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子不大,而且看样子有些年头了。六根顶天立地的柱子呈现深褐色,一看就知道早年是朱漆的大红柱子,这是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淋给腐蚀成了这般颜色。
头上的顶早就没了瓦,上面披着草木树叶,时不时还往下渗水;几根椽梁也残缺不全,实在是简陋至极。
但即便是这样,也总比躲在树下席地而坐来的文雅些。
可歇脚的读书人这么多,这亭子里就这么点位置,自然不可能让所有人都能进的来。
萧宁扫了一眼,小亭子里分两边立着了两拨人,而这两拨人中真正坐着的只有各自为首的一人,其它多半是奴仆家丁一类的人,只是站在一旁伺候,没有一人敢真的坐下来。
但即便是如此,亭子里还是有着相当大的空间,可偏偏就没有其他人敢进来分一个座,全都只敢在亭子附近的树荫下蹲坐着。几十名赶考的书生忍着酷热和满地的尘土,半敞着衣衫踞坐在地上。脸颊和背上淌下滚烫的汗珠跟飞扬的热尘混在一起,一个个白面朱唇的书生愣是闹了个大花脸,好不狼狈。
萧宁和蒯青把马拴好,还不清楚这其中的情况,正好不远处的大树下就躺着几个书生,萧宁直接走近他们,蹲下身去问他们:
“为什么不去亭子里纳凉?”
踞坐在地上的几个读书人显然不是什么好出身,一个个身着粗布衣服在地上坐得东倒西歪,看见骑马的萧宁过来,还以为也是哪家的贵公子,所以一个个有些受宠若惊,不自觉地就低头好声答复道:
“这位公子,您说笑了,那地方哪里是我们这等小人物能进得去的……”
“就是就是,”旁边戴帽子的书生也附和道:“我们这样的人进去,这身份上可不配呐……”
蒯青一听这话,直接跺了跺脚,脸上忿忿道:“你这书呆子,说的什么话!说什么配不配!一样读的圣贤书,一样考的天子科,怎么就不配了!没志气!”
蒯青虽然没有真的踢到人,可这虎背熊腰的大汉一跺脚,单单是扬起的尘土都够这些麻杆书生吓得抖上一抖的。
他这一发作,身边的书生们更不敢说话了。
过了一小会,才有一个胆子大一点的书生陪笑着劝道:
“这位壮士,他刚才就是开玩笑……这么热的天,这么厚的土,谁不想到清清爽爽的亭子里去歇着……可那亭子里,一个是前刑部侍郎刘同之子刘勋,一个是江右陈氏的神童陈放,都是了不得的人物……我们初时也想,既然是同期赶考,进去打个招呼也是理所应当,谁料到前脚刚刚踏进去连一句话都还没说,就被两人的家丁奴仆赶了出来……”
“好一个侍郎之子,好一个义门陈氏!”
萧宁沉声道,他本来早有预计,会遇上些高门之后,谁知道还没进城仗势欺人的劲头就开始了。
“小哥,这事管还是不管?”
若是蒯青一人在此也就罢了,大不了大闹一场扬长而去。但现在他受命一路护着萧宁,而且忠伯临行前也有言在先,事事要以萧宁为主,所以他这才压着脾气先问道。
“管!”
萧宁长衫飘飘迈步往前走去。
“成!”
蒯青一听这话,心里就有底了,立马屁颠屁颠地跟在萧宁后面。
他跟萧宁走过一趟,彼此之间也算是了解,萧宁这人说到做到,既然他开口了,那就一定是有了具体的想法,自己只要跟着就行了。
萧宁大步前行,朝小亭径直闯去。
小亭中,那刘勋和陈放正对面而坐,荒败的小亭子里早已被洒扫干净,并各自铺了精致的席子,一旁更是燃起名贵的熏香,倒是颇具古意。
“陈公子,你我今日古亭相会,倒也算得上是有缘。”
刘勋一袭湖绿色的长衫,端坐在东侧。他本来就生得身高臂长,举手投足之间更是大气,这一抬手尽显勋贵之后的非凡气度。
刑部乃是执掌天下刑案的地方,本就不是什么心慈手软之人能呆得下的地方。刘勋之父刘同官拜刑部侍郎,虽属文官序列,但行事向来刚猛精进,刘家的家风之中自然也带着这股劲,所以这刘勋虽然一副书生打扮,但眉宇之间却飞扬着一股迫人的英气。
“刘公子客气了,你我能在此处相聚,全是因为朔州城几日后的解试,与其说是缘分,不如说是狭路相逢。”
面对英气勃发的刘勋,那陈放也丝毫不示弱,纸扇一展放在胸前,毫不客气地反唇相讥道。
他义门陈氏曾今号称“天下第一家”,自先祖立下基业之后,数代同居于江右,总计近四千余口同炊共食,和睦共处,一时传为天下美谈,就连先帝也对陈家家风赞不绝口,御笔亲提“义门陈氏”匾额。
如此庞大而团结的家族,自然是人才辈出。长此以往,居然能够自成一派,渐成气候,为上所忌惮。
之后,就有大臣心领神会,上奏请圣上下旨强令陈家分家,将陈家各支分散于天下,让天下各姓效仿学习陈家家风,美其名曰“分德泽于天下”。至此,陈氏一族分散各地。
但虽说是分了家,可毕竟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宗,到了此时分家之间的联系也还在,所以陈氏依旧还是那“天下第一家”。
像陈放这样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去拜会当地的陈氏族人,就能受到当地族人的帮助和庇护,真可谓是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主。眼前的刘勋虽然气势逼人,但在他眼里,却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