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言情总裁>归恩记>(544)、大无名
头表示认同,但在他开口说话时,言语里又颇有敷衍之辞:“石学友不及弱冠之年,但随口一语即能道出此等新奇的说法,南昭果然人才辈出,想必用不了多时,即可恢复战前的繁荣昌盛。”

石乙得闻此言,表面上未动声色,心里则暗道一句:一句话即把这事带到国运上了,真是舌头上能跑长江啊。

不待几人再叙,暂代料理赛事中琐碎事务的那名燕家随从提醒了一声:“两位,香柱头端已燃尽,开始正式计时了,请把握好时间。”

石乙的行事态度虽然有些不如此时与他对局的易文严谨,但这就如观众席上的紫苏所说,这是他的性格使然,但并非意味着他不知正正经经做事。

他在外郡学庐学习三年,虽然时间用得长了点,可他延时结业的原因并非是治学散漫,而是偏科所致。至于偏科,也是受他的性格影响,但这并不影响他学习珠算,甚至是对算术学科有所助益的。

得了提醒,石乙先道了声谢,然后又开始捋袖管。

虽然他此时的动作有些不雅,但坐在他身旁桌案前的易文已不再凭表象来评价他了,令易文最开始对石乙改观的,是他那时不时道出口的两个谢字。

易文心里对此还是略存疑惑的,不知道石乙明明浑身透着种轻浮气质,但却又能对每一个人颇为礼貌,不论身份,都是谢字不离口,似乎是很随意,却又很自然,让人旁听得难生腹诽之感。…

——易文当然难以理解,也许这个时代的大部分人都难以理解,因为石乙常挂在嘴边的两个谢字,是来自另一个时空,在那个时空的超前观念里,尊卑阶级之分大致都没怎么表现在言语之中了,但生存游戏和利益竞争比这个时代更为残酷,只是偏巧有一种口头文明却能发展得非常成熟。

石乙在外郡学庐求学时,多数时间穿的都是一套学子服,那种衣装以简单紧凑的风格为特色,当然也体现了它的实用性质。无论是挥毫而作,还是练习珠算,甚至自己在学子住所洗衣服,那套剪裁缝制得紧凑的学子服都不会有丝毫影响人行动的地方。

但当石乙自学庐结业后返京,住在东风楼,他却偏好那种广袖博带的衣饰,但这却是极不利于日常生活行动的一种接近礼服的着装。

不过,东风楼里的一众姨母见到阔别三年的干外甥,当然不舍得要他做什么事。并且,见这小子终于长大成人,脱了不少孩子稚气,众位姨母心里欢喜得很,区区几件衣裳,他爱把自己的形象弄得那么奢侈,那便由他去,东风楼又不是奢侈不起。

只是奢侈品往往体现着某种刻意与夸张,多数情况下便会与实用一次背道而驰,此时便有所体现。

易文也知道眼下即将要严阵以待了,见石乙捋袖子,他却是直接脱去了外面穿的那套麻衣,露出了里面穿的那身蓝布衣裳,一如那件麻衣一样风格朴素,窄袖右衽,却是很适合接下来拨弄算珠时做到不带一丝凝滞。

看见这一幕的石乙心中一动,忽然想到某种制服。学生有学生服,工人有工作服,都是为了方便自身所处的生活环境,再看这易文,想必他这里头穿的一套行头,便大致代表了梁国的一项特别风气。

精商!

------------

注释一下,的确是精商,不是错别字哈。精细商业风,严谨不允许一点错漏,易文属于这个时代的特殊工种,当然有自己的一套风格。

(此注释段免费)

-

ps: 另外扯一下闲话,有很多汉服爱好者崇尚高冠博带的着装,但客观来说它的确不适合现代快节奏社会,我常在想,穿这样的衣裳去挤公交,爬山,买菜神马的,会不会被推搡钩挂得很凌乱忧伤?


状态提示:(544)、大无名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