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李志求见。”
正德一听是李志来了,原本兴奋的神情一下子黯淡下来。
太后要找他,无非是商讨武昌和宁王的事情。
只要太后插手,他御驾亲征的事情就黄了。
不过太后宣召,他又不得不去。
“告诉太后,朕身体抱恙,歇息一下,晚上去拜见。”
李志不敢说什么,应了一声出去了。
正德在用这种方法表明心迹。
刚吃过晚饭,李志再次过来通报,正德推脱不过,叮嘱江彬制定一个作战计划出来,自己在周宁的陪伴下前去太后寝宫。
礼节过后,太后让所有太监,宫女出去,然后看了看正德这个不算合格的皇帝,意味深长的问道:
“皇上,你怎么看?”
正德笑嘻嘻的回答:
“母后,朕正在让江彬他们商讨作战方案。宁王这颗毒瘤到了必须除掉的时候了。”
“战事一起,又有多少人生灵涂炭。你问什么不等等。”
太后劝慰道。
“难道等宁王首先发难吗?”
正德不满的回答。
“派去的南昌知府不是没有被宁王杀掉吗。这个李不言也可以单独拎出来,治他个谋反之罪。宁王那里能不追究就不要追究。”
正德一听,火气就上来了。
“朕贵为天子,发生这种事情却不闻不问,朕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
太后见正德发飙,自己也生气的说道:
“如果你想对得起列祖列宗,就给我生个皇儿出来!省的给宁王找借口!”
“朕不做这么憋屈的皇帝!”
正德开始甩脸子。
太后气的把枕头砸在正德的头上。
“你当我愿意受这个气。宁王只能安抚,不能逼反。宁王一反,天下全都要乱套。难道你想当个末代皇帝?!”
“朕广有四海,还怕他一个藩王不成!”
“你知道宁王长什么模样?知道他文韬武略几何?知道他为此准备了多少年?”
“朕自信比他强。”
太后暴怒道:
“皇上春秋鼎盛,他一个快要入土的老头子,你最好等他老死!”
“朕要建立千秋霸业,正好借老头子的脑袋祭旗!”
母子俩的谈话不欢而散。
太后一心求稳,大明朝积重难返,各种问题暗潮汹涌。正德看不到,太后却看的一清二楚。
宁王野心再大,终究折腾不起风浪。耗他几年,把他耗死,这件事就过去了。
真正威胁正德的是内阁,倭寇和吃不上饭的老百姓。
内阁,或者说文官集团天生是贰臣。
这个天下是地主阶级的天下,更是姓朱的天下。
臣子们没有陪着这个大厦一起倒下的决心。
大厦倾倒,换一个大厦便是。
照样锦衣玉食,欢乐无限。
太后最担心的是杨廷和为主的那些文官。
正德驾驭不了内阁,处处被内阁牵着鼻子走。
边关那场大战,打的蒙古数年不敢犯边。
到了杨廷和这些人的嘴里,正德不过搞了一次村民械斗。
杀了十几个人,玩了一把而已。
言路闭塞,放眼望去全是士子的天下。
正德外不能抵强掳,内不能御群臣。
一心想要活的潇洒。
大行之后,大明的江山怎么办?
皇族怎么办?
这个推选的总督,竟然成了宁王的马前卒。
内阁罪无可恕。
可是,能把他们怎么办?
大明朝的三驾马车:皇帝,东厂,内阁保持着微妙的权利平衡。
刘瑾被斗倒之后,东厂一蹶不振。钱宁投向了宁王,正德不务正业。
三架马车内阁独大。
他们手里的权利到了尾大不掉的地步。
太后有心让正德整饬吏治,重整内阁,可惜这个皇帝太让人失望。
有的时候,太后都在想。要是正德不是皇帝就好了。
每每有这个想法,太后就为自己这副魔鬼的念想不寒而栗。
,
杨升的抵报终于到达内阁。
杨廷和不顾夜深,连夜把内阁成员召集过来商量对策。
他们的对策竟然跟太后惊人的一致。
那就是大事化小,把责任全推到李不言身上。
“咱们这些人就像大户人家的小媳妇,下面要照顾。主子那里也要照顾。皇上顽劣,这个家难当啊。时下以稳为主,不易大动干戈。我看把李不言抄家,诛九族,剩下的不要深究了。”
杨廷和叹着气说道。
内阁五个人,全都收过宁王的大笔贿赂。
有的完全被他收买。、
有的两边和稀泥。
杨廷和这种,钱照收,皇家的事照办。把权利牢牢的攥在自己手里才是最重要的。
“宁王要反怎么办?”
“这还用问,一定会反!”
“别忘了兴王那里也要有个交代。皇上至今无子,兴王不可小觑啊。”
杨廷和看着蒋冕,毛纪,费宏吵的不可开交,无奈的拍了拍桌子。
做为正德朝权势滔天第一人,杨廷和总体来说无功无过。
但是他对正德的意见早在正德三年就埋下了。
不负责任的猜想一下,正德南征途中落水,很简单一件事,结果一命呜呼。内阁成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说正德是他们干掉的,无凭无据。
但或许跟他们想换一个皇帝伺候有关。
下人伺候主子,遇到奇葩的,能忍则忍,实在忍不了,换个主子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