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早上,已是大年三十,刘和起了个大早,带着魏攸前往城内各营慰问士卒。
既然是来慰问,肯定不能空着手,否则显得太假了一些。
慰问品是早几日刘和便吩咐下去让人准备好了的,有牛肉、羊肉、烧酒,还有一些核桃、红枣、柿饼之类的零嘴,品种也算丰富,看来可没少花费。
虽然这些慰问品堆起来足足装上好几间房屋,但真要分到士卒们手中,估计也就是一人一小块肉,几口酒,几个核桃几个枣,其实没有多少。在物资匮乏的年月,像马城这样的边塞城池,想要置办一批像样的年货,实在是不太容易。
不管多少,总是大公子的一片心意。像他这样高高在上的贵公子,能够留在马城与将士们一起过年,已经属于难得,至于亲自深入到曲这一级的部队当中对着士兵们嘘寒问暖,亲手递上一些年货,这种事情还从未听说过。
大公子的作风很务实,很少搞那些虚头巴脑的噱头,他之所以亲自到各屯慰问士卒,既是为了增加自己在士卒们心目中的影响,也是为了防止这些慰问品被中下层的军官们克扣和吞没了。
马城目前驻军有五千人,曲一级的建制就是二十多个,刘和从早上开始走动,一直忙碌到了下午,这才算是完事。中午那顿饭,还是在北城门上与一个军侯、两个曲长和四个屯长一起吃的。
虽然有点累,但刘和却很享受这种“接地气”的感觉。
底层的士卒都是穷苦出身,有的是因为家中兄弟多,父母养活不起,所以送到军伍中来有饭吃,哪天战死了,随便往野地里面一埋,家里就当没有生养这个男丁,也不会有谁到驻军的地方哭闹;有的是因为家境贫困,想要挣这份刀口上舔血的薪俸和军粮,好养活家中的父母妻儿;还有的则是当初跟着张纯和张举一起造反的罪民,被好心的刘虞收编养活了下来。
士卒当中几乎没有几个识字的,但他们绝大多数都很老实听话,只要上官给他们一口饭吃,不故意鞭笞和虐待他们,士兵们就会老老实实地呆在队伍当中,哪怕明知道未来的某一天会面对死亡。
跟这些纯朴的士卒呆在一起,刘和会觉得自己不用活得那么累,不用成天琢磨着算计这个,算计那个,只要把眼前的一亩三分地经营好了,就挺满足,挺快乐。
田畴、鲜于银、李严、赵云这几个刘和最为信任的部下,目前都不在马城,虽然有时候会让他感觉心里有些空空的,但也给了刘和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尝试和改变的机会。
若是这几人在刘和身边,他有了什么想法就会吩咐他们去做,而不是亲自深入到最底层去,毕竟刘和作为上位者,也要考虑几个属下的感受,不好跟他们抢着去做一些看似低微和琐碎的事情。
当然了,刘和这次将赵云单独放在宁城,让年长的程绪从旁协助,将李严和孙礼放在广宁,将夏侯兰放在高柳,未曾不是出于让他们有机会单独尝试着按照内心想法带兵管部队这样的考虑。刘和虽然拥有来自另外一个先进空间和时代的一些记忆,但未必就比赵云、李严、夏侯兰和孙礼他们带部队做的更好,因为最先进的未必就是最合适的,而最合适的,往往才是最管用的。
大家都很年轻,正是有抱负、有冲劲、有热情的年纪,刘和不想处处都要限制着他们,让他们跟在自己身后亦步亦趋,结果学出一个四不像来。
将城内各营转完之后,刘和又来到城中几条主要的街道上面,与各家商贩们闲聊一番,询问一些诸如进货的渠道、生意收入、未来打算之类的问题,末了还神秘兮兮地向人家透露说开春之后城内将有大动作,到时候下手晚的可就赚不到钱。
既然大公子都说了会有大动作,商贩们自然深信不疑,于是连这个年都过得心上心下,不停琢磨着所谓的大动作会从哪里兴起。
临近傍晚的时分,刘和才返回了自己在马城的府邸。
说是府邸,其实也就是一处三进的院落,前后各有一排房子,左右都用砖石砌的墙围住,这里原本是马城县令居住和处理公事的地方,自从刘虞来了之后,便让了出来,现在又让刘和居住。不过这都是暂时的,等朝廷正式的任命下来,刘和还是要去护乌桓校尉府所在的宁城上任,将那里作为今后的大本营和巢穴来经营。
守在府中的卫兵,自然还是刘和从蓟城带来的二十名黑甲骑士,另外还有史阿和丁况两人,虽然没有女眷,但因为彼此十分的熟稔,所以倒也不觉得冷清。
刘和走到前院时,看到阎老四和陶宽几个头碰头的凑在一起小声嘀咕着什么,不等刘和靠近,忽然有那眼尖的看到了大公子,于是急忙开口喊道:“公子回府啦!”
众人于是赶紧立正站好,神色诡异地看着刘和。
刘和觉得有些不太对劲,于是把脸一拉,吓唬几个家伙说道:“你们几个是不是背着我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了?怎么一见到我,就变得这么老实!”
陶宽凑到刘和身前,低声说道:“公子,府上来了贵客,被安顿在中间院里了,你快去看看。”
“来的贵客是谁啊?”
“呃,反正是您认识的,进去一看便知。”陶宽没有明言,含含糊糊地对刘和打着哈哈。
刘和翻个白眼,迈腿就往中间院里走去。
按理说,这些卫兵都是十分机警的,若非是跟刘和十分熟悉的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