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大明都督>第550章 拜见徐光启

既然袁可立提出的这个人选,东林和阉党人选在人品能力上不可比拟,而还能得到皇上和叶向高认同的公正有能力的人是谁呢?

袁可立就老神在在的一字一句的道:“此人便是天津徐光启。”

徐光启三个字一出,当时毛文龙和杨嗣昌不由得相视拍手叫好。

徐光启不是阉党也不是东林,更不是自己的孤臣党,如此他一出,掐的各不相让的阉党和东林看到孤臣党也没落到,本着自己吃不到,别人也别吃的原则,他们也就不会再加以阻挡,而徐光启在皇上的心中那可是最值得信任的人之一,有这个公正的老头子看着毛文龙,皇上也放心了。

这是一个三方面都能认可的人选,的确是太合适不过了。

“元年六月的时候,徐光启被皇上征召入京,结果他力挺用红衣大炮御敌,但和当时的兵部尚书不和,于是这个倔老头再次托病辞官,咱们皇上需要时刻垂询,所以安置他在天津养病,可见皇上对徐大人是多么的倚重,而最关键的是,徐光启的老爹也是商人,所以耳濡目染,他对商业也有涉猎,对振南你的商业运作虽然不能帮上大忙,最少可以认同,不会顽固的书呆子一般掣肘。”

“这真是太好的人选了,这个位置就是他的了,还请袁师傅举荐。”

“我举荐是必然的,毕竟按照防务划分,天津卫水师归我管,但我一个人举荐,不能让阉党和东林却步,所以我现在就写信给孙师傅,还有张维贤,我们三个举荐,立刻就能让东林和阉党知难而退。”

“这是太好了,如此大事定矣。”

“不过你不要高兴的过早,徐光启这个老头脾气可是倔强的很,这次辞官退养,说不定还就不出来了,因为他正着书在关键时刻。”

毛文龙就看了一眼杨嗣昌,冲着他拱手道:“去孙师傅那送信,就拜托文弱兄了。”

“孙师傅那里难免一番口舌,小弟我当仁不让。”杨嗣昌就潇洒的接下了这个任务。

“张维贤那里有他儿子张之及,绝对是无往而不利。”

袁可立就微笑点头。

“徐大人那里,我亲自去劝说。”

袁可立就有点担心:“那老头不好说话,你拿什么说动他?”

毛文龙就信心满满的道:“侄儿自然有拿捏之法让他就犯,不对,是让他欢天喜地的上任。”

既然毛文龙有如此把握,袁可立也就不问,事不宜迟,袁可立立刻写了三封书信,交给杨嗣昌去山海关游说孙承宗,一封叫王强连夜回京,交给张之及去跟他老爹说。

一封书信给徐光启,交给毛文龙带着直奔天津去找徐光启。大家也不逗留,立刻风尘仆仆的各自奔忙起来。

天津卫是在朱元璋的时候设立的,当时叫直沽。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为了纪念开始发兵的“龙兴之地”,朱棣把“直沽”这个曾经的“天子渡河之地”赐名为天津。“天”是天子的意思,而“津”是指渡口的意思。

天津得到赐名后,天津卫也开始了筑城建设,初建时的天津城其实是个土城,这座土城周长9里多,城高3丈5尺,宽2丈5尺,城的形状是东西长、南北短,很像一把算盘,所以当时人们也把它称为“算盘城”。当时天津设有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统称三卫。

这时候,天津港连个影子都没有,南北水运还是依赖运河,这里就是单纯的军事驻地。

整个天津卫的城里,几乎看不到商贾和大户人家,有的就是一万五千卫所兵和他们的家属。

但本来大明的卫所就费辞了,各地卫所军户的土地都被当官的或者是士绅豪强所占据,军户也就成了上官的佃户或者是奴仆,而这天津因为靠海,当初分得的粮田也都是盐碱滩,崩坏的比其他地方还快。

之所以这里的城门洞子里还有士卒把守,城上还有零零散散的军汉守卫,这其实还是得益于建奴的兴起,前线虽然有关宁防护,但沿海却是等于不设防,为了怕建奴沿海路突袭京畿,这里才被再次重视起来,于是,将这些军户从新召集起来,然后朝廷按照雇佣兵的制度发给米粮,虽然层层克扣,毕竟身兼要务,不能过份,于是虽然是一样的吃了上顿为下顿发愁,但还算能度命。

看到毛文龙骑着战马,穿着将军的服色铠甲急匆匆的过来,把守城门的兵丁认为这是朝廷的信使,也没有阻拦,就那么抱着刀枪看着他穿门而过,当头的只能不甘的冲着毛文龙的背影狠狠的啐了一口:“八百年不来一个,结果来的还是我们不能招惹的,这个月的酒钱又没了着落了。”

毛文龙进了天津城,不由得留心,虽然自己划定的界地不是这里,但只要自己那里发达了,这里自然而然会被带动起来,成为卫星城市,自己要留心看看这里是不是也能顺带着开发一下。

结果走在天津城的大街上留心之后,毛文龙果断的放弃了。

原因就是这里当初就没有好好的规划过,虽然有大量的空地,但更多的是东一个西一个的低矮军户茅房,也有一条看起来还算是不错的街道,街道两边也有商铺买卖,但因为这个城市的组成人员是穷苦的军户,所以买卖都不大,大了也赚不到钱。

这样的状况不能开发的原因就是动迁的问题。

当然,这年代还没有动迁补偿一说,只要官府需要,无论你是谁都得无条件的挪窝,这就是万恶的旧社会。但这次毛文龙兴


状态提示:第550章 拜见徐光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