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1852铁血中华>第576章 应对矛盾(二)

在东非参观了将近三个礼拜,马克思??韦伯先生离开的时候觉得受益匪浅。在返回德国的船上,德国非洲殖民地的人们开会讨论。德国人员中有认为民朝肯在东非投钱的,有认为民朝在东非有极为高明管理的。最后马克思??韦伯先生提出‘民朝在东非很注意搞融合’的观点,一群德国人眨巴着眼睛硬是理解不能。

“大家可能认为中国人弄来几百万日本人到非洲充当仆役,我倒是认为这些日本人是中国和非洲人的粘合剂。大家要明白,中国人在东非的目标不是让当地黑人变成他们顺从的奴隶,而是让让黑人成为东非现代社会的一员。”马克思??韦伯进一步解释着。

一众德国人依旧理解不能,不过好歹有人应景的问道:“这些对中国有什么好处?”

前教授马克思??韦伯没有为这样的蠢问题而不高兴,他的学生里面有人讲过更愚蠢的话,前教授答道:“我想诸位都听说过中国在苏丹的苜蓿和饲养业的利润,一个只知道光着屁股在非洲乱跑的黑人和一个懂得管理苜蓿田的黑人,他们为中国创造的利润有多大差距?”

看着那帮殖民官员们露出认同这样处理的表情,马克思??韦伯继续讲下去,“我们在非洲的船厂里面已经有很多黑人在里面工作,甚至有些是父子两代人都在德国的工厂里面工作。你们见过铆接工人是如何工作的么?”

有些官员见过,有些没见过,马克思??韦伯给他们简单讲解了一下。这年头铆接工是一个技术工种,也就是说得有强健的体魄、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还得有知识与训练。铆接的关键是向铆接的孔里砸铆钉,烧红的铆钉从炉子里吊出来,迅速移动到铆接的位置上,穿着厚厚防热服的铆接工人用工具把铆钉固定在铆接的口上。小的铆钉用人力敲击,大些的就要用撞锤把红热状态下比较柔软的铆钉给硬砸进铆钉孔洞里面去。

韦泽每次看到传统人工铆接的时候,脑海里总忍不住会想起网游魔兽世界大地的裂变片头cg里面,给黑龙死亡之翼安装源质铠甲那段。

马克思??韦伯没见识过电脑cg,也不是职业技术人员。亲眼见到铆接现场的工作之后,这位身材纤细的思想家立刻明白了合格的技术工人是多少值得珍惜。稍稍不慎就会被烫伤甚至死亡,铆接还要快准狠。一旦失误,处理起失败的铆接孔可不容易,会耽误相当的时间。

讲完了这些后,马克思??韦伯继续说道:“我知道在座的很多人都觉得我是个**份子,斯先生学习过一段时间,而且我也认同很多马克思的很多理念。所以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中间真的有人反对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的根本动力么?现代奴隶制在1880年后迅速消失,不是因为道德水平的提升,而是生产力发展到让奴隶制无利可图的地步。一个黑人技术工人的工资比德国本土同类的更便宜,生产出同样的产品,黑人的工资更便宜。在这样的状态下,中国人把黑人提升到农民和工人的地位,然后用对待工人和农民的态度与这些黑人工人和农民合作。对我们来讲,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工人或者农民,还是考虑我们面对的首先是黑人。这是大问题。”

前教授马克思??韦伯扫过一众德国殖民地官员,看得出有一两个人真的理解和接受了这样的看法。还有那么四五个人理解了还没能接受黑人农民和工人的观点。剩下的则是理解不能的一众人等。既然身为教授,马克思??韦伯没有放弃,回到德国还得好几天,他准备充分利用这段时间。

前教授马克思??韦伯受到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接见,听了马克思??韦伯提出的意见,威廉二世就和马克思??韦伯进行了长谈。这位皇帝在不愿意接见大臣的时候就可以这么做,他和马克思??韦伯畅谈了五天五夜。

会谈结束之后,马克思??韦伯就前往喀麦隆。威廉二世就把当年他爷爷和俾斯麦首相的一段对话拿出来,用漂亮的宫廷字体写出来,放在书房醒目的位置上。

1862年成为首相的俾斯麦在9月26日的下院首次演讲中坚定的对议会说道:“当代的重大问题并非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就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从此俾斯麦被冠上了“铁血宰相”的绰号。当然后来有人指责说民朝皇帝韦泽在1860年前就说过类似的话,俾斯麦在抄袭。更多人认为这样的巧合只是两位伟大人物对待世界的看法相同。

那时候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对俾斯麦说:“我很清楚这个结局。他们会在我歌剧广场的窗前砍下你的头,过些时候再砍下我的头。”

俾斯麦则回应道:“既然迟早要死,为何不死得体面一些?是死在绞架上,或死在战场上,这之间是没有区别的。我们必须抗争到底!”

经过自我心里武装,威廉二世就开始发号施令,首先就是组建有关德国对科技发展方向的学术评估会议。另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则是考虑发行未来五年期的债券。其他的命令就被人认为是威廉二世中二病又发作了,他要求德国在一年半内完成两座一万五千吨的水压机,并且要求德国海军部冻结对舰炮缠带状紧箍的研究,采取英国传统的缠钢丝技术。

中二病名声在外,英国就没注意到德国实际上偷偷完成了一个商业协议。民朝北美方面向喀麦隆提供了成套的大型龙门吊在内的造船设备,还有两座五千吨水压机,一座万吨水压机。这


状态提示:第576章 应对矛盾(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