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上去,兄弟二人已经不是第一次讨论这个问题了。徐增寿看见哥哥缓了下来,也恢复了平静,问道:“大哥既然猜出来,为什么现在才说?”
“今时不同往日了。增寿,要是你一意孤行,从北平回来之后,你就搬出去吧,从此之后,你是你,徐家是徐家……。”
“大哥……。”
徐增寿喊了一声。但是徐辉祖根本不让他把话说下去,又拍了拍其的肩膀,示意弟弟听他说。而后者只能暂时不出声息。
“大哥不是怪你,而是如今形势明朗,你若是还凭着义气和燕王的交情去行事,谁能管得住你,但如今徐家家大业大,决不能单凭个人喜好去冒险,所以你若是还坚持。那只有让你离开徐家了。”
“难道燕王在大哥眼里就是那么的不堪吗?”看到和自己素来交好的燕王受到轻视,徐增寿有些不高兴,反问一句后,继续说道:
“太子殿下垂拱东宫二十五年,大明上下已经习惯了这个储君,文武百官都看的清清楚楚,你以为燕王敢有这个心思吗?”
“大哥从来没有那么认为。反而以为燕王有帝王之才,但是你要明白,光有帝王之才是没有用的,当初在大明开国之前,陈友谅、张士诚,甚至是明玉珍和方国珍等人,那个没有帝王之才,也不可能成为一方诸侯,可是空有帝王之才,却无帝王之势。又有何用。”
“什么是帝王之势?”对于这个大哥的学问,徐增寿可是佩服的很,不像他自己,只顾着兵法武艺,对于读书却是没有半点兴趣。听到徐辉祖那番话,不由问道:“难道因为多出生几年。那就一定要当皇帝吗,我觉得有能者居之才是最重要的,光是听那些老夫子的唠叨,现在的太子殿下,皇上在的时候还显示不出来,要是万一皇上大行,恐怕连兵将都不会调度,能将大明带到何等境地,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了。”
但徐辉祖却没有回答,而是将话题带开,只是慢慢的说一句:“我就是早出生几年,现在是魏国公,是徐家的家主,难道你心中还有什么不服吗?”
就在皇上重新颁布监国诏书,准皇太子奉天殿理政的那几天,从内廷里传出一个风闻,皇上以郭宁妃之兄郭英涉及不法为由,将暂摄六宫的职责交与了李贤妃署理,虽然未将其打入冷宫,但是失宠已经是不可避免。
听到这句话,徐增寿才悚然住嘴,他可是不想挑战大哥的尊严,偶尔闹闹可以,玩真格的,他一点心思都不敢起。
于是结束了谈话,徐辉祖定了定神,又嘱咐了弟弟要注意去北平之后的事情后,便让他离去了。待到人去屋空,徐辉祖倚窗而立,望着碧绿的湖水,思绪万千。
其实,他有很多话没有给弟弟讲,因为他熟知徐增寿的脾性,自己说的多了,肯定一转眼,他就全告诉燕王知晓,那个外甥朱高炽又要来烦扰自己了,而且,自己说的多了,渐渐也算是有了把柄落入燕王的手中,对于徐家是极为不利的。
作为长子,他从十余岁就随父亲一起在外磨砺,看事情远远比弟弟透彻许多,其实在太子病逝后,弟弟的举止他已经看在眼里,在某个时候也曾经暗示过,但是徐增寿根本不听他说。
但是,从近几个月发生的事情,徐辉祖用他敏锐的触觉感到了一些什么,皇上为什么要杀李善长,为什么要囚禁一些公侯,身为左军都督府主事都督的他曾经做了一番推算,继承了父亲头脑的他,再加上父亲在世时曾经说过的话,再从这一点,联想到一些事情。
洪武二十年正月,左军都督杨文被派到辽东“训练军马,仍督屯种”,同时还奉命为建藩广宁的辽王建造王府。
而辽王朱植,是朱元璋第十五子,也就是今年春节,皇帝下令其今年就藩辽东,成为镇守辽东的亲王。这次杨文奉命“督辽东诸卫士缮治之,增其雉堞。以严边卫。”
“增其雉堞,以严边卫。”
防卫谁?高丽,不可能,李成桂刚刚请封了国号而得不到,拍大明的马屁还来不及呢,自顾且不暇,还用的着大明操心吗?防卫蒙元残余,也不可能,前面还有燕王、宁王在挡着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皇帝在洪武二十年,已经对燕王起了戒心,至少,是已经感觉到燕王的势力太大,已经不放心了。而洪武二十年年初派左军都督杨文去辽东练兵屯种,更是皇上的戒心有上升了一个层次。
通过这些推断就很好解释了,皇上这是在善后。为太子殿下善后,而主要的目标就是燕王,但是弟弟犹自未觉,他又不能把这些道理解释给弟弟听,否则燕王知道后,再提前准备,那自己可就是罪无可赦了。
既然是皇上一直在为太子殿下善后,那就证明了皇帝传位之心十分坚决,这一点。相信很多人都能看出来,包括弟弟徐增寿在内,可是为什么还要执着于燕王呢?
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但是徐辉祖依旧没有移动半步,借着夕阳的余晖,出神的看着上下的一草一木。
魏国公府是皇上赐予徐家的,在莫愁湖畔依水而建。把京城数一数二的胜景整个都包了进去。而他现在所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