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三国之帮爹当军阀>第五一零章 忠良身后事

正当刘和准备对悄然壮大的刘备动手时,洛阳城内却在此时发生了一些变故,让刘备暂时又得以躲过一场危机。

卫将军、司隶校尉朱儁,这位一辈子都在替大汉皇朝殚精竭虑的老臣,终于忍受不住岁月的无情侵蚀,在春回大地的建安三年逝去了。

朱儁活着的时候,替朝廷南征北战数十年,曾经平定过各地的黄巾之乱,又与董卓斗争多年,在生命最后的十年中与刘和密切合作,在一片废墟上重建了洛阳城。

初平三杰,朱儁排第一,皇甫嵩第二,卢植第三。这三人正是汉末士大夫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他们既受过良好的教育,又懂得行军打仗,还能在朝堂上经略国家。如果站在刘和的角度上来看,始终忠诚于皇室的“三杰”,无疑是最好的合作对象,而事实也证明了刘和的做法是有效的。

因为皇甫嵩父子在长安的不懈坚持,他们保住了皇帝和大臣们的性命,使得大汉朝在形式上始终不曾彻底湮灭,为刘和的复兴大计赢得了宝贵时间。

因为朱儁在洛阳的努力经营,刘和能够充分调动和利用保皇派的力量,以较小的代价稳定并占据洛阳地区,本应该血流成河的权力争夺始终没有发生,各方在朱儁的斡旋下迎来了天子还都,太傅进京的新局面。

因为卢植在徐州的谋划指挥,曹操和袁术相继在徐州碰壁,当朝廷和刘和都无力对黄河以南、虎牢关以东的兖州、豫州、青州、徐州和扬州进行管辖治理时,卢植有效地遏制了几个大军阀的崛起,为日后刘和的统一大业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和铺垫。

如今。随着朱儁的去世,初平三杰便只剩下卢植一人,而卢植的年龄也在朝着六十岁这道坎靠近,谁也不知道他还能健康几年。

朱儁死后,朝廷为了褒奖他的生前功绩。加授他为太师,并将他的爵位授予儿子朱皓,也算是极为荣崇。董卓活着的时候给自己加封为太师,却是一个乱臣贼子,朱儁与董卓斗争多年,死后却得了太师这样的“荣誉称号”。不得不说人生真是充满了各种变幻和未知。

朱儁死时不知道有没有什么遗憾,但得到他死讯的人中,却有不少人在遗憾。

虽然朱皓继承了朱儁的爵位和封赏,但朱儁死后还是留下了卫将军和司隶校尉这两个炙手可热的位置,同时还有一支人数大约在一万五千人的军队。若说无人眼红和惦记,那是自欺欺人的鬼话。

按照朱儁临终之前的交待,他当初在中牟一带拉起来对抗董卓的部队交给马日磾或者郑泰指挥,马日磾为了避嫌,将此事推让给了郑泰。郑泰作为当初曾经密谋诛杀董卓的元勋,加之本人又是开封附近人氏,紧靠着中牟县,统领朱儁遗留下来的这支部队倒也能够压得住阵脚。只是朱儁遗留下来的卫将军和司隶校尉这两项官职却是不好重新分配。

洛阳周围如今有四支部队存在,其中直接归属于刘和调动的是申息军和龙虎卫,当初段煨投靠过来时遗留下来的近万人马则暂时归属于申息军。由赵云指挥。除了申息军和龙虎卫,还有朱儁留下来的中牟军和张杨率领的河内军。中牟军目前的主要职责是协助申息军防守函谷关一带,而张杨带领的这支河内部队原本是在河内对抗袁绍,后来因为护送天子还都洛阳有功,便在芒砀山附近驻扎了下来,成了护卫天子的近军。

对于中牟军。因为碍于朱儁的面子,刘和一直默许了其在洛阳的地位和权力。算是遮人耳目,防人口舌的幌子。对于张杨从河内带到洛阳的这支部队。刘和却是怎么看怎么不爽,一直在盘算着如何将其瓦解掉,但因为张杨比较老实,又要顾忌到皇帝刘协的感受,所以刘和也是不方便真的下手,只好把张杨搁在洛阳城北,暂时不去理睬。

如今朱儁已死,便有段煨、司马防和张杨等人竞争司隶校尉这个十分关键的位置,偏偏这三个都不是绝对忠于刘和的人,而刘和目前又无法推出一个名望和资历足以担任司隶校尉的人选。

除非,刘和让卢植离开徐州,前往洛阳为官。

除了司隶校尉这个职位,卫将军的封号也有不少人在眼馋。益州的刘璋托人前往洛阳向皇帝说情,表示愿意如数将这几年因为道路阻绝而积压下来的岁赋上交朝廷,条件就是朝廷加封他为卫将军。皇帝心里一点也不笨,他问来人如今益州通往洛阳的道路怎么就通畅了,刘璋的密使回答说益州押送岁赋的队伍准备沿长江走水路绕道荆州前往洛阳。皇帝听了之后,不置可否,却将这个难题丢给了太傅刘虞。

刘协如今已经年满二十,再也不是那个当初在长安时听到董卓的名字就吓得脸色发白的孩子,虽然他身边没有“十常侍”这样一群坏家伙们唆使他干一些坏事,也没有董承等这么一群所谓的死忠搞出“衣带诏”这种狗血的事件,但他毕竟是大汉帝国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所以他的态度很重要。

无论是刘虞,还是刘和,心里都在犯着纠结,不知道是该给这个已经长大的皇帝开一道权力的口子,还是调动更多的人手阻绝他与外界的联系,免得他哪一天以皇帝的名义向着刘虞父子举起屠刀。

对于刘璋提出来的条件,刘虞其实有些心动,去年的那场大灾荒已经把儿子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家底消耗一空,如果只用一顶卫将军的帽子就能换来益州的钱粮,这种买卖还是划算的。只是,用官帽子换钱粮


状态提示:第五一零章 忠良身后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