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1852铁血中华>第544章 昨日重现(三)
些人要住在有电力的城市里面。

船上运来的东西中有些是颁给喀麦隆等殖民地总督以及工作人员的嘉奖令,这些人在非洲的功绩极为不得了,一年百万吨的钢铁产量让这些殖民地变成了德国经济中重要一环。拿到了嘉奖令而无比欢喜的德国殖民地总督给德国中央回了一封电报,请他们感谢马克思?韦伯先生。正是这位学者提出的经营管理学理念以及对非洲殖民地的定位,才让德国殖民地官员找到了方向。

德国中央政府对这些回电心里面叹气,因为这位韦伯先生本人在德国内务部门的黑名单上。曾经师从恩格斯已经是韦伯的重大黑点,在殖民地建议书里面,韦伯的实践基础其实是‘土地国有化’。如果说这些还在内政部的容忍范围内,韦伯跑去匈牙利考察,就给内政部一种是有些过线的感受。匈牙利是个邪恶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一个公开吆喝人人平等并且实施暴力革命的国家。欧洲上一个这么吆喝的国家是法国大革命中的法国,然后欧洲各国组建了好几轮反法同盟,好不容易才把法国掀翻在地。现在匈牙利只是背后有大国支持才没遭到围攻的命运,这位被称赞的韦伯先生让人很难相信他会持反对土地国有的政策。

韦伯先生倒是不知道自己被内务部盯上了,恩叔去世的时候他也是殡者之一。匈牙利革命居然在几年内成功,让韦伯也吓一跳。受到震动的德国学界组团考察,韦伯教授与德国一众对匈牙利非常有兴趣的教授们一起去考察。

教授们毕竟是教授,他们第一个访问目的地不是匈牙利,而是直奔苏伊士运河。两条苏伊士运河本身就是意味深长的存在。拿着恩叔写的信,韦伯教授还真获得了民朝批准的采访许可。

运河区是个军事区,靠东的苏伊士运河东边是英**队的驻扎区,靠西的新苏伊士运河由民朝的军队控制。教授们都对新苏伊士运河的规模十分感叹,宽阔的河道上允许两艘大型船舶并行,商船队就如同马路上的车辆般各占半边航道,在引水船只的带领下缓缓前进。英国人的苏伊士运河同样繁忙,限于航道宽度,明显没有这样的效率。

两条苏伊士运河外围的军队驻扎区,军队往来巡逻,给人的感觉比较紧绷。在两条运河中的这片土地上就是另外的模样,民朝与英国的驻军看着很有点其乐融融的味道。那是一种精神上的体现,军人们对边界的看法非常和平,可以看到中**队在维修边界的护栏,英**队帮忙,或者反过来的局面。

英国部队麾下还四分之一左右由埃及人组成的部队,民朝的部队麾下八成以上是打着太极旗的东非行政区黑人治安部队。看得出,两国都在就地取材。

教授们各自有各自的看法,韦伯教授认为民朝采取了和平的对外政策,支撑这个政策的支柱之一就是维持和英国的良好关系。同时尽可能使用当地的亲民朝力量。教授中占比较大比例把认识的要点放在民朝和英国这两个最强大的帝国zhu义国家勾结的这件事上。

同行的人中有名为同行的学生,实则内务部的人员,他们刷刷点点的把教授们的看法记录下来。

见识了把控地中海东边延后的要点之后,采访者们就北上前去塞浦路斯。这里是民朝在地中海地区的桥头堡。在船只抵达海岸前,就见到了围绕着塞浦路斯巡逻的民朝舰队。尽管学者们不是造船专家,大部分并非专业理工专业出身,但是仅仅看着那些民朝军舰的优雅外型,自若划开海面的运行轨迹,他们就感觉到这些军舰应该有相当强大的战斗力。

这支舰队由三艘一千多吨的军舰吨组成,在专家群众的德国海军人员能够看到更多东西。把军舰烟囱中喷吐出来的烟雾和军舰的航一比,德国海军人员很想马上弄清这些军舰的动力系统到底是什么模样,巨大的战列舰想横行大洋就一定要拥有这样的动力之源。

但是巡航舰队并没有给德国海军人员机会,看得出船上的观察员用望远镜对这艘民船进行了观察,然后巡航舰队自顾自的继续前进。

到了塞浦路斯,德国学者们参观了这座真正的社会主义巢窟。和那些达官显贵或者肌肉达的运动员不同,学者没机会利用奥运会的机会去民朝参观,能到塞浦路斯见识一下社会主义制度的高级阶段是什么模样,他们当然很认真。

塞浦路斯岛上有很多牲口,羊这种生物的血液中盐分含量高,能忍受海岛上的高盐度环境。塞浦路斯好歹有九千多平方公里,所以也能在牧场李曼见到很多很多牛的身影。开车的是一位年轻的希腊族女性,她穿了一身劳动者的深蓝色劳动服,看着就给人一种很男性化的感觉。不过妹纸没有带深蓝色鸭舌帽,帽子塞在她腰间束着的宽宽的布制腰带后。开车的时候她把一块方型红色丝绸头巾绑在头上,又带了个黑色墨镜。

一群德国学究很有些受不了这样的自然飒爽。在他们看来,这样的装束未免太轻浮了,就如敞篷轿小卡车行驶之时,风让头巾的尾部在妹纸脑后飞扬般轻佻。只是学究毕竟是学究,好歹知道不喜欢的时候要闭嘴不言。

抵达农场之后,学者们看到开拖拉机耕地的是妹纸,操纵挤奶器给奶牛或者山羊挤奶的是妹纸,骑着马匹或者摩托巡视农场的人里面也有一部分是妹纸。甚至连本以为该汉子们聚集在体力劳动密集场所,例如草料场,在那里开着叉车运草料的人中


状态提示:第544章 昨日重现(三)--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