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重生东汉末年>第二百五十三章 塞外之战(二十一)

张飞于阵前大显神威,连斩鲜卑大将五员,生擒一员,早已使得鲜卑大军心胆俱寒,此时汉家军兵同时起全线进攻,他们哪里能不魂飞胆丧,拔腿狂奔?于是,鲜卑大军竟不理会骞曼与一众酋的呵斥、指挥,纷纷往营中退走。

宽仅数十步的鲜卑大营哪里能容得下两万铁骑的拥挤推搡?于是新的混乱便产生了,无数的鲜卑铁骑拥挤在营门处进退不得,便是骞曼和各部的酋们亦被困在营外,动弹不得。汉家将士在郭斌与关、张二人并王越的带领下一路掩杀,鲜卑士兵狼奔豕突、惊惶失措。终于,鲜卑大营的营门在混乱中轰然倒塌,场面愈难以控制了。

汉军阵中鼓声愈急切,“通通通”的敲击声仿佛催命的丧钟一般,击打在鲜卑军士的心头,催促着他们尽快撤退。

骞曼见局势已然难以收拾,心灰意懒之际拔出佩剑横在颈间,便欲自刎当场,却给亲信手下拦住。他灰心丧气地道:“如今大单于生死不知,三万大军崩溃至此,我有负父汗所托,还有何面目存于世间?”

那部下道:“大王子切莫灰心,汉人有句话叫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且留下有用之身,他日卷土重来,犹未可知。”

于是,骞曼在一众亲信部下的拱卫下,绕过大营,向北匆匆而去。

骞曼帅旗一跑,仿佛是在滚沸的油锅中加了一瓢冷水,鲜卑大军霎时间便炸了锅了。无论将官还是士卒,甚至连组织抵抗的心情亦欠奉,大军丢盔弃甲,或者穿营而过,或者绕过鲜卑大营,纷纷向北逃命去了。

关张二人各自率领千骑向北迅追击,一路掩杀,郭大则带着五千大军缓缓行进,途中收慑俘虏,收缴军械,安抚逃散的鲜卑惊马,好是一番忙活。而郭斌则一面着人在鲜卑大营四周收取四散的马匹,打扫战场,一面带着苏双、王越进入鲜卑大营中收缴战利品,并点验物资。苏双虽在战场上无可施其能,于点验物资,供应后勤等一应事宜,却是手到擒来,使得郭斌亦只有在一旁干看着的份儿。

看着坐在骞曼先前大帐中,带着一大批年轻人噼里啪啦极自信地打着算盘的苏双,其心态气质仿佛换了一个人一般,与平日里温煦谦和的形象大相径庭。不仅王越张大了嘴,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便是郭斌,亦不得不长叹:“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果然每个人都有其用武之地啊!便是鸡鸣狗盗都能救人性命,更何况像张世平与苏双这样极擅长经商的专业人才了。”与此时的众人不同,来自现代的郭斌,自然不会对商人有何偏见的。

然而,要说起苏双手中的算盘,还要感谢郭斌。

在算盘出现之前,人们计算数字,筹划事情,所用的称为“算筹”。随着生产的展,计算也越来越复杂,用小木棍进行计算受到了限制,于是人们又明了更先进的计算工具“算盘”。

算盘究竟是何人明的,现在无法考察,但是它的使用应该是很早的。关于算盘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oo年,据说我国当时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o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迅拨动算珠进行计算。

在东汉数学家徐岳的《数术纪遗》中便有“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之说。北周时期的甄鸾,曾这样介绍算板:“刻板为三分,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算盘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各当一。”

可见,此时算板的使用方法,已经颇具后世算盘的雏形,至少上面一颗抵下面五颗的规则便已经有了。只是到了北宋时期,算盘的使用方法逐渐成熟后,珠算方逐渐取代了筹算,逐渐在世间普及开来。

而郭斌为了改进此时的计算方法,也为了自己的使用方便,最初便在伏龙山庄学堂中普及了阿拉伯数字以及用于简单的加减乘除算法的竖式算式,这种计算方法的改进,无疑受到了张世平与苏双的追捧。商人嘛,总是始终对新事物保持着极大的热情,更何况是这种极具实用性,大大简化了商业计算的计数和计算方法?

后来,郭斌在一次与司马徽的闲谈中言及算盘,使得这位于学术上造诣极高的大宗师极感兴趣。于是,在司马徽的强烈要求下,郭斌便命人制作了几个算盘。

在郭斌上小学的时候,大概是二年级的样子,数学课上尚有珠算的课程。当然,这种课程旨在教会学生使用算盘这种“古老的”计算工具,却绝没有所谓“培养神童”的奢望。郭斌虽不学无术,在憋了几天之后,简单的加减乘除的算法虽终于给憋了出来,算盘使用的一干口诀,他却是无能为力了。

然而,即便是这样,算盘的出现,亦在阳翟县学中引起轰动。随即,这种计算工具受到了一直担任赵云副手,负责县衙中一应文书工作的徐庶的重视,并迅普及到县衙之中。自此之后,县衙中亦出现了一大批使用算盘的高手,以后无论是每年点算户籍人口还是收取赋税、放军粮、统计物资等,算盘都挥了极重要的作用。

随着郭斌对塞外三城开的一再深入,算盘便也随着阳翟县学中刚毕业,被分配到塞外三城的学子们来到了塞外,并在交易行中挥了巨大作用。而作为塞外三城主事的张世平与苏双,早就尝过了伏龙山庄中流传出来的新式计算方法的甜头,如今见了算盘这种极方便快捷的计算器具,哪里有放过的道理?因此,他们组织了手下的一大批


状态提示:第二百五十三章 塞外之战(二十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