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1942风起南洋>第122章 华人互助会

“一个王青山贪污被抓,一个刘子山不听军令降职,还有一个黄永瀚任上不作为平调。一次处理这么多元老,且看赵易之怎么处理吧!”郑介民笑吟吟道。

他随手拿起了桌子上的搪瓷缸,举到了嘴边,才皱起眉头瞥了一眼上边的五个大字红色“为人民服务”,随手转到了另一面,端详了一下上边几个红色大字,轻声念出声来:“为华夏民族之复兴奋斗终生!”

轻轻抿了口茶缸里泡着的普洱茶,郑介民看了一眼旁边站立不动的胡志英点了点头道:“不错,不错!”

胡志英没有应答,只是垂手静立,等郑介民进一步指示。

“赵易之能安抚这么多大军,也是不容易。他发展了才一年多,才几个嫡系,现在先锋军多少人了?有10万了吧?”郑介民坐在竹椅上,手指轻轻的敲打着扶手,自言自语道。

胡志英没有回应,她知道这是郑介民的思考习惯,不是真在问她。这样的问题她已经汇报了好几次了,一个多小时前,她还刚刚汇报给了郑介民一个详细数据,依照郑介民的脑子,不会这么快就忘记。10万是包括了建设兵团的人数,具体的主力作战部队的数量,她也已经汇报了,5.8万人。

“他手底下有什么人?他的两个兄弟?28人团?呵呵,他的教导队能有多少人?华人青年团,一共不过三千人。再就是从我们远征军走出去的人和国内老兵,也算三千人吧。只有六千人的核心,就想统管10万人,也想得太容易了吧!”郑介民轻笑一声,又轻叹一句。

这也是赵易一直担心的。先锋军队伍扩张太快了。

在他的计划中,一直到43年年底才准备扩张到5万的,可计划不如变化。

他有些低估了先锋军这杆旗帜的作用。

先锋军现在已经是东南亚华人抗日的旗帜,排名第二的华人抗日武装才只有几千人。在南洋华人心中,尤其是在那些年轻人心中,先锋军强大的武装也是未来建立新政权的保障。在故国和家乡之间本来难以选择的他们,面对突然出现的一个强大的华人抗日武装,如何不欣喜?

先锋军根据地上的16万人中,南洋华人华侨就占了9万多。先锋军10万军队中,华人华侨以及华裔就占了6万。5.8万主力作战部队中,属于南洋华侨华人的就有3万多人。

自从先锋军歼灭了日本一个大队,击溃了泰国第2步兵师后,短短3个多月的时间,先锋军中就增加了6万南洋华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来自泰国。

这个时代的泰国官方统计,泰国华侨华人的数量是一百多万。可早在清末时期,就已经有华夏官员记载了三四百万的数量。暹罗反-华浪潮逼得很多人改变了国籍,随后的去华夏化的风潮中,很多人连姓都改了。如果不是先锋军,可能很多年后,只能得出一个泰国百分之三四十的人口有华裔血统的结论,却已经是另一国人,另一个民族的人了。

此时有了先锋军,就立即让在泰国受压迫排挤的华侨华人们看到了希望,纷纷靠拢了过来。先锋军中来自泰国的华人有近3万,其他主要来自临近的法属印度支那和缅甸,就连远处的马来亚和新家皮以及印尼、菲律宾,通过各种方式穿过日军封锁线,投奔而来的也有万余人。

随着先锋军歼灭了第37联队,抗住了第4师团进攻的消息传出,投奔先锋军的华侨华人更多了。

投奔先锋军的国人也更多了。

赵易早就预料到了过年分别让士兵休假回家后,会迎来一场移民高峰,他却低估了这个时代人们对吃饱饭日子的热情。

“在俺们队伍里,吃的比地主家还好。每天都有肉,白饭馒头任你吃。”回到家的一些士兵略有些夸张的说法越传越走样,却引来了无数的追随者。

由于时代的贫瘠,加上战争的影响,使得交通不便,能回到家的国内士兵连五分之一也不到,但就这五分之一的士兵却带来了春节后两个月里一波国内新移民大潮,人数超过3万。

这个数字还在增加。国内没有隔着日军和泰军法军的隔离,早就打点好关系的中央军也不阻拦,于是一条从国内到先锋军根据地的移民通道就很快畅通了。

“平均一天一千多人,这个数字还在增加。照这个速度,到年底我们的人口超过50万,我一点也不奇怪。”负责管理审查筛选移民任务的叶关叫苦不迭,他根本没有足够的人手来处理这些事情。这不仅仅是登个记,还得需要完善个人信息,避免什么人都混进来。

先锋军还没有海关和移民署,那些移民们也不是全部从各个关口通过,很多人就像是直接从各个城镇中突然冒出来的一样。

“这样下去没法管,太乱了。有些人躲着就不出来,瞒报了不少人口,竟然是怕咱们收人头税。”叶关来向赵易讨主意,“推行身份证和户口本,也得找到那些人啊?”

和平时期遭到很多人吐槽的身份证和户口簿制度,现在却是管理人口的利器。

“天下熙熙皆为利趋,只要有了足够的好处,人就会冒出来的。你忘了土豪发红包时,群里潜水的都会冒泡了?”军队整改的很顺利,让赵易心情大好,不由开玩笑道。

稍顿了一顿他才又道:“多宣传一下华人互助会,并跟身份证和户口簿结合起来。”

叶关眼中一亮,原来是要华人互助会这个土豪发红包啊。

华人互助会是年后才成立不久的组织,


状态提示:第122章 华人互助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