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三国之帮爹当军阀>第二九四章 密会居庸关(中)

两天的时间很快过去,参加会议的众人围绕幽州部队参与的每一场战事展开了深入热烈的讨论,并在刘和与郭嘉的有意引导下,从中得出了很多结论性的观点和看法,对于指导今后的作战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

比如,围绕马城防御一战,大家得出了三条非常重要的结论。

第一,单纯在边界线上构筑漫长的城墙工事,无法从根本上将游牧民族的骑兵抵御在外,因为随着防线的不断延长,不仅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修筑工事,而且还将有限的兵力分散开来,结果导致整体占优的兵力在每一个局部都变成了劣势。

第二,依靠坚固耐火的厢车车阵,配合一定数量的强弩手、长弓兵、刀盾兵与长枪兵,完全可以对胡人骑兵形成有效的防御,使其在开阔地带同样难以占据优势。鉴于此点,幽州今后要进一步改造运输粮草辎重的各种车辆,使其具备更加强大的运输和防御双重性能,如果要进军北方草原,则应首先修筑可供厢车行使的道路,依托这种车阵来保障大军的后勤运输。

第三,对付北方胡人的游击战术,唯一可行的办法依然是凭借己方骑兵大军,同样以游击战术来不断蚕食和袭扰游牧民族,使其始终无法安心的畜牧发展,最终衰弱下去,直至灭亡或者被同化吞并。

后世的历史反复证明,在热兵器没有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前,在没有现代化的机械装甲部队出现之前,对付北方游骑兵最好的办法不是修筑万里长城被动防御,而是建立强大的骑兵大军,在战略上主动出击,凭借后方源源不断的后勤支援,最终将敌人消灭在北方的草原上!

类似的结论还有不少,比如将骑兵战术已经用到炉火纯青地步的赵云,非常冷静地提出骑兵虽然强大。但在今后南下冀州或者西进并州的作战中无法担任主力的结论。赵云认为类似白登城、晋阳城、邺城等防守坚固的城池据点,若是以骑兵担任攻城主力,不仅会造成巨大伤亡,而且很难获胜。

赵玉作为骁骑卫主将,对于骑兵运用能有如此清醒的认识,再次证明了他的冷静与睿智。

张郃赞同赵云的观点,并且进一步提出了应该抓紧时间研制各种大型攻城兵器的建议。张郃认为凭借设计精妙犀利的攻城器械,不仅可以大幅降低攻城步兵的伤亡,同时还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攻破敌军的城池,不会给己方的后勤供给造成太重负担。

刘和非常赞同赵云和张郃的意见。他要求在座的将领一定要从幽州骑兵天下无敌的自满自大思想中走出来。今后要多研究如何进行攻坚作战。经常组织士兵进行实战化的演练,提高将士们攻城作战的熟练程度。

对于张郃提出幽州应该研制更加厉害犀利的攻城器械这一建议,刘和也作出明确答复,他告诉与会众人。早在一年之前马城和蓟城的兵器坊内就在开始秘密研制几种大型攻城利器,并且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一定会在南下攻打袁绍势力时派上用场。

大家从刘和口中得知此事后,更添信心,同时对于刘和的长远眼光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参加会议的刘惠向大家介绍了这几年护乌桓校尉府在如何统筹军事与民事方面的经验,徐邈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在转化俘虏降兵方面的成功经验,太史慈和鲜于辅向大家介绍了与袁绍军作战的经验,郭嘉和张郃向大家介绍了如何充分利用各种地形排兵布阵的的经验,田畴则向大家传授了一些如何派出侦骑斥候进行渗透的办法……

在这种小范围、高层次的会议上。众人为了展示出自己的能力和本事,都是极力地参与到每一个话题的分析讨论之中,如此一来就使得大家可以取长补短,从别人的言语之中学到许多有用的经验。

这也正是刘和在会议的第一阶段分析所有过往战事的目的。在知识积累方面,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而是一加一大于二,大家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争论和分辨,不仅可以取长补短,更促进了各军将领之间的沟通交流,对于以后进行大兵团联合作战有着深远的影响。

刘和从来不担心手下重要的文武将领凑在一起会对自己的地位形成威胁,因为他始终以导师的身份站在最高处、最远处,哪怕是智谋超绝如郭嘉者,因为所处时代的局限性,对于很多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也不如刘和透彻,所以他的领袖核心地位别人根本无法撼动。

战事分析会结束之后,刘和让蔡琰在当日夜里就将所有结论性的内容整理出来,然后由几位文士一起誊写十数份文稿出来,分发到了与会者的手中,作为今后指导作战的重要参考资料。孙礼虽然负责外围的警戒护卫工作,但他作为龙虎卫的副将,也得了一份文稿,结果被他当成珍宝一样收了起来。

第三日上午,会议进入第二阶段。

在正式开会之前,刘和命人抱进来一大卷图纸、一摞书册,还有十几口箱子,然后按照人头分发下去。

刘和打开一份图纸,平摊在面前的长桌上,然后对大家说道:“这是军情司在付出了几十条兄弟的性命,历时半年时间绘制出来的大汉形势图,图上详细标绘出了各方势力如今盘踞的区域和重要山川河流、关隘、湖泊、道路、沼泽、沙漠的具体位置,今日我将之分发给诸位,希望你们能够作为参考,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提出真知灼见。”

“放在大家面前的这份朱色封皮


状态提示:第二九四章 密会居庸关(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