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言情总裁>归恩记>(485)、皇家

德妃只是从旁人那儿对这位皇嫡长子有一些碎片式的了解。 据说皇帝对长子的喜爱与期望程度,远超另外两个儿子。

如果他能活到现在,十有八九是太子储君之人选。

这种待遇,除了因为他是长子,说到底仍是因为他出生得太早。

大皇子能举起一把长枪连贯的舞一套枪法时,他的两个弟弟,一个才长到刚能站直身子的年纪,且体质极差,小病不断。另外一个虽然精神得很,却还没断奶。

在这样的情况下,以身为人父的心理,皇帝自然会把更多的关注投放在最强的那个儿子身上。

有人猜说,之所以皇后的位置一直空着,以及太子的位置也还悬着,便是因为皇帝在心里还给大皇子以及其生母留着位置。

不过,德妃还听说过另一种说法。这个说法,来自王家家族内部,流传不广泛,但却延续在王家几代女眷的心中,就没断过。

传言,只有继承了皇帝这种微卷发质的王家子嗣,才是继承王家血统最纯的后人。

不管这种说法是否有确切依据,德妃自己是有幸得见,她的家公,也就是皇帝的父亲王翱,也生着微卷的蓬松头发。

也不管皇帝心里认不认同这个说法,既然王家三代人当中,都有这样发质的人出现,但又不是全都如此,那么这个说法或许存在可信度。并且料不定皇帝的心思,或也曾触碰过这个说法。

但继承这种发质的王家后人,如果是一个女孩子,那皇帝又该如何抉择呢?

即便说不上待选为继承人那么夸张,皇帝对她,也该是会十分宠爱的吧?

一想到这一点,虽然这个想法目前尚未落实。但在德妃的心里,还是倏地起了一丝杀意。

现在就杀?或者过几年再杀?还是一直留着,留着这个小孽障,平时本宫才好找到点解乏的游戏?

当德妃脑海里所有的思绪都围绕上“杀”这个字眼,她忽然想起丞相史靖地劝诫,心头不禁又堵了起来。按照史靖的意思,现在不能动那小孽障,否则那姓林的没了丝毫忌虑,真正回京之时,当年的那些事。怕是一点也瞒不住的。

那如果姓林的先死,是不是等于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呢?

哼!要不是史靖力劝,本宫怎么会放弃半月前那次绝佳机会?其实也不需要本宫的人大动兵戈。万家的族人以及门下学生里头,有多少愿意为此事出力的人?半月前,本宫不过丢了个消息出去,杀到林家的人便逾了百数。

要是那时候本宫的人进去补上几刀,哪还能让他活着离开?

只是……那姓林的。究竟死了没有呢?

不论是死是活,希望青夏那丫头快点把消息带回来。

沉浸在只属于自己可知晓地思索中,德妃下意识挪了挪身子。此时她是倚靠在别人的女儿身上,始终不如自己宫里的宫女服侍得妥帖,虽然稍微挪了一下靠着的角度,她还是感觉不太舒服。

当辇车两边的皮质幕帘放下后。就只有前方可以视物了。

德妃只朝前方看了一眼,就看见了仪仗宫人的前头,那组腰间横挂长刀。在昂首阔步的同时,还随时保持着即刻出刀姿势的武卫。

那类武侍,实际布置在整个仪仗队的前后左右,但德妃看向他们,真正留意的还是肩上斗篷刺绣有金线莲花的几个人。…

这样的人。德妃也有,但全是仿冒的。只有皇帝所拥的那十名身披金线莲花斗篷的武卫。才是真正可以在非常时期,行走大内禁宫各处无阻碍的武卫。

近些年,这十个武卫虽然还保留着职务和俸禄,但很少再出现于宫中了。德妃不知道皇帝是不是决定要撤消这一类型的武卫,如果真是这样,那她颇花了番心思培养出的那些套了一层金线莲花武卫‘外衣’的杀手,就再难找到可以混淆视听、进而替她在宫里宫外杀人的机会了。

史靖劝她,至少近两三年里,她最好不要动林杉。两三年,她等得起,只是,倘若皇帝在这两三年里,把那十个拥有特权的武卫撤了,或者调了职司,那到时候林杉再回京,自己想动他,还能像如今这么容易么?

或许此时的德妃连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会儿自己脑海里的各种头绪,都围绕上了一个字。

“杀!”

就在德妃满脑子都在想着怎么杀人、杀什么人、要不要杀这三个问题时,她忽然感觉眼前的光线一暗,接着额头上一暖。她的心神滞住了片刻,待回过神来时,才感觉到覆在额头上的温暖还有粗糙的触感。

王炽自登基为帝以后,就再未穿过他那件大将军甲胄。十年帝王生活,虽然偶尔还会取出那把屠戮无数的大刀,擦拭一遍有些微残缺的刀刃,触碰刀柄上那几只铁环,聆听金属碰撞声而遥想当年的金戈铁马生活,但他终是没机会手握这把刀再战沙场。

然而,手中所握之物虽然由重刀换成文笔,沾了朱墨的笔尖,点、划、圈,如此不计次数的批阅国朝各衙司汇集递来的奏折,将近十年过去,其实在此过程里“杀”的人一点也不比他握刀那会儿少。

这些年,所行之事的方式虽然与以往不同,但行事意义和结果,大致还是原来的样子:为了心之向往,披荆斩棘。

不过,一身皮肉倒的确比往年在北疆时,养得光滑了许多。尽管这些年他每天也没有断了练武的习惯,但还是抵不过国朝事务繁多,身体活动得没有以前勤,身体也胖了一些,手


状态提示:(485)、皇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