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大新宋>094 心理上要取得优势

等着一个机会,将隐患一扫而空?

张弘范还真的有这个心机,否则灭宋这种功劳,不会落到他一个汉家子的头上,赵昰脑海里翻查着关于张弘范的介绍,事无巨细的揣摩着每一个细节。

谨小慎微,是张弘范的一个特点,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能看出别人看不到的隐藏点,襄阳之战,他向伯颜建议阻截大宋守军的粮道、逐渐缩小包围圈、从水路阻断襄樊之间的联系等等细节,奠定了襄阳之战的胜利基础。

当然有人说,他也能看出来这些,但是有没有想过,襄阳之战进行了多少年?

历时六年啊,能想到,早就想出来了。

伯颜、董文炳、阿术、刘整、阿里海牙这么多所谓的名将,都没有看出来,竟然被张弘范看出来?

这说明了,张弘范的战略大局观看的比较透彻。

或许,他早就怀疑了,崖山行朝没有朕的存在,还是不想在灭国之战中,出现那么一丁点差池?

现在没有太多的考虑时间了。

眼看着李恒部所派的斥候队伍,已经要进入伏击前锋所在的位置,看来,伏击是打不成了。

赵昰暗自叹了一句可惜,就要发信号开始正面作战,三倍于敌人,还要埋伏吗?要不是害怕兵卒们受到的训练少,而对方又大都是骑兵。

他本来就像堂堂正正而战的。

突然想到什么,悄悄地发出了炸桥的信号,北江之上唯一的桥梁,炸了之后,就不用再渡河了,不过大宋这边没有什么关系,都是步卒,翻山越岭即可。

但如果对方是诱饵的话,肯定是受不了这个刺激,非要追上来不可。

片刻,“轰隆”几声巨响,李黑愕然,听到斥候回报的消息之后,脸色一片铁青。

没有再向两侧探查,下定命令,毫不犹豫的向另一端追去,看上去是对于昨夜骚扰之人恨之入骨了,但李黑等知情人却是有苦难言,军令所迫啊。

若是宋军真的炸了桥,那就是想要逃跑,那么张大将军给自己下的命令,就是拖住宋军十二时辰的这个任务,就完不成了。

自己就等着回去军法处置吧,先不要说别的,擅自调动兵马报私仇这一项罪名,就够他李黑死几次的。

不要说是大将军授意的,没有证据啊。

只好没有调遣军马的调令,他李黑调动军马,那就是不合法的,这没地说理去。

没有办法,里面就是刀枪火海,也要进去。

负责守护葫芦口的苏刘义,笑眯眯的看着三千骑兵消失在沿江谷口,挥了挥手,一阵乱石参杂着圆木从峰顶上滚落下来,瞬间将葫芦口封了一个结结实实。

然后命其副手王定义警戒谷外的动静,若有敌不可出战,只用守住被封之处即可,如蒙元引兵来攻,用弩箭和滚石挡住其前进道路,山谷东侧虽然坡势较缓,但是也绝不立于蒙古人攻击的。

当这边封锁山谷,李恒一部就已经知道,马上报给李黑。

李黑闷声不吭。大家这才想到是中埋伏了。

但是他们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在广东这个地界上,谁能聚集这么多的军队,来对抗他们。

此时,他们已经来到了刚刚被炸毁过的桥梁附近,还好,没有完全毁掉,石桥注重的就是坚固,而且赵昰也没有打算重新修桥的打算,没有桥梁,太不便民,赵昰只让在旁边做个样子而已。

但是就算没有炸掉,暂时短期内也不方便骑兵通过,因为上面已经堆积青石,想要搬开这些青石,那么就要承受来自山上给予的打击。

李恒一部刚到,在大桥附近埋伏的人马开始发起了伏击,首先是一阵的乱石砸了下来,将本来就不宽的江边堵了个水泄不通。

三千骑兵被迫摆成了一个长长的蛇形阵势,一边是险峻的山峰,一边是奔腾呼啸的江水,元军骑兵的素质纵然再好,也不禁慌乱起来。

埋伏在这个地方的是凌震,接到赵昰的严令,所以他并不让手下的士兵冲击,而是不断的用礌石和弩箭射杀元兵,试图将元军赶到河床之上,以便使其丧失骑兵的优势。

李黑想要展开队形,但是无论怎么想已经都晚了,举目望去,狭小的江边,不到数里之路,竟然拥挤着三千骑兵。

连跑一个冲锋都不成,不禁懊恼起来。

但毕竟是久经沙场,李黑也是有一定的军事素养,片刻就有了对策,命手下巴雅尔率五百人留在此与宋军周旋,其余的人马返回,全力攻击谷口。

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力求早日破开谷口的障碍,以便大军稍后撤出迂回。

第二个好处,就是可以打断宋军的部署,更有效的拖延时间。

一场惨烈的搏杀开始了,李黑亲自引两千余人在山谷内往外冲杀。

最惨烈的地方,当属大桥的东侧,由于桥被炸掉,前无去路,他们又负责断后,又见不到敌人在哪,只能在哪里兜着圈子的等待挨打。

元军拥挤成一团,不少人已经连人带马都下到河床上去,不时的有人不小心跌入北江之中,瞬间就被咆哮的江水卷走。

没有退路的情况下,巴雅尔只得下令部分元军弃马,徒步向山上冲杀。期望能够利用他们所知道的南军不堪一击来挽回局面。

大约几百人密密麻麻的往山上奔来。手里举着弯刀,嘴里“嗬嗬”怪叫着。

那些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那里见过这么大的阵仗,眼见几百人冲过来,连反应几乎都没有了,要


状态提示:094 心理上要取得优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