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青春校园>臣权>663 心事(三)
及其弊端,才知道:在海关没有堆放、过磅和检查货物的房间,也不需从船上取出货物。只察看一下并根据商人的簿册,征收一笔适当的税。

若旅客不是商人。即使他一人带着奴仆,载运五、六口箱子以及许多其他物品。他从一地赴另一地时,一般都把东西留在船上,并不打开检查,更不付税。

朱标听了之后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这对另一个时空中的欧洲的海关和税务所是一个嘲笑,据朱标的记忆,欧洲的穷旅客遭到凶狠野蛮的劫掠搜夺,随身携带的所有东西还抵不上向他索取的税。儒家的宽容正是商贾们敛财的温床啊。

这样能收多少税,所谓检查商人的货物不过是走走形式。基本上商人自己愿意交多少就交多少。甚至如果假装不是商人,那就无论带多少货物都不会被征税。在这种装装样子的检查之下,大量偷税漏税的行为恐怕是占所有商业交易的绝大部分了。

而许多偷税漏税行为甚至是海关官员故意鼓励的结果,他们似乎觉得只要自己征收来的那点东西可以交差就行了,其他就不管了,内厂汇报了一个怪诞事情,让朱标不知道该怎么评论自己的政策了。

朱标不想变成一个横征暴敛的昏君,代价就是一个十分可怜的仁君了。他为了规范海关的税收政策,曾经规定海关的定额收税。由于害怕官员们以税收增高作为政绩,作为向上攀爬的主要依据,朱标曾经处理过几个收入过高,但是手脚又不干净的海关官员。

但是官员们揣测圣意之下。竟然得出了一个结论,变成了一个潜规则,那就是征税多了皇上不喜欢。并揣测出皇上的税收底限,给自己定了任务。

一旦完成定额。就减少对商人抽税。在杭州有一个海关官员,他采取了一项更为惊人的改革。在三个月内完成定额之后,在本年度余下时间内启关任商贾往来。而在威海那里的海关官员,更是建立了一个令人敬佩的制度,让商人自己写下自己的收入进行税收评估。

这还是商贾众多的海关之情况,从内厂的调查所得出,现在有的海关竟然入不敷出,也就是收来的税还不够海关内部发放俸禄和日常办公所用。

朱标十分惭愧,朱标也十分愤怒。朱标更感到无奈。

惭愧的是自己一个外行领导了一大群的外行,本来一些利国利民的政策,在一些腐儒面前却变成了危害国家的行为,自己想把大明塑造成一个理想的朱氏王朝,但是现实就是现实,现在大明更是很少有人向陈瑄这样看的深邃。

愤怒的就是自己宽松的政策,导致了官员们的急速腐化,再加上大明的相对稳定,而自己的精力又都集中在正在进行着的大航海计划,和西方的沟通。作为一个人,精力毕竟有限,顾不了这么多,长久的安逸使官员们更加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海关官员的表现就是一个例子。

而无奈的就是,自己一直拿另一个时空几百年后的想法试图改变大明,大明发展的步伐太快了,从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大明的人口又六千万增长到一万万四千五百七十六万余人,已经翻了一番就可以看出,但是又缺少必需的人才储备和软硬性条件,再加上皇帝集权之下,都在等待着自己的诏谕,所以使一切都变了味。

这时,朱标才感觉到,治理一个国家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情,也难怪历朝各代都是盛世少而乱世多了。但是这一切有借口的,唯一令朱标不能接受的是,农民的仅仅温饱却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朱标设想着大明在自己的统治之下,首先在减低税赋的前提下,朱标在景泰十三年下诏:农民缴纳田赋不必缴纳粮食,只需缴纳相对应的宝钞即可。

他以为这样免除了百姓的奔波之苦,也免除了官员的从中克扣,百姓家里有粮食,自然想什么时间买都行,而商人也会上门收购,那样可以避免了百姓受剥削,到了大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朱标会在相应的时间下诏免除农业税,或者诏谕下一任皇帝来免除农业税,那样对于民计民生都会有好处。

但恰恰就是这一条,令朱标最为伤心。因为这一条是朱标最为得意的,但也直接造成了百姓生活的仅仅温饱。还是没有余粮的储存。

朱标的出发点是好的,在衡量了各种利弊之后。根据田地亩产,终于决定将农业各种税赋合并。在改制之初,大明农业税赋除了基本税外,还要加上其他的摊派和负担,比如均平钱(这主要针对富有的田主),取代劳役征收的均徭,上供物料的折银,还有驿站供给,民壮等等。大约有十四种附加税。

根据各种数据。朱标耗了很久,终于制定出自己比较满意的税率。对那些少于三十亩土地但主要是下等地的、以及家里不多于两个成年男子的百姓来说,税收负担通常不到他们粮食收成的半成,也就是百分之五左右。对一个拥有三百亩土地,而且主要是上等田,以及户中有五六个成年男子的中等农家而言,他的税收负担接近于他粮食收成的一成左右,也就是百分之十。

这主要是为了打击土地兼并,田地越多。所要缴纳的税赋比例也随之增加。根据这些数据,朱标准备好以后,提交内阁议论关于农业赋税折合成宝钞来交纳的议案,并迅速通过。朱标觉得。将实物税转变为货币税可能更为合适以后进行改革。

但恰恰是这个十分英明的决定,造成了朝廷和百姓两百


状态提示:663 心事(三)--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