。有人说舰队要去福建,有人说舰队要去琉球,还有人坚称舰队是开去阿拉斯加那片中国新国土的。却没有人猜中这支舰队的真正目的地,虾夷共和国的小樽。

6月底,12艘新完工的巡洋舰加入了海军,海军取消了以往的战区称呼,24艘巡洋舰分成了四个舰队。组建了四、五、六、七,四个舰队。每个舰队现在各六艘巡洋舰。

海军很奇怪为啥一到三要空着。韦泽的回答是,“一到三很容易让人想起比赛结束后比出的一到三名,我们确定编号的时候完全没这个想法。既然如此,那就从四开始,这样大家也不用争了,都知道编号仅仅是编号,没有别的意思。”

从此之后,不仅仅是海军,其他各兵种的编制也都遵循了这个指示。

第四舰队以金兰湾为母港,爪哇为副港。第五舰队以吕宋为基地,兰芳为副港。第六舰队以海参崴为母港,旅顺、大连、阿拉斯加为副港。第七舰队以福州为母港,台湾宁波为副港。

二十四艘巡洋舰聚集在一起挺多,真的散到广阔的海疆之后其实很少。但这只是中国的想法,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外国普遍认为至少要凑起中国海军两倍的铁甲舰才有能力与中国海军一战。也就是说,想对付中国的六艘巡洋舰,至少需要12艘相当吨位的铁甲舰才行。能够维持这样规模海军的国家,在这个地球上除了英国之外,暂时没有国家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平。六艘中国巡洋舰一起出动的时候,包括英国在内,没有国家会感到不紧张。

从南京出发的就是全新的第六舰队,他们计划先到旅顺,再到巨文岛,最后护送运输船到小樽。英国短期内已经不存在派遣舰队抵达日本的可能,更重要的是,英国短期内也不可能派遣军舰进攻中国,中国海防压力大减,这才有余暇派遣舰队护送大量物资到虾夷共和国。

海军已经通过电报通知了在虾夷共和国首都札幌的中国派遣军司令部,司令员周新华只简单的回答“收到了,我们会派人组织迎接。”却没有多说什么。

武器弹药很重要,但是虾夷共和国已经渡过了这个阶段。虾夷共和国现在最需要的不再是军事上的强大,而是制度上的强大。

7月16日的军事会议上,周新华再次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部队里面建立完备的政治工作人员,实施政委负责制度,这件事不能再拖了!”

与会的日本上层并没有立刻对周新华的建议做出反应,沉默了好一阵,虾夷共和国总裁榎本武扬终于开口,“周君,我等与贼军势不两立,可我等还是日本天皇的子民。若是你所说的政工制度确立,我等所要奉为主上的就不再是天皇陛下。这等事情太大,能否缓缓。”

“已经死了快二十万人,你还准备怎么缓下去?”周新华语气强硬的问道。

榎本武扬暂时沉默了,周新华却没有沉默的打算,他继续说道:“诸位,我并没有要求诸位脱离日本,但是虾夷共和国旗下的三百万百姓也是人,日本天皇在日本人民眼中的确地位尊崇,但是我一点都不认为在关乎百姓生命的时候,要把这个因素放在最前面。”

此时的国防部人员变更不小,除了原本的那些最初建立虾夷共和国的人员之外,好多年轻的新面孔也出现在会议上。听了周新华的话,这些年轻的新进人员脸上忍不住出现了悲愤的神色。

战争的进程远比想象的更惨烈,虾夷共和国虽然号称百万大军,可这些军队与其说是军队,还不如叫做垦荒民团。百姓之所以逃到虾夷共和国,完全是因为在明治政府统治下已经活不下去,到了虾夷共和国之后有饭吃有地种,大家能够继续


状态提示:第328章 外交推动(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