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青春校园>臣权>448 始作俑者

但是又能怎么样呢?难道要重整山河吗?朱元璋已经很累了,长久的操心国事,已经使他心身疲惫。甚至他已经很久没有去想另一个时空中的事情,也很久没有歇息了。

他是帝王,虽然享受着常人所不能有的权威,但也像其他帝王一样,把自己困在金碧辉煌的高墙内,开始了自己的闭门造车生涯。

建立了锦衣卫,使其成为大明情报的部门,虽然在庞煌的引导下,没有让其变成一个对内的特务机构,但是也犯着历代帝王同样的错误,那就是多疑,害怕对事情失去控制。所以有保留了锦衣卫的建制,并成为皇帝私人武装,现在除了各地的奏折之外,依旧靠锦衣卫提供让自己放心的情报。

作为一个皇帝,纵然是自己明白历朝各代君王的利弊得失,也会陷入如此的怪圈,那么自己的子孙呢?恐怕更会如此吧。

朱元璋仿佛看见了如果自己死后,大明会变得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个模样,那么他这么辛苦的经营大明还有什么意义呢?

鉴于这些问题,朱元璋在一定的心理作用下,众多儿子一起扶植的的做法,原因就很显然了。当然,他不是对朱标的失望,也不是想从众多儿子中择优立为储君,因为那样,还不如一直在自己身边,能够按照自己意愿做事的太子朱标了。

朱元璋当然有他更深一步的想法,但是他也不知道这个想法是不是能实现,所以一直在努力着。

在皇帝这种莫名其妙的安排中,很快的朝野之间也乱套了,无论是当世大儒。还是封疆大吏,仰或是平民百姓、商贾地主,他们都没有更多的依据来判断皇上的这次举措,就算是最博学的方孝孺和解缙,也不过是揣测皇上有择优而立的念头。所以每个人都不想让自己的利益代言人落于下风。

等到洪武二十六年。朝野之间的形势已经很明显了,燕王朱棣守辽东有了自己的一片天下;秦王在西安协调其他几个边界藩王;而在福州他也派了儿子署理航海事宜。每个皇子身后都有大批的追随者。

皇上虽然沉默不语,但是朝堂之上的争斗却已经变成几个皇子政绩的博弈。除了少数人之外,大部分人都认为那个皇子能做到最好,那个皇子就有机会坐上九五之尊的位置上,有了这种判断。那么在朝堂上的唇枪舌战已经没有意义了,那样只会引起皇上的反感,还不如做一些实事比较好。

趁着大家都在互相拉拢的时间,朱元璋迅速出手,成立了大明立法院。并诏谕,任何法律、条例都需经由立法院通过。并由皇帝签署、公布后才有效力。

立法院主要行使三项职责:立法权,即按照法定程序行使制定、修改、废除法律的权力;财政权,即通过审议财政法案,对朝廷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实施监督;行政监督权,即财政监督权以外的监督权力。主要采用弹劾、质询、投票等形式。

首届立法院的院长,朱元璋出人意料的没有使用三方派系之中的人,而是使用已经沉寂已久的刘暻。也就是刘伯温的二儿子。并训示,除了首届院长之外,以后院长必须由各届委员之中互选产生。任期为四年,不得连续任职两届。

刘暻是真正到现在还属于朱元璋的人,从国子监祭酒的位置上退出后,一直在五军都督府等处任职,随着天下的平定,这些地方慢慢的显得不惹人注目,而刘暻离开大家的视野已经很久了。

这个举动大大超出了方孝孺的想法,在去年。方孝孺和一班学生刚刚定出进军司法部的决定,谁曾想到皇帝突然做出了这个决定,虽然让复古学派的人有些措手不及了,不过已经抢占了一定的份额。

方孝孺的眼光还是十分锐利的,他看出了这个还在雏形阶段的立法院在皇上眼中的分量。一直在筹谋着插手其中,谁知道刚刚一年,皇上已经决定成立为立法院。并且规定,暂时保持原编制,不再扩充。

立法院原来在众人的眼里是一个养老之地,在不成熟的条件下,朱元璋规定原则上是从致仕的大臣中,以自愿的形式选出。没有品级,没有爵位,也没有规定相应的职责,所以大家以为不过是皇上的一个参赞部门,和五军都督府一样,是皇帝的顾问。

在方孝孺觉司法部重要之前,人数大约六十余人,这个和儒家的乡土观念是分不开的,离职之后,都想着衣锦还乡,谁还会在京师中逗留,去参与一个没有明显职责的部门呢?

随着方孝孺的门徒参与,司法部刚刚扩展到八十余人,皇上就下令停止扩充,保持了八十六人的编制,暂时封闭起来。

然后开始划分片区,京师、北平、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江西、湖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十五个汉族人聚集之地浮出水面,皇上下令,各省布政司推荐,每省可以推荐三到五人参与立法院的预选。

根据比例,由各省布政使推荐,内阁考核和立法院的投票,以票数多者每省选出两人作为立法院的委员。任期同样为四年,不得连任两届。

这样以来,立法院扩充至一百一十六人,方孝孺由于提前的介入,还是占有很大优势的。正在感到欣慰的同时,朱元璋又做出了一个决定,海外各藩王的成年王子,作为免考察人员,也加入到立法院的序列中来。

这样,又多了十一个席位,成为了一百二十七人的立法院团队,仗着自己的威望,朱元璋强行通过


状态提示:448 始作俑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