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三国之大汉重生>第53章 宋词现,声名鹊起

“铮!……”琴声起,唤醒正在臆想的刘琦。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白波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吕梁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铮!”琴息诗落。

焦尾琴清脆的声音,伴着刘琦那稚嫩又饱含苍桑的朗诵,把大家带入了另一个世界,那纷乱的并州,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混乱。

现场一片安静,端起的酒杯都忘了送往嘴边,大家犹如身临其境,随刘琦征战沙场。是啊!在这京城中争权夺利,却不知全国各地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说好的忧国忧民呢?一群饱学之士尚不如一个十六不到的少年乎?

无耻的刘琦剽窃了精忠岳武穆的千古名词,震憾了全场,也震动了小蔡琰的心扉,大好男儿就该心怀天下!之前所谓的名门之后,天下奇才,在文武双全、心怀天下的刘琦面前突然变得都是那么不值一提。

“啪啪啪……”也不知是谁带头鼓起了掌,堂上掌声雷动。

“我不如琦弟多也!”卫宁带头表态。

“果然刘家好儿郎!”

“此子果然不凡!”

“好胸襟!”

……

各种赞叹不绝于耳。

“这算什么诗啊?对仗完全不工整!”杨修见刘琦抢了自己的风头,有些不满的说。

“文学一说,重在意境,谁说诗赋一定要对仗工整?刘公子此诗让闻者身临其境,让画面刻入脑海,谁能说不是好诗?刘公子如此心胸,如此气魄,为国为民,岂是你等花前月下之语句能比?”曹操也是汉末文豪,又是心怀天下的一代枭雄,自然更能体会这词中深意。

杨修一时羞愧,怕引众怒,也不敢多言。

“伯喈,你以为琦儿这词作得如何?”荀爽捋了捋胡须说。

“刘琦侄儿,你说你这唤为词?”蔡邕没理荀爽,直接问刘琦,称呼也直接变成侄儿了。

“禀诸位老师,琦作此词时,全凭一时兴起,后来想起,又觉得不诗不赋,学生又不舍得丢弃,便称其为词了。还望诸位先生多多指教!”刘琦向诸公拱手领教。

“并无不可啊!刘公子之前的《出塞》开起了五言诗的先河,说不定这词的先河也将从这《满江红》开始呢!”另一大儒陈寔之子陈纪说到。

……

众人众说纷芸,一会儿赞诗,一会儿夸人,反正刘琦这个风头是出大发了。小蔡琰看刘琦的眼神都充满了崇拜之情。而刘琦则谦卑地站在堂中,静静地听着各大家名士的点评,也不反驳,也不争辩。反而让众人赞赏有加,夸其风度与气量非凡。

最后也没有说婚嫁之事,蔡琰在众人的哄笑中离去。散场回家时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接下来的日子,刘琦就忙得不可开交了,一首《满江红》加上与蔡琰的琴瑟合鸣,第二天便传遍了大街小巷,前来拜访的人也是络绎不绝。刘琦没有在家等人拜访,而是去拜访了师父王越,想拉拢王越随自己去并州,他想组建一个可以派往各地的情报网络,可这种人需要全方位的优秀,武力也是重中之重,若有王越代为培养,定能事半功倍。可是王越以要保护小皇帝安危为由拒绝了,不过他将大徒弟史阿派给了刘琦,刘琦虽然有些失落却也不失望,因为史阿尽得王越真传,也已足够优秀,组织个情报网络应该错错有余了。

刘琦又先后拜访了钟繇卫宁。钟繇也没挖走,一个大家族的羁绊不是那么容易能够放下的,但钟繇承诺日后若能放下羁绊,一定前往相助。而卫宁本是随兄长卫凯来京上任的,可卫宁本来身子就不好,近日又有些反复,本来对才女蔡琰心生向往,可那日见到刘琦与蔡琰郎情妾意、秋波暗送,便决定退出,成全自己兄弟,自己准备回河东养病。刘琦有些感动,却也有些无奈,蔡琰肯定是不能让的,只希望卫宁的病情能够好转,最好不要如历史上一样早夭。最后刘琦送给卫宁一把自己亲手缴获的鲜卑弯刀,应了儿时的承诺,两人惜惜别离。

在恩师荀爽的介绍下,刘琦结识了师兄荀攸,这个明显忽悠不走啊!人家现在官职比自己高,又与曹操亲近,难度太大,最后就放弃了。

没着,在京城捞不到人才,大才不肯去,一般的士族又不愿到混乱的并州。刘琦只好把主要精力放在蔡家大才女身上了,三天两头往蔡府跑。送些首饰胭脂,聊聊诗歌,谈谈音律……花前月下的生活着实让人沉迷。期间刘琦又剽窃了宋代大才人苏轼的名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首词吟得蔡琰心都化了,最后刘琦干脆剽窃了后世大歌星王菲的流行唱法把这首词用歌声表达出来了。虽然没有天后那般天籁之音,却是从未有过的新式唱法,直接把蔡琰听傻了。大才


状态提示:第53章 宋词现,声名鹊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