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根本就不知道该认同谁
无欢
小时候无欢与倾城的交往是故事的引子,无欢对倾城的恨,是推进故事的主要动力,难道是无欢是主角吗
可是这个人物不可爱。
光明
光明作为大将军的强势身份,一开始就对观众造成心理暗示,有可能被认为是主角,而且他是唯一一个与倾城厮守过的男人,临死前,倾城抱着他似乎很悲痛,那么,他是主角吗
可是他也不可爱,不配被观众认同
昆仑
或许有人说,明摆着是昆仑,他的戏份很重,他是那个完美的正面人物,他是可爱的,的确昆仑值得认同,可是在最重要的感情戏上,陈恺歌却很吝啬,倾城明确爱被误认为光明的昆仑,可是却很难说昆仑就爱倾城,昆仑很多时候都是旁观光明与倾城亲昵。
所以,昆仑入戏不深,用情不深,他的很多情竟然被用在了对自己母国的怀念上,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因此,昆仑本该是观众认同的人物,可惜陈恺歌的失误又错过了。
倾城
或者倾城才是真正的第一主角,故事的开场就是小时候的倾城,她也一直居于故事中心,然而,倾城很多时候都是三个男人争夺的对象,她缺少独立的yù_wàng和意志,她不是那个掌控局势,以自己的主动作为推动故事进展的人物,因此她也就不会是第一主角,何况她的性格缺少主干,也不那么让观众认同。
动作片由于会耗费很多胶片在动作上,人物性格往往表现不充分,偏偏无极又设置了多位主人公,分散用力更难塑造出人物。
昆仑过于简单,光明略显滑稽,鬼狼不堪大任,唯有无欢丰满些,却又偏偏是个反派,无极在虚无的背景下,凭空捏造人物没有生活的底子,必然陷入了符号化、概念化,人物不动人,故事就失败了,这是观众不满的主要原因。
陈恺歌的初衷似乎是想讲述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于是在影片的开端安排了一场满神与小倾城的谈话。
谈话的内容就是陈大美女告诉小花骨朵,她可以得到世间一切荣华富贵和最强的男人的宠幸,但却永远得不到真爱,就算有,也很快会破灭,这看似是一个很公平的选择,但实则不然。
首先,试问一个才几岁的孩子懂得什么是t真爱
在那幼小稚嫩的心灵中,锦衣美食的实在物质的诱惑,显然要远胜于那虚无飘渺的感情付出。
其次,假设小倾城不要荣华富贵,那么这样一个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弱女子在乱世之中等待她的就只有饥饿和死亡。
运气稍好的话,只怕也会沦落风尘,如果真是这样,那“真爱”又从何而来
因此,这与其说是小倾城自己的选择,更不如说是满神将一段悲惨命运,强加到一个小女孩儿的身上,让薄命红颜最终只能成为“倾国倾城”的祸水。
不过如果剧情结构仅是如此倒也罢了,毕竟这样的安排可以加强其曲折性,使影片更具可看性,但问题是倾城长大之后,片中口口声声说她得不到真爱,而她实际上却一直都拥有真爱。
除了那个昏庸无能的王视她为玩物外,她身边的那三个男人,每一个都对她情深似海,昆仑为了她,先是舍身跳崖,后又多次搏命相护;光明为了她,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毅然担起杀王之罪名,后更是为了救她,牺牲了自己;即使那看似阴险乖张、反复无常的无欢,他费尽心机,不择手段地抢夺她,并想尽各种办法折磨她,说到底,何尝不是一种爱到极端的另类表现。
不错,在这场爱情角力里,光明爱的虚荣自私,无欢更是爱的扭曲,甚至有些变态,他们都远不及昆仑爱的那般无私纯粹,但不能因为他们各自性格上的缺点或采取的方式的极端就否认他们的爱情。
因此,倾城不是得不到真爱,只是天意弄人,她无法与两情相悦的人一起长相厮守罢了。
而最令人郁闷的便是影片的结尾部分,光明和无欢这两个情敌已死,昆仑虽身负重伤,但只要穿上那件黑羽衣,便可保命,此时他与倾城之间已没有任何障碍,一个视荣华富贵如粪土,一个也早愿洗尽铅华去追求真爱,此时二人完全可以远走高飞双宿双栖了,但昆仑偏偏在这个时候要带倾城穿越时空,让她回到人生的起点,获得重新选择的权利。
尼玛有病啊
韩国oa的人设可不可以不要这么伟大
当然也可以理解昆仑之所以会这样做,源于他对倾城那无私伟大的爱,但问题是有这样的必要吗
他自己不就是倾城苦苦寻觅的真爱吗
放弃唾手可得的幸福,只为一次可以再次选择的机会,吃饱了撑的没事儿干啊
而倾城呢,就算她真的可以重新选择,但在当年那个特殊的环境之下,只怕她多半依旧会选择荣华富贵,毕竟只有先生存下来,才有可能再谈及其他。
再说了,曾经沧海难为水,如果她真的改变了自己的命运,那么谁又能保证她一定可以再遇上昆仑这个最爱自己的男人
所以说影片这个开放式的结尾虽然看似充满了无限的希望,但实际上却又是一次宿命的无奈轮回。
在宋铮看来,陈恺歌其实完全可以将这部影片拍的更好的,毕竟天时,地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