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大风之三国>第二百一十四章 人质

秋季,九月,曹c渡过黄河,进攻袁谭。袁谭向袁尚求救。袁尚留审配守邺城,亲自率军去救袁谭,与曹c对抗。两军交战数次,袁谭、袁尚连续失败,只好退守营寨。

袁尚派遣他所委任的河东郡太守郭援,与高干、匈奴南单于一起进攻河东郡。袁尚又派使者到关中去,与马腾等将领们联系共同起兵,马腾等都暗中答应。郭援率军进攻,一路所经过的县城都被攻下或者归降。河东郡官员贾逵守卫绛县,郭援猛攻不止,城将陷落时,城中父老与郭援约定:不杀害贾逵,他们就投降,郭援答应了。

郭援想让贾逵做他的将领,用武力相胁迫,贾逵毫不动摇。左右的人拉贾逵的衣服,让他叩头,贾逵厉声叱责,“哪有国家官员向贼人叩头的道理!”郭援大怒,要杀死贾逵,有人伏在贾逵身上,以保护他。

绛县的官民们听说要杀死贾逵,都登上城墙,高声喊道,“如果背弃誓言,宁可大家一起拼死!”

于是郭援把贾逵抽到壶关,关在地窖里,用车轮盖住d口。贾逵对看守们说,“此间难道没有一个英雄好汉,而使义士死在地窖里吗”有一个叫祝公道的壮士听到贾逵的话,就在夜里前去把贾逵偷偷救出来,打开刑具,放贾逵逃走,没有讲出自己的姓名。

曹c派司隶校尉钟繇在平阳包围南匈奴单于,未能攻陷,而对方援军已经到达。钟繇派新丰县令、冯翊人张既劝说马腾,为他分析利害。马腾听后,犹豫不决。

部下将领傅干对马腾说,“古人说过‘顺德者昌,逆德者亡’曹c尊奉天子,平定暴乱,法纪严谨,政治清明,上下听从命令,可以称为顺德;袁氏家话族倚仗势力强大,犯上作乱,勾结匈奴来侵掠中国,可以称为逆德。如今将军已尊奉朝廷,却又暗中骑墙,想坐观成败。我恐怕等到成败定下来之后,曹c奉旨问罪征讨,将军将第一个被杀!”

马腾听后十分恐惧。傅干乘机建议,“明智的人能转祸为福。如今,曹c与袁氏家族相持不下,而高干、郭援合力进攻河东郡,曹c虽然有万全之计,也无为挽救河东郡的危局。将军假如能在此危急关头领军征讨郭援,内外夹击,必能取胜。将军这一举动,既斩断袁氏家族的臂膀,又解救了河东郡的危急,曹c必然深深感激将军,将军的功名将无人能够相比。”

马腾被说服,于是派儿子马超率军一万余人与钟繇会合。朝廷任命马超为司隶校尉督军从事,讨伐郭援、高干等。郭援亲率大军渡过汾河时,马超率领自己的军队在郭援渡河过一半的时候截杀。作战过程中,马超的脚部中箭受伤,用布裹住受伤的脚,继续领军作战,大破袁军,马超部将庞德亲手将郭援斩杀,随后高干和单于呼厨泉投降。因此次英勇作战,使得马超被后世称为“虎臣罴士”。

曹c北攻袁氏,刘表派刘备向北进攻,派夏侯惇、于禁等前去抵挡。刘备突然放火烧去自己军营,向后撤退。夏侯惇等率军追赶,裨将军、巨鹿人李典劝说,“刘备无故撤退,我怀疑定有埋伏。南边道路狭窄,草木深密,不能追赶。”夏侯惇等不听,命令李典留守而自己领兵追赶,陷入埋伏,大败。李典率军援救,刘备军力过少,相持下去占不到便宜,于是不得不退军。

刘备向刘表提出偷袭许都的建议,刘表没有采纳。刘备已在荆州数年,自觉老之将至却功业无成,遂有“髀r之叹”。

同年,曹c发下公文,要孙权派自己的弟弟或儿子到朝廷作官,其实说白了就是索要人质,同时,曹c也派人对青州的智弦所部发下了公文,要求刘景或者其第刘晟前去作为人质。刘晟是刘景的亲弟弟,取名晟其意就是为了成全代表“日”的刘景。

孙权便召集群臣会商,大臣们众说纷纭,张昭、秦松等重臣,犹豫再三,不能决断。孙权本意虽不想送人质,但由于没有得到强有力的支持,也有点举棋不定。

最后还是周瑜立场坚定,支持孙权,坚决反对送人质,提出,“当年楚君刚被封到荆山的边上时,地方不够百里。他的后辈贤能,扩张土地,开拓疆域,在郢都建立根基,占据荆扬之地,直到南海。子孙代代相传,延续九百多年。现在将军您继承父兄的余威旧业,统御六郡,兵精粮足,战士们士气旺盛。而且,铸山为铜,煮海为盐,人心安定,士风强劲,可以说所向无敌,为什么要送质于人呢?人质一到曹c手下,我们就不得不与曹c相呼应,也就必然受制于曹氏。那时,我们所能得到的最大的利益,也不过就是一方侯印、十几个仆人、几辆车、几匹马罢了,哪能跟我们自己创建功业,称孤道寡相提并论呢?为今之计,最好是不送人质,先静观曹c的动向和变化。如果曹c能遵守道义,拯救天下,那时我们再归附也不晚;如果曹c骄纵,图谋生乱玩火必**,将军您只要静待天命即可,为何要送质于人呢?”

周瑜这番话,说到了孙权心里。孙权的母亲也认为该这样做,孙权便没给曹c送人质。

如今的刘景虚岁已经十一岁了,因为智弦已经两年都在进化,没有c手政事,所以刘景在众将的培养下,c手管理一下政事。刘景或许还真的是一个天才,为人谨慎,意志坚定,会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做出的一些决定、处理方式可以说是可圈可点,智弦留下的能臣干将也多忠心,所以青州整体形势依然蒸蒸日上。

面对曹


状态提示:第二百一十四章 人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