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玄幻奇幻>剑来>第九百三十四章 吾为东道主(四)
力修缮如新,然后就开始往北边云游,等到他看到那封邸报后,便一门心思想要来落魄山落脚修行,却也不是那种投机取巧之辈,并非想要将落魄山作为一条沽名钓誉的终南捷径,只是单纯觉得我们宝瓶洲那位年轻隐官是举世无双的豪杰,想要与剑术、拳法、学问、符箓皆身入化境的陈山主请教道法。”

陈平安想起与仙尉在大骊京城初次相逢的场景,即便撇开仙尉的另外那层身份不谈,连自己这样的老江湖,都差点被对方的胡说八道给震慑住了,一时间便心有戚戚然,点头道:“不是清白人家,也不会被仙尉坑骗。”

陈平安笑问道:“听口气,是希望我默认此事?”

魏檗答非所问,“这位道士似有宿慧,名为林飞经。”

陈平安之所以过家门而不入,所谓的近乡情怯,只是个借口,真正的理由,还是不希望青同过早见到道号仙尉的新任看门人。

只不过来到披云山后,陈平安反而改变了主意,就没有拦着青同远眺望气落魄山,所以等到青同看到山门口那边的道士仙尉。

青同要比见到仿白玉京那位老夫子更加震惊。

只见那落魄山的山脚,有人头别一枚道簪。

青同一瞬间脸色惨白无色,默默抬手,重新戴好幂篱遮掩面容。

这就是落魄山的真正底蕴吗?

人间第一位“道士”。

远古天下十豪之一!

中岳山门处。

满山青翠颜色自上而下,如流水般一路倾泻到山脚。

青同此刻一颗七上八下的道心,已经渐渐恢复平静,以心声调侃道:“难怪这位山君的名字里边,会有个青字。”

陈平安提醒道:“晋山君不是个喜欢开玩笑的,等会儿你多听少说。”

在山巅祠庙附近的一处隐蔽道场内,见着了那位开门待客的中岳山君晋青,陈平安开门见山道:“下宗仙都山那边,两位不记名供奉,邵坡仙和侍女蒙珑,他们即将在桐叶洲中部的燐河地界立国,国姓独孤,不过是女子称帝,邵坡仙这位亡国太子,不会恢复真名,只是担任国师。程山长的嫡长女,紫阳府开山祖师吴懿,会有了类似护国真人的身份,既然此事我是牵线搭桥之人,那我肯定不会当甩手掌柜。”

半点不出意外,这位山岳大君再次面朝南方,作揖而拜。

晋青微笑道:“我什么都不知道。”

陈平安点头道:“我也什么都没说。”

原本这个心结,是大骊宋氏与中岳晋青之间的一个死结。

晋青作为大岳山君,简直可以算是旧朱荧王朝最大的前朝遗老,没有之一。

所以这一炷心香,晋青会无比心诚,因为算是一并了却心愿与宿缘。

大骊皇帝事后真要追究问责,晋青一来无所谓,不太当回事,因为不算什么越界之举,毕竟直到今天,晋青也从未接触过那个“邵坡仙”。再者晋青也不太担心后遗症,反正是与陈平安做的这笔买卖,有本事你们大骊朝廷找隐官的麻烦去?

不过相信以当今皇帝陛下的心性和气量,还不至于如此斤斤计较。

毕竟在这之后,晋青就可以专心一志当这大骊王朝的中岳山君了。

这其实是一国国师才会做、才能做成的事情了。

晋青摸了摸袖子,笑道:“陈山主马上就要创建下宗,可惜职责所在,碍于身份,注定无法亲临道贺,贺礼一事……只好拖延几天了。”

因为晋青才记得是在对方梦中。

不料陈平安笑道:“晋山君只需凝神观想一番,那份早就备好的贺礼,便可以由虚转实。”

晋青稍加思量一番,果然就从袖中摸出一部碑帖,汇集了中岳的所有崖刻榜书,两千余片之多,不乏原碑已佚的孤本。

晋青以心声道:“仅此一份,多加珍惜。”

一般来说,碑帖此物,多是山下文人雅士之间的相互赠送,对于山上修道之人而言,看着就是一份礼轻情意重的礼物了。

陈平安却是郑重其事接过那部厚重碑帖。

因为对于当下的陈平安而言,这就是一种当之无愧的雪中送炭。

炼字一途,急需此物。

就像家乡那座俗称螃蟹坊的四块匾额,当年被礼部官员数次摹拓之后,就逐渐失去了精气神,因为那些文字中蕴藉的精纯道气,就此悄然转入那些拓本中。螃蟹坊的匾额看似文字依旧,落在得道之士眼中,却是“苍白无力”了。

如果是以市井书肆版刻的书籍提取文字,拿来淬炼文字,终究是最下乘,所炼文字品秩低。最上乘的炼字之法,当然是取材于那些或记录、或篆刻在特殊材质之上、那种“法不轻传”的道门金科玉律、青章宝诰,以及儒家圣贤的亲笔手书,佛门龙象、得道高僧抄录、注释的经文,只是这些文字,可遇不可求,而且一旦炼字,就是一种大道折损,不可弥补,比如那篇埋河祈雨篇道诀,由于是真迹,便等同于一股源头之水,一旦陈平安将其炼化,就会变成残篇,会产生一连串不可估量的气运迁徙、流散,甚至导致未来修行这道仙诀的练气士,磕磕碰碰,心中文字趋于模糊,不得真正证道,就像凡俗夫子,在翻书看书时,偶尔会发现自己竟然不认识某个文字一样。

而这本碑帖的文字,就恰好居于两者之间。

再之前陈平安在七里泷那边,与钱塘江两岸一众新旧书籍“借字三十万”,就真的只是以量取胜了。

诗篇文字多


状态提示:第九百三十四章 吾为东道主(四)--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